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村长,李易带着已经收拾好的原主母亲。
两人一路来到陈家村。
本来沈清涟还说是要跟他们一起的,但李易脑海中回忆了一下,还是决定让媳妇先留在家。
“娘子,我没有说不带你的意思,只是等我先去探探路……”李易轻抚着沈清涟的眉头。
两人的距离两人挨得极近。
就算是沈清涟不抬头,她也能感受到李易的呼吸。
一抹羞红,不知不觉又爬上她的脸颊。
看着眼前秀色可餐的娘子,李易忽然就不想走了。
陈翠云看着这一幕开口,“易儿,你媳妇儿要去那就她去呗,反正大家都是一家人,早晚都要见,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陈翠云以为沈清涟是新媳妇不想见人,害羞。
李易回头看向母亲,“娘,我们去陈家村,可得要一天的时间了,而且我们还不一定在那边过夜,清涟跟着我们,到时候一路舟车劳顿,万一坏了身子怎么办?”
“再说最近发生的事太多,家里也需要有人看着。”
陈翠云想了想,也觉得道理是这个道理,“那清涟,你就呆在家,我们去一趟就回来,有什么事你要不知道怎么处理,那就去找你翠莲婶。”
王翠莲是村长家的媳妇,平时大小媳妇有什么事,大家也主要找她。
沈清涟闻言点头,表示明白。
李易看着她,又不放心地叮嘱了几句,“娘子,你要记得我教你的那些,要我不在的这半天,有些人敢欺负你,你就大胆的还回去。”
“反正记得,一切有我在。”
李易说着,又帮她别了别,眉间的碎发。
陈翠云看着小情侣,一个劲地在这里腻歪,再不出发,怕等一会儿,天都要黑了。
沈清涟听到自家伯母的暗示,连忙伸手推了推李易,“你快走吧,不用担心我,我会保护好自己的。”
再说这村里,大家都在。
怎么也不可能有什么危险。
待两人一路走到陈家村,刚进村,就有人注意到了二人。
有人认出陈翠云乃是陈家闺女。
连忙跑去地里叫人。
陈嫂子一听说自家那小姑子又跑回来了,脸色顿时就变得有些难看。
“陈嫂子,我看看你,你家小姑子都回来了,你还不开心啊?”同村有人注意陈嫂子脸色难看,眼里开始八卦。
“我开心,我开心个啥!”
“你是不知道,我那小姑子,那纯属就是个打秋风的!”
“别人外嫁的女儿,都还知道有什么好处,要往自家娘家扒拉,就我家那个,每次一来,不拿点东西都算是我烧高香了!”
说到这,陈嫂子就不禁一阵无语。
最关键的是他家的口子,每次跟他提醒他也不知道说。
真当自己家,柴米油盐数不尽啊!
陈嫂子翻了个白眼。
同村人见此,忍不住想为陈翠云辩驳,“我看你那小姑子,这次来手里好像还提着不少东西,我看她这次来,说不定就是来给你送礼来了。”
“送礼?”
“我相信她给我送礼,还不如相信这天上会下刀子!”
陈嫂子再次翻了个白眼。
手中的活计不停。
“我说你,人家都来了,你倒是去见一见人家啊。”同村人见她对自己的话几乎没任何反应,忍不住开口。
陈嫂子见她,一直在自己耳边巴拉巴拉,忍不住站起身来,直接对她甩了个眼色,“我说你一天狗拿耗子,多管别人家的闲事干什么!”
“你要有这精力,倒还不如回去看看看你家那口子,今晚又睡在哪了?”
一听陈嫂子这刺耳的话。
那人脸色,瞬间难看。
而李易两人,在村口等了半天,都还没等到人来。
在周围陪着他们的村民有些尴尬,“那个……说不定嫂子,可能是还有事在忙……那个……我这就去催催……”
说着,那人就迫不及待地跑了。
李易与自家娘对视一眼,自家娘也有些尴尬。
“那个,可能是你舅妈……”
“她还有事要忙,我先带你回去,我跟你说,你舅舅去年把家修了一下,这样一来,家里可宽敞了……”
一路上,陈翠云都在没话找话掩饰自己的尴尬。
李易对此,丝毫没感到有什么意外。
他自原主的记忆,从一来,他就已经想到了这点。
反正两人提着这么多东西,也走了这么久,也不差这么一点。
两人很快沿着原主记忆来到一家门前。
这里的房子看起来都大差不差,反正大家都是木房子,再差一点的,就是直接用泥垒的,毕竟只要能住人就行。
毕竟更多的人,他们甚至连一间房子都没有,只能选择住鸡棚或狗窝。
而眼前这间,看起来像是泥跟木头混弄的,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
但这,就是这里的常态。
两人就这样等在门前也没有进去,毕竟他们要是在这时候进去,到时还不知道会吵成什么样子。
把东西放在一边,两人就这样等着。
直到大半个时辰过去,陈婶子这才姗姗来迟。
一来,对方就阴阳怪气,“哟,我当是谁呀,原来是我们的小姑子回来了?”
“小姑子,早不来晚不来,你怎么现在有时间过来了?”
“你看看我,现在挺着个大肚子,也没什么东西好招待你的。”
“不过你平时这么大方,你应该不会怪我,不招待你吧?”
她这样一番阴阳怪气的话说下来,陈翠云表情十分尴尬。
她知道她对她有意见,却不知她对她,意见竟然这么大!
陈翠云能忍可不代表李易能忍。
“我说,舅母,我这么大个人站在这儿,你就当什么也看不见是吧?”
“舅母你一来就这么说,是压根不给我们插话的机会是吧。”
她阴阳怪气,李易比她更阴阳怪气。
陈婶子被李易的话呛得脸色一僵。
她不知该怎么回答李易,只能将对话的矛头转向陈翠云,“我说小姑子,我还是第一次知道,你平常就是这么教儿子的?”
“这就是你儿子,跟长辈说话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