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眼馋侯子墨

换源:

  许都

司空府。曹操端坐于案前,手中紧握一份密报,眉头深锁。密报上详细记载了侯子墨在邺城的所作所为,如何以一人之力震慑袁绍。

曹操放下密报,心中暗自思忖:“这侯子墨究竟是何方神圣?世上真有这般神通之人?”他虽心存疑虑,但手下之人断然不敢欺瞒于他。想到此处,曹操不禁叹息:“袁本初啊袁本初!如此奇人异士,竟让你给得罪了。”

思虑片刻,曹操沉声下令:“传令文武百官,速来议事。”

---

片刻之后,司空府正堂内,文武百官齐聚,静候曹操发话。

曹操目光扫视众人,微微一笑,问道:“诸位,可曾听闻侯子墨之名?”

堂下众人面面相觑,显然大多数人尚未得知此事。荀彧上前一步,拱手道:“司空,彧,有所耳闻。据说这侯子墨神通广大,能操控火焰,千军万马之中来去自如,袁绍见之如鹌鹑般。”

曹操心中暗赞:荀氏不愧为大族,消息果然灵通。他点了点头,道:“此人身怀异术,若能为我所用,必能助我平定天下;若与我为敌,恐怕……”

话音未落,郭嘉微微一笑,上前道:“司空不必过于忧虑。此人虽有异术,但观其行事,并非嗜杀之人。他此次前往邺城,不过是为了威慑袁绍,庇护甄氏。可见此人心中自有分寸,并无野心,故而,司空大可不必忧心。”

曹操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点头道:“奉孝所言极是。既然如此,我无忧矣。只是如此能人,却不能为我所用,实是可惜。不妨派人前去试探一番,看看能否将他招揽至麾下。”

荀彧却摇了摇头,谨慎道:“司空,此事不可操之过急。侯子墨此人来历不明,贸然接触恐生变故。不如先静观其变,待摸清他的底细再做打算。”

曹操沉吟片刻,点头道:“文若所言有理。不过,此等人物,绝不能让他落入他人之手。传我命令,密切关注侯子墨的动向,若有异动,立即禀报。”

堂下众人齐声应诺。

这时,夏侯惇大步上前,朗声道:“司空,末将以为,这侯子墨不过是装神弄鬼之辈。末将愿率一支精兵,前去会会他,看看他是否真有传说中的那般厉害!”

曹操闻言,眉头微皱,正要开口,郭嘉却抢先道:“元让将军勇猛无双,但此事非同小可。侯子墨能以一人之力震慑袁绍,绝非等闲之辈。将军若贸然前去,恐怕……”

夏侯惇冷哼一声,不以为然道:“奉孝何必长他人志气?末将倒要看看,他侯子墨是否真如传闻!”

曹操见夏侯惇如此冲动,心中不悦,但也不好当面斥责,只得沉声道:“元让,此事非同小可,不可轻举妄动。你且退下,待我仔细思量后再做决断。”

夏侯惇见曹操发话,只得悻悻退下,但眼中仍满是不服。

堂下众人议论纷纷,有人主张拉拢侯子墨,有人则建议静观其变,甚至有人提议暗中除掉他,以免后患。曹操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却另有盘算。

他挥了挥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后缓缓道:“诸位,此事暂且搁置。不过,侯子墨此人,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传我命令,加派人手,务必掌握他的一举一动。”

---

与此同时,邺城的街头巷尾也开始流传关于侯子墨的传闻。百姓们口耳相传,将他的神通描绘得神乎其神,甚至有人说他是天降神人,专门来拯救乱世的。

一间茶肆中,几名百姓围坐在一起,低声议论。

“听说了吗?那侯子墨大显神通,连袁绍都不得不低头!”

“可不是嘛!据说他抬手就能召唤火焰,杀人连尸首都不会留下,太可怕了!”

然而,也有人对此表示怀疑。

“哼,不过是些江湖术士的把戏罢了!哪有这般神通,真是如此岂不是仙人?”

“就是,袁绍那等人物,怎会被一个无名之辈震慑?定是有人夸大其词!”

茶肆中议论声此起彼伏,侯子墨的名字已然成为了邺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

而在许都的皇宫中,汉献帝刘协竟然也得知了侯子墨的事迹。他坐在龙椅上,手中握着一份密报,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低声喃喃道:“侯子墨……若此人真如传闻中那般神通广大,或许……他能助朕重掌大权?”

想到这里,刘协的眼中闪过一丝希冀,但随即又黯淡下来。他苦笑一声,自嘲道:“朕如今不过是曹操手中的傀儡,又怎能指望他人相助?”

他长叹一声,将密报放在一旁,目光投向殿外的天空,心中满是无奈与迷茫。

---

侯子墨的出现,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无论是曹操、袁绍,还是汉献帝,甚至是普通的百姓,都被他的神通所震撼。

而侯子墨,此刻正坐在甄府的庭院中,手中握着一杯清茶,目光悠远,仿佛在思索着什么。

甄宓轻轻走到他身旁,柔声道:“夫君,在想什么呢?”

侯子墨回过神来,微微一笑,握住她的手:“没什么,只是在想,这天下纷乱,要怎么让我的宓儿有自保的手段。”

甄宓依偎在他怀中,轻声道:“有夫君在,妾身便无所畏惧。”

侯子墨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宓儿,你放心,有我帮你,你很快就能强大起来。”

他自己不就是有赵云帮助,短短时间就有如今的实力了吗?简直就像开挂一样,赵云就是他的外挂。

而我就是甄宓的外挂。

寒风轻轻吹过,庭院中的些许黄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他。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