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怀疑司务长

换源:

  只见赵大鲁微微眯起眼睛,紧紧盯着那个被称为武工队队长的人。此时,那人正随意地拿着一支旱烟袋,准备磕掉里面的烟灰。然而,就在他抬起手将烟袋往旁边的石头上磕碰时,赵大鲁心中的疑虑瞬间又加重了几分。

要知道,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只旱烟袋可是他们的心爱之物,往往会倍加珍惜,甚至有的人一生都只用这一只烟袋。所以,正常情况下,人们在抽完烟后,都会选择在鞋底轻轻磕去烟灰,以保护烟袋不受损伤。

可眼前这位所谓的队长,却如此大大咧咧地直接在坚硬的石头上猛力磕着,仿佛完全不在意这烟袋是否能长久使用。这样的举动实在太过异常,让人不得不心生怀疑。难道说,这个人根本不是真正的武工队队长?

不过,仅仅因为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贸然断定对方身份可疑,显然也有些过于草率和不负责任。毕竟,如果判断失误,冤枉了一位革命同志,那后果可能不堪设想。想到这里,赵大鲁暗自告诫自己一定要谨慎行事,不能轻易下结论。于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来试探这群人的真实身份。

突然之间,赵大鲁毫无征兆地开口说道:“坑你细娃!”这句话竟是用日语喊出的,而且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

周围的空气似乎在这一刻凝固了起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齐刷刷地集中到了赵大鲁身上,而那位武工队队长更是一脸惊愕,显然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啊!”牛队长如遭雷击,身体猛地一颤,差点就露出了马脚,千钧一发之际,他急中生智,连忙插话道。“赵团长您说的啥,俺们乡下人就像那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城里的水太深啦,我还是回农村吧!”

“牛队长啊,我咋记得你们队长叫李向阳呢?”赵大鲁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牛队长,脸上似笑非笑,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

“哦,那个……那个……李队长,哪个李队长,我不晓得呀!我才调来没多久呢!”

去你大爷的!赵大鲁在心中暗骂,这个队长或者说这伙人肯定有猫腻,绝对是冒牌的武工队,说不定都是小鬼子乔装打扮的!

对方又不是从未来穿越而来的,也不是来自河北,怎么可能认识双枪李向阳。但他肯定害怕自己真的认识以前的武工队长李向阳,所以才故意装傻充愣。

而且,盐在抗战时期可是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到哪里去挖?可他们却一挖一麻袋,一挖一麻袋,还整整弄了好几车!这里面要是没有问题,那才真是见鬼了!

想到这里,赵大鲁心里有了主意:不行!得对这伙人提高警惕才行!他把秃三炮叫到一边,将自己的疑虑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对方,让他多加小心!反正自己这边人多势众,又有防备,对方满打满算也就二三十个小鬼子,先看看他们耍什么花招。

在赵大鲁看来,无非就是想混入我根据地,进行偷袭或者探路,好引来大批鬼子,或者在盐里下毒?还能有什么花样呢?

赵大鲁暗自琢磨,实在不行,就找个合适的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严加审讯,看他们还能嘴硬到什么时候!但这样一来,不仅会打草惊蛇,万一这些小鬼子宁死不屈,不肯招供,他们接下来的阴谋就无从知晓了!

于是乎,赵大鲁心中暗自思忖一番后,果断地做出了一个决定:暂且先陪着这帮家伙耍弄一下,走一步算一步,待到时机成熟再随机应变!就在此时,只见赵大鲁转过头去,对着秃三炮说道:“我得向你打听打听这山里头的具体状况,劳烦你和一枝花移步到后边儿坐会儿。”

言罢,他便挥挥手示意二人往后挪动位置。紧接着,赵大鲁又朝着曲虎与袁学勇喊了一嗓子,并挑选出几位身手矫健、武艺高强的兄弟,一同登上前方的驴车。

就这样,曲虎、袁学勇以及那几名精挑细选出来的好汉,还有司务长刘从武一块儿坐在驴车上,陪伴着所谓的“武工队”人员缓缓前行于队伍前端。

而在这辆晃晃悠悠的驴车里头,秃三炮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此次行程的来龙去脉。原来呀,早在数天之前,位于虎头冲一带的司务长刘从武就找到了参谋长苏白……

刘从武紧紧地皱起眉头,沉重地叹了口气,忧心忡忡地说道:“参谋长啊,昨天咱们那支负责运输粮秣的队伍又遭遇不幸了,辛辛苦苦筹集来的粮食和草料全都被那些可恶的日本鬼子给无情地没收了!这些丧心病狂的家伙,正面战场打不过咱们,竟然想出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把进山的道路严密封锁起来,简直就是丧心病狂,他们根本就不让任何物资能够顺利地送进山里来!”

站在一旁的参谋长苏白同样也是眉头深锁,满脸忧虑地附和道:“可不是嘛!这段时间以来,兰陵县城里的小鬼子不知道从哪里调来了大批援兵,导致他们的兵力急剧增加。不仅如此,这帮畜生居然还大肆修建了众多坚固的炮楼和据点,这让我们获取物资补给变得越发艰难。之前赵团长信誓旦旦地说会尽快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但他已经出去好些天了,到现在还是杳无音信,迟迟未归啊!”

