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夫子摆谱

换源:

  半响,夫子轻抚着斑白的胡须,缓缓说道:“说到你的侄子王凯,他在我这书塾中的表现,实在是让人有些无奈啊。这孩子,不仅名声在外不显山露水,就连资质也是平平无奇,并无半点过人之处。想他在我这里学习已经四年多的光景了,四书的内容竟是还未完全掌握,真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句‘孺子不可教也’。不过嘛,老夫我向来秉持着有教无类的原则,或许可以再给他两年的时间,看看他后面的表现,能否有所长进,有所顿悟。”

夫子微微摇头,目光中带着几分惋惜:“但话说回来,他现在已经十九岁了,四书尚未学通,若是再给他两年时间,那便是二十一岁的光景了。到了那个时候再去参加科举考试,只怕是困难重重,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轻易考中的。这实在是天赋所限,非人力所能轻易改变啊。”

夫子回忆起往昔,脸上浮现出一抹自豪之色:“回想起我当年,十七岁便已经考中了童生,在整个乡里也是小有名气。相比之下,你的侄子王凯,确实是有所不及啊。”

王凯站在一旁,听着夫子的话,心中五味杂陈,无言以对。

他低着头,双手紧紧交握在一起,指尖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内心惶恐不安,如同被巨石压住,难以呼吸。

王德发望着夫子,又望了望自己那低眉顺眼的侄子,心中焦灼难安。

他咬咬牙,强忍着心中的烦躁与不安,目光在夫子与王凯之间来回游移,仿佛在寻找着某种出路,某种解脱。

夫子见状,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你们农家本就不富裕,为了王凯的学业,已是倾尽所有。可若是再继续因为这个不好的名声耗费钱财,到头来却一无所获,那还不如回家去做些正经营生,也好过在这里虚度光阴,浪费钱财。”

夫子顿了顿,语气更加诚恳:“王凯的大伯啊,你不要怪夫子我没有尽力教导你的侄子。我在教他这件事情上,从来未曾有过丝毫懈怠。前几天,我又重新诵读了《论语》中的《宪问》篇第十四,想着或许能从中找到些启发,好更好地教导于他。只可惜,你侄子可能还不知道这篇章的内容呢。”

夫子说着,目光落在了王凯身上,眼神中既有责备,又有期待:“我这次并不是真的要考他的功课,只是想看看他最近在家里复习得勤不勤快,有没有辜负我这作为老师的一片心血。”

王凯感受到夫子的目光,心中更加慌乱,低着头,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他心中暗自懊悔,怪自己最近确实没有好好复习功课,辜负了夫子的期望。

王德发在一旁听着,连连叹气,心中更加不是滋味。

他深知自家侄子的资质平平,也明白夫子已经尽力了,可看着侄子这般模样,他又怎能不心急如焚呢?

这时,刘秀才趾高气昂地走了进来,他头扬得更高了,脸上带着几分不屑与得意。

他扫了一眼王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哼,王凯啊王凯,你这般资质,还想在科举中有所作为?简直是痴人说梦!”

王凯听着刘秀才的话,姿态放得更低了,仿佛要低到尘埃里去。他心中明白,刘秀才这番话,既是挖苦,也是事实。自己这般资质,想要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确实难如登天。

夫子看着王凯的模样,心中也是暗自叹息。他知道,王凯虽然资质平平,但为人却还算老实本分,只可惜,这世间之事,往往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改变的。

他轻咳一声,打断了刘秀才的话:“刘秀才啊,你此言差矣。王凯虽然资质平平,但胜在勤奋好学,只要他能坚持下去,未必就不能有所成就。”

刘秀才闻言,不屑地笑了笑:“夫子啊夫子,你这是在自欺欺人呢,还是在故意安慰王凯?他这般资质,若是能有所成就,那我刘某人便把头割下来给你当球踢!”

夫子闻言,脸色一沉:“刘秀才,你此言太过了。为人师长,当以教化学生为己任,岂能如此轻视他人?王凯虽资质平平,但也是我书塾中的学生,我自然会尽心尽力教导于他。”

王凯听着夫子与刘秀才的对话,心中更加惶恐不安。他深知自己的资质,也明白刘秀才的话并非空穴来风。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想就此放弃,他还有梦想,还有希望。

王德发在一旁听着,心中也是愤愤不平。他看向刘秀才的目光中充满了敌意,仿佛要将对方生吞活剥了一般。但他也明白,自家侄子的资质确实不如人,只能暗自忍气吞声。

夫子见状,叹了口气,再次将目光投向王凯:“王凯啊,你可知我为何要考你两句《论语》中的内容?其实,并非是我真的要考你的功课,而是想看看你最近有没有在家中勤奋复习。刘秀才这么做,也并非是真的要挖苦你,而是想看你有没有辜负我这作为老师的心血。”

王凯听着夫子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夫子:“夫子,我知道自己资质平平,但我会努力学习的,绝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夫子看着王凯坚定的目光,心中暗自点头。

他知道,这孩子虽然资质平平,但胜在勤奋好学,只要他能坚持下去,未必就不能有所成就。

王德发听着王凯的话,心中也是暗自欣慰。他看向王凯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与鼓励,仿佛在说:“孩子,你可以的,你一定可以的!”

刘秀才见状,虽然心中仍是不屑,但也不再言语。他明白,自己再如何挖苦王凯,也改变不了他资质平平的事实。与其如此,还不如留点口德,免得日后被人笑话。

夫子看着王凯与王德发,语气更加温和:“王凯啊,你大伯为了你的学业已经倾尽所有,你切不可再让他失望了。至于你嘛,虽然资质平平,但只要你肯努力,未必就不能有所成就。记住,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