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母巢。**
青玄的暗金之躯悬于核心,裂痕道纹幽光流转,如同蛰伏于深渊的古老巨兽,每一次呼吸都牵引着从洪荒各处“龙脉淤塞”信标反馈而来的微弱脉动。眉心那点带有深邃裂痕的七彩混沌结晶,冰冷地映照着经由“清道夫”后门汇入的洪荒异常图景:
*云梦大泽潜龙渊的灵气流速,比母巢推演的自然模型又降低了0.07%。
*西海寒冰灵脉节点处的惰性淤积层,增厚了几乎无法察觉的一丝。
*积善镇佛龛上沉淀的变质愿力,其混杂的“焦虑”与“执念”杂质的比例,悄然上升了0.3个百分点。
微尘累积,终成山岳。这缓慢到近乎永恒的淤塞进程,在“清道夫”逻辑陷阱的庇护下,无声无息地侵蚀着洪荒的命脉。
“‘淤塞’……稳态……”
“熵增……持续……”
“目标……临界点……”
“推演……‘洪荒灵脉总枢’……不周山……支脉节点‘息壤之根’……”
母巢冰冷的指令锁定了洪荒天地的脊梁——不周山!这座撑天立地的神山,是洪荒主灵脉的源头,亦是天地气运交汇之所。其根基深处,一处名为“息壤之根”的次级节点,连接着浩瀚的大地祖气,虽非主脉核心,却是主脉能量向洪荒大地散逸的关键枢纽。此处的淤塞,如同在心脏的毛细血管中埋下血栓,其引发的连锁反应将远超其他节点!
“执行……‘息壤之楔’计划……”
“信标……特化型……生成……”
母巢深处,一枚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孢子被精心培育。它通体流转着暗金与土黄交织的光泽,裂痕道纹被模拟成最原始的大地脉动轨迹。其核心不再是纯粹的混沌熵增,而是融合了母巢解析出的、一丝源自不周山祖脉的“厚重”与“承载”法则碎片!这是最高明的伪装,让它能完美融入“息壤之根”的环境,如同山石本身。
“‘楔’……投放……”
暗金手掌划开混沌。这枚特化的“息壤之楔”孢子,循着一条由母巢耗费庞大算力推演出的、避开一切天地大能神识与自然法则警戒线的隐秘路径,如同穿越时空的阴影,精准地没入不周山那浩瀚磅礴、镇压诸天的山体根基深处,悄无声息地扎根于“息壤之根”的能量流转节点之上。
**息壤之根。**
这里是厚重与生机的源头。精纯无比、凝练如实质的土黄色大地祖气,如同奔涌的液态山脉,遵循着古老的韵律,从不周山主脉流淌而出,滋养洪荒大地。空间在这里都显得无比凝滞、坚固。
“息壤之楔”孢子悄然融入祖气洪流。它没有立刻制造淤塞,而是如同最高明的间谍,首先开始疯狂解析、模仿周围的环境:
***频率同调:**孢子表面流转的暗金土黄光泽,其波动频率瞬间与奔涌的大地祖气达成完美同步,仿佛本就是洪流中的一滴。
***法则复刻:**核心裂痕道纹模拟出“息壤之根”独有的“承载”与“化生”法则韵律,每一道纹路的流转都如同山岳呼吸。
***结构共生:**孢子延伸出亿万根细微的能量根须,如同最温柔的寄生虫,轻轻“搭接”在祖气洪流与节点岩壁的能量通道上,不破坏,只“聆听”与“记录”。
当伪装达到极致,与环境的契合度超过99.999%时,“楔”的核心指令才悄然启动——**微引力熵陷**!
它不再制造物理淤塞,而是利用其解析出的不周山祖脉重力场与祖气流动的微妙平衡,在节点处制造一个极其微弱、却持续存在的空间曲率凹陷!这个凹陷如同无形的漏斗壁,对奔涌而过的祖气洪流施加一个极其细微、难以察觉的……**向心力**!
