第33章 甚至更胜一筹

换源:

  “好。”

方俊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没有一丝犹豫。

那一刻,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炽热的光芒。

作为一个男人,又怎能拒绝弩这种杀伤力惊人的武器呢?

在他眼中,弩如同这个时代的枪支,冷酷而致命,散发着一股令人血脉贲张的魅力。

那冰冷的青铜部件在阳光下泛着幽光,紧绷的皮条仿佛随时都会爆发出惊人力量。

每一处细节都勾动着男儿心中的热血。

方俊很清楚自己的底细,他并非天生神力之人。

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弓箭手,不仅需要惊人的臂力,还得经年累月地苦练,方能拉开强弓,做到百步穿杨。

那种要求如同后世的狙击手一般严苛,几乎苛刻到令人望而却步。

而弩则不同,它对力量的要求远没有弓箭那般高,却能赋予使用者同样的杀伤力,甚至更胜一筹。

这正是方俊选择它的理由,也是他心底那份隐秘的渴望。

靶场之上,方俊在癸的耐心指点下,缓缓抬起手中的弩机。

那沉甸甸的器械握在掌中,冰冷的触感透过皮肤渗入骨髓,仿佛与他融为一体。

他眯起眼睛,透过望山的细小刻度瞄准远处的靶子,指尖轻轻触碰机括,屏住呼吸。

只听“嗖”的一声,弩箭如一道黑影,离弦而出,迅疾得几乎看不清轨迹。

箭镞刺破空气,弓弦回弹时与空气剧烈摩擦,发出尖锐的呼啸声,像是野兽在耳边低吼。

那声音刺耳而震撼,带着一股穿透灵魂的力量,在空旷的靶场中回荡不绝。

“蓬!”

箭矢正中靶心,恐怖的穿透力让箭镞毫无阻碍地洞穿厚实的靶子,留下一个深邃而狰狞的孔洞,边缘的木屑微微颤动。

方俊站在原地,目光定定地凝视着这一幕,心中震撼难平。

那一刻,他仿佛能感受到箭矢划破空气时的凌厉杀意,以及它贯穿一切的决绝力量。

他所在的营地,是一支重装弓弩兵,每一名士卒皆身披厚重的复合甲,手持强弩,宛如一座座移动的堡垒。

若这些重装弩兵组成一个独立的方阵,进则如狂风席卷,摧枯拉朽,势不可挡;退则如山岳屹立,坚若磐石,固若金汤。

更重要的是,弩机赋予了他们超强的远程打击能力,那种威力足以让任何敌人在百步之外心生畏惧,不寒而栗。

这一瞬,方俊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壮阔的画面——蒙恬于漠北之地,率领弓弩兵布下密不透风的箭阵,箭雨如蝗,铺天盖地,遮蔽日光,将匈奴骑兵坑杀于茫茫荒野。

那是华夏历史上少有的步卒战胜骑兵的辉煌战绩,而这,正是秦弩威名的最好见证。

他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血液中仿佛涌动着一股滚烫的热流,胸膛微微起伏,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感觉如何?”癸缓步走上前来,目光落在方俊略显苍白的脸上,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第一次没什么经验,这弩的后坐力很大,等你以后熟悉了,上手了,也就习惯了。”

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一种长者对后辈的宽厚与理解,像是冬日里的一抹暖阳。

方俊揉了揉被后坐力震得发麻的肩膀,咧嘴一笑,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弓弩杀伤力惊人,多谢伍长,让俊开眼见识。”

他的笑容真挚而明朗,仿佛一个孩子得到了心爱的玩具,那份喜悦从心底溢出,流淌在每一个字里。

他的肩膀虽隐隐作痛,却掩不住内心的激动,那是一种对力量的崇敬与向往。

“哈哈,我也是从你这个时候过来的,自然清楚你心中想的是什么。”癸朗声一笑,笑声洪亮而爽朗,带着一股武人的豪气。

然而,他的眼底却闪过一丝暗淡的光芒,像是乌云遮住了晴空。

作为一名武人,他渴望战场,渴望在刀光剑影中建功立业,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

特别是如今,大秦出兵灭国,意在一统中原,这等波澜壮阔的历史盛景,千载难逢,无数将士都梦寐以求能亲身参与其中,书写自己的名字。

然而,他们身为京师军,驻守都城,注定与那壮阔的战场无缘。

这份遗憾如同一根细刺,深深扎在癸的心底,让他笑声中多了几分苦涩。

营地之中,方俊领了甲胄,开始学习如何操作弩机、如何在阵型中行动、如何与同袍配合。

那甲胄沉重而冰冷,披在身上时,金属的寒意透过衣衫渗入皮肤,让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训练是残酷的,甚至比死士营还要严苛。

弓弩营的每一项操练都要求整齐划一,队列如铁,步伐如一,甚至连装卸弩机的动作,都必须在同一时间完成,以保证整个方阵的协调与威力。

那种节奏感如同战鼓擂动,沉重而有力,每一个动作都带着生命的重量。

方俊咬紧牙关,一遍遍重复着枯燥的动作,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滴在干涸的土地上,浸湿了衣襟。

他的手掌因反复拉动弩弦而磨出茧子,肩膀因后坐力而酸痛不堪,但他从不抱怨,只默默咬牙坚持,逐渐融入这支铁血之师。

日子一天天过去,时光如流水般悄然流淌,带着沙砾般的粗糙感。

半年时间里,方俊几乎走遍了京师军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在中军幕府中待了七日,以中军司马的身份传达军令。

那七日,他如同一块干涸的海绵,贪婪地汲取着军中的知识与经验,每一道军令、每一次推演都让他受益匪浅。

也是在这段时间,他参与了一场攻城推演,以自身为统帅,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大胆的决断,成功攻破了城池。

那一刻,他站在沙盘前,目光炯炯有神,手指轻轻点在沙盘上的城墙缺口,心中涌起一股成就感,仿佛真的置身于战场之上。

与此同时,他读完了《孙子兵法》,那薄薄的竹简中蕴含的智慧,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了他对战争的理解,让他茅塞顿开。

骊山陵区,固站在一旁,凝视着眼前的少年,心中感慨万千。

方俊的成长速度令人惊叹,那恐怖的学习能力、惊人的耐心,以及对知识的渴求,让这个少年变得深不可测。

他的眼神中多了一份沉稳,眉宇间隐隐透出一股坚毅,仿佛在短短半年间,从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蜕变为了一柄锋芒初露的利剑。

那份气质,既有秦人的刚烈,又带着一丝后世带来的独特韵味。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