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上党太守张杨

换源:

  陈睿话音刚落,便听到一旁传来一声阴阳怪气的嘲讽:“哼,说得好听,莫不是你贪生怕死,不敢面对袁绍那厮,才找这些借口吧!”陈睿循声望去,只见张涛双手抱胸,脸上挂着不屑的冷笑,正不怀好意地盯着自己。

陈睿眉头微皱,心中暗恼,但他强压怒火,并未立刻发作。毕竟如今大敌当前,应以大局为重。他深吸一口气,平静地说道:“张涛,我所言皆是为了我军的胜算和大局考虑,绝无半点私心。若你有更好的计策,不妨说来听听,让大家一同斟酌。”

张涛见陈睿并未如他所愿被激怒,心中愈发不爽,嗤笑道:“少在这装模作样,你那点小心思谁不知道。有本事你去正面迎战袁绍啊,别在这挑软柿子捏。”这时,张末微微皱眉,看向张涛,语气中带着一丝严厉:“涛儿,休得胡言!陈睿所言有理有据,我军当前应先谋胜,再图他事。你既随我军出征,便要以军务为重,不可任性胡来。”张涛虽心中不满,但在父亲面前也不敢太过放肆,只能低下头,嘴里小声嘟囔着:“就他会说,指不定有什么坏心思。”

张末又看向陈睿,说道:“陈睿,你莫要与他一般见识。此次作战,就按你说的办,先攻打张杨。你务必做好准备,我军能否旗开得胜,就看这一战了。”

尽管张末在营帐中当着众人的面,认同了陈睿先攻打张杨的建议,可在他心底,对陈睿的猜忌却如野草般疯狂生长。

自从那封袁绍的亲笔书信落入他手中,张末便对陈睿有了芥蒂。此番陈睿提出先攻打张杨,在张末看来,这背后似乎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他暗自思忖,陈睿如此积极地避开袁绍,会不会是因为和袁绍暗中有勾结,故意保存袁绍的实力,以便日后里应外合?张末的眼神愈发阴沉,看向陈睿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冷意。他开始在心中反复权衡,陈睿在军中的威望颇高,若真有二心,那对自己的势力而言,无疑是一颗定时炸弹。

此后的日子里,张末对陈睿的态度明显冷淡了许多。军中的事务,能不让陈睿参与的,他都尽量避开。陈睿察觉到了张末的变化,心中虽有疑惑,但大敌当前,他无暇顾及这些,一心扑在对张杨的作战准备上。

而张末则在暗中密切监视着陈睿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甚至安排了更多的亲信,去调查陈睿近期的行踪和接触的人,试图找出陈睿与袁绍勾结的证据。在这紧张的备战氛围中,陈睿浑然不知自己在张末心中的形象已彻底改变,依然兢兢业业地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着准备。

在那尘土飞扬的官道上,张杨的军队行进得拖沓而散漫。士兵们大多松松垮垮,有的甚至将兵器随意扛在肩头,脚步虚浮,哪有半点奔赴战场的紧张模样,倒真像是一群外出郊游的闲人。

原本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只需两天便能抵达预定的作战区域,可这支队伍却仿佛完全不把战事当回事。他们晃晃悠悠地走了四天,中途还堂而皇之地休息了一天。一路上,队伍里不时传来士兵们的嬉笑打闹声,丝毫没有即将面临大战的危机感。这样迟缓的行军节奏,比张末一方所估算的时间整整迟了三天。而这宝贵的三天时间,对于张末的冀州黄巾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张末得知这一消息后,心中暗喜,立刻下令全军加紧备战。

陈睿作为谋士,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亲自督战,指挥士兵们加固防御工事,储备充足的粮草和箭矢。同时,他还根据地形特点,重新部署了兵力,在各个关键位置设下埋伏,只等张杨的军队到来,便给予他们迎头痛击。冀州黄巾军的将士们在这多出来的三天里,士气高涨,训练得更加刻苦。他们深知,这是老天爷赐予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而张杨的军队却浑然不知,他们的散漫与迟缓,正将自己一步步推向危险的境地。

当张杨的军队终于晃晃悠悠地进入了那片早已设好的埋伏圈时,四周还是一片寂静,只有微风轻拂着路边的草木。张杨骑在马上,心中虽隐隐觉得有些不安,但看着这看似平静的环境,还是自我安慰着或许是自己多虑了。

就在这时,一声尖锐的号角声划破长空,如同一道催命符。紧接着,张末的冀州黄巾军从四面八方如猛虎般杀出。喊杀声、兵器碰撞声瞬间响彻整个山谷。黄巾军的士兵们个个如狼似虎,他们手持利刃,眼神中闪烁着寒光,迅速截断了张杨军队的后路。

张杨脸色骤变,大声呼喊着让士兵们稳住阵脚,准备迎敌。然而,他的军队本就行军拖沓,士气低落,此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顿时乱作一团。士兵们慌不择路,有的四处逃窜,有的则盲目地挥舞着兵器,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张末一马当先,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冲入敌阵。他的枪法如蛟龙出海,迅猛而凌厉,所到之处,张杨的士兵纷纷倒下。在他的带领下,黄巾军的攻势愈发猛烈。

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张杨的军队渐渐支撑不住。他们被紧紧围困在中间,如同困兽一般,插翅难逃。张杨见大势已去,心中懊悔不已,但此时已无力回天。最终,张杨的军队被冀州黄巾军成功围歼,只有张杨带着几位亲卫狼狈地逃走了。

战斗结束后,黄巾军打扫战场,缴获了大量的粮草。这些粮草堆积如山,足够冀州黄巾军支撑好一段时间。张末看着这丰厚的战利品,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对陈睿的能力也有了新的认识,心中对陈睿的猜忌似乎也稍稍减轻了几分。而陈睿,只是默默地回到自己的营帐,继续为接下来可能到来的战斗做着准备。

在那漫长的五天等待时光里,中山郡内一片忙碌景象。冀州黄巾军的将士们在张鹏的指挥调度下,纷纷投身于修筑防御工事的紧张工作中。

他们选择了中山郡地势险要之处,这里山峦起伏,道路狭窄,易守难攻,是绝佳的防御地点。士兵们扛着锄头、铲子等工具,不辞辛劳地挖掘壕沟。他们齐心协力,一铲一铲地将泥土挖出,堆放在一旁,渐渐形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壕沟,如同巨龙般蜿蜒盘踞在山间。

与此同时,另一批士兵则忙着搬运石头、木材等材料,搭建壁垒。他们将巨大的石块一块块垒起,用粗壮的木材加固,搭建起坚固的壁垒。这些壁垒高耸而立,犹如铜墙铁壁,阻挡着敌人的进攻。在壁垒上,还设置了许多瞭望孔和射击口,方便士兵们观察敌情和进行防御射击。

还有一些士兵负责在防御工事周围布置拒马、鹿砦等障碍物。他们将尖锐的木桩削好,密密麻麻地插在地上,形成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拒马和鹿砦相互配合,让敌人的骑兵难以接近,大大增强了防御工事的防御能力。

在这五天里,张鹏始终坚守在修筑工事的现场,亲自指挥和监督。他不时地给士兵们鼓劲,提醒他们注意施工质量和安全。士兵们在他的鼓舞下,士气高涨,干活更加卖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防御工事逐渐完工。这些坚固的防御工事如同钢铁长城般矗立在中山郡的险要之地,静静地等待着袁绍和公孙瓒的到来,为冀州黄巾军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