刘从武越说越激动,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咱们真的不能再这么干等着了呀!眼瞅着,别说是医院里那些受伤的兄弟们用来清洗伤口的盐水都快要用光了;就连咱们英勇奋战的战士们,日常食用的盐巴眼看也要彻底断绝供应啦!没有足够的盐分摄入,战士们一个个都显得无精打采的,更糟糕的是,有些同志甚至开始出现视力模糊、恶心、干呕等等不良症状。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啊,领导您无论如何得赶快想出应对之策才行呐!”

苏白此刻心急如焚,因为部队面临着严重缺盐的困境。尽管她绞尽脑汁地思索解决办法,可她自己并不会制造食盐啊!虽说她对用硝石制盐略知一二,但这种方法不仅产量少得可怜,而且生产出的盐也不够干净卫生,品质更是差强人意。

面对如此棘手的难题,苏白深知靠自身力量无法造出足够的盐来满足需求。无奈之下,她只好决定派遣人员外出寻找食盐资源。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最终秃三炮、一枝花以及司务长刘从武三人肩负起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一开始,他们试图与地下党的老范取得联系,并希望通过他获取更多的食盐。然而,由于敌人的盘查异常严密,老范及其所在组织能够提供的食盐数量十分有限。即便如此,秃三炮等人还是想方设法弄到了一小袋珍贵的盐。正当他们准备带着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返回根据地时,一支神秘的队伍突然现身了——他们自称为兰陵武工队。

而且更为巧合的是,他们竟然宣称刚刚成功打劫了一辆日本鬼子的运输车,并从中获取到了一大批珍贵的食盐。这些食盐对于物资匮乏的八路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啊!他们原本正打算将这批盐送往八路军驻地呢,这可真应了那句古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然而,这样的巧合实在是太过离奇,让人不禁心生疑虑。难道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

赵大鲁心中暗自思忖着,凭借他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经验,他断定这件事情背后必定隐藏着巨大的问题。可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会是苏白吗?仔细想想似乎不太可能。

虽说苏白曾经隶属于国民党军队,但她对日本人的深仇大恨绝非伪装出来的。况且,经历了这么多年革命战火的锤炼与洗礼,她已然成长为一名坚定不移、忠诚可靠的革命战士,绝对不可能做出背叛战友和同志的行径来。

那么,到底是谁呢?赵大鲁苦思冥想,脑海中突然浮现出那个司务长的身影。别看赵大鲁平日里总是忙忙碌碌、四处奔波,但对于根据地内的人员构成情况,他还是暗中做过一番详细调查的。

尤其是在虎头冲首次遭受敌人偷袭之后,他更是提高了警惕,对相关人员展开了深入了解。难道说,这次事件中的猫腻就藏在这位看似不起眼的司务长身上?想到此处,赵大鲁决定要好好查一查这个人……

刘从武年约三十有余,乃是河北省阜平县某镇人士。其家境贫苦至极,全家七八口人仅仅拥有一亩半薄田,难以维持生计,无奈之下,他只得背井离乡,外出闯荡谋求生路。

起初,刘从武四处奔波,做过些小本生意,也曾在店铺里当过伙计,甚至还曾沿着街道高声叫卖香烟等物什。然而,命运多舛,后来他不幸被日本鬼子抓捕,被迫前往修筑铁路,遭受着非人的折磨与奴役。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愿屈服于侵略者淫威的刘从武毅然决然投身于游击队伍之中。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英勇奋战,但最终身负重伤,不幸掉队。幸运的是,他得到了中国兄弟连的救助并收留。由于腿部受伤导致跛行,且他有着精湛的厨艺,能烹制出美味佳肴,于是曲虎等人便安排他担任炊事员一职。

在日复一日的军旅生涯中,刘从武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出色表现,逐渐崭露头角,最终得以晋升为团司务长。可以说,他在这充满硝烟与战火的革命军队里历经风雨、摸爬滚打,一步步成长起来。照理而言,这样一位久经考验的战士应当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然而,世事难料。曾经有人向王维若反映了一个情况,而此事很快引起了赵大鲁的高度关注。据部分群众所言,这位刘从武似乎颇为好色,时常与一些女同志开些荤素不忌的玩笑话,更有甚者称亲眼目睹过他前往山下的镇子寻花问柳,找那些风尘女子作陪。

这原本看起来并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然而放在革命队伍当中,却成为了一桩不可忽视的重大罪过。特别是在当前如此错综复杂、敌我态势不明朗的局势之下,这位名叫老刘的同志就显得极为危险了。因为他很有可能会落入敌人之手,并在威逼利诱之下背叛革命事业。

当然,所有这些仅仅只是赵大鲁个人对于老刘的一种揣测而已,实际上他并未掌握任何确凿无疑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毕竟,民间一直流传着一句老话:“当兵不站第二岗,当官不当司务长。”在军队里面,担任一个所谓的“老炊”,即便是司务长这样的职位,那也是难以登上大雅之堂的低等职务罢了。想要收买这样一个位置上的人员,恐怕也并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

可是,对于那些阴险狡诈、居心叵测且用心险恶的敌人而言,情况可就完全不同了。不管是什么样的岗位,只要能够被他们所利用,都会变成达成其目的的有效手段。就像是司务长这个角色,由于工作需要,必然要频繁地外出采购各类物资用品,从而与外界有着较多的接触机会。因此,如果将其作为传递情报信息的渠道,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赵大鲁望了望骡车上和武工队牛队长谈笑风生的刘从武,心中暗道:

这个女人不寻常哪!

嗯,不对,这个喜欢女人的人不寻常哪!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