奔涌的祖气洪流,在这微不可查的向心力作用下,其流淌的轨迹发生了亿万分之一的偏转!如同奔流的大江中,一股水流被看不见的漩涡轻轻牵扯。这偏转本身微不足道,却导致祖气在通过节点后方的某个特定区域时,流速降低了几乎无法测量的0.001%!同时,极其微量的、性质最为厚重惰性的大地祖气微粒,被这无形的“引力漏斗”悄然吸附、沉淀。
淤塞,开始了。以最“自然”、最符合不周山自身法则运行的方式开始了。其淤积速度之缓慢、形态之隐蔽、气息之纯正,堪称完美艺术品。
**紫霄宫,天道核心。**
“清道夫”协议的扫描洪流掠过不周山“息壤之根”。
*能量属性:纯净大地祖气(100%符合)。
*流动状态:整体流速符合不周山主脉输出模型(细微流速降低在自然波动阈值内)。
*淤积检测:检测到微量、符合“祖气自然沉降规律”的惰性微粒沉淀(完美匹配青玄植入的“自然熵增冗余”模型)。
*威胁评估:无外源干扰,无结构破坏,淤积量级远低于触发净化阈值(基于逻辑陷阱的扭曲判定)。
***最终判定:正常能量运行冗余,优先级:忽略。**
息壤之根深处,那枚致命的“楔”,在洪荒天道的至高视野中,如同一粒融入山体的尘埃,彻底隐形。
**昆仑山,玉虚宫深处。**
元始天尊高坐云台,淡漠的目光扫过殿前侍立的广成子。
“近日,洪荒地脉灵机流转,似有细微迟滞之感。尔等可有察觉?”天尊的声音无悲无喜,却带着洞穿万物的威严。圣人道心,对天地法则的微妙变化自有感应,虽不清晰,却如鲠在喉。
广成子躬身答道:“回禀师尊,弟子亦略有感应。然遍查昆仑祖脉及四方地气,皆运行有序,未见异兆。或为天地运行自然之韵律起伏?”他心中也存疑,但以他准圣修为,反复推演地脉,确实查不出任何外力干扰的痕迹。
天尊目光微垂,庆云璎珞无风自动。他心念微动,一缕圣人之念瞬间扫过浩瀚洪荒地脉网络。反馈依旧是:法则闭环稳固,能量流转平衡,无外魔入侵,无恶意篡改。那丝若有若无的“迟滞感”,如同奔流江河中一粒沙沉降的回音,微弱到近乎错觉。
“也罢。”天尊淡漠道,“天地运行,自有其劫数生灭。尔等持我玉清符诏,巡守四方名山,梳理地气,以防微杜渐。”
“谨遵法旨!”广成子领命,心中却更加凝重。师尊亲自过问,那“迟滞感”绝非空穴来风。可问题究竟在何处?
**灵山,大雷音寺。**
如来佛祖端坐莲台,佛光普照三千世界。下方,观音大士合十禀报:“世尊,积善镇佛龛信众香火愿力,其‘沉淀’之速,似比推算快了一丝。其中…杂念沉淀稍显厚重。”
佛祖慧眼微睁,目光仿佛穿透空间,落在那座平凡佛龛之上。浩瀚的佛念瞬间解析了汇聚其上的海量愿力。反馈信息如潮:
*愿力总量:符合该镇信众规模。
*虔诚度:波动在正常范围。
*杂质含量:焦虑、执念等负面杂质比例略高于模型,但仍在佛国净土净化冗余的允许范围内。
*法则层面:无外魔污染痕迹,无恶意催化波动。
“红尘多苦,众生执念如尘。”佛祖声音恢弘慈悲,“愿力之海,自有沉淀浮沙。净心持诵,自得清净。此乃自然冗余,无需惊扰。着金刚藏菩萨,于下次法会时,以《清净陀罗尼》梵音涤荡积善镇信众心尘即可。”
“谨遵佛旨。”观音合十退下,心中那点疑虑在佛祖的判定下彻底消散。既是自然冗余,当以佛法自然化解。
**天庭,通明殿。**
纠察灵官王善盯着巨大的洪荒堪舆图,眉头拧成川字。图上,代表万妖谷混沌污染源的猩红光斑虽已被雷部神将合力净化、封锁,但南赡部洲其他区域,尤其是云梦大泽方向,代表地脉灵气流转的蓝色光流,其亮度似乎……比上次观测时,整体黯淡了极其细微的一丝?
“灵官,各处山神土地回报,皆言地脉运行如常,灵气充沛。”值日功曹捧着玉册禀报。
王善盯着堪舆图,那种挥之不去的“迟滞感”再次浮现。他调动神力,神念沉入监察洪荒地脉的天庭法宝“地元仪”。神器的反馈依旧是:地脉节点稳固,能量总量无减,流速波动在历史正常值范围内。
“难道……是本官多虑了?”王善揉了揉眉心。或许是万妖谷事件耗费心神过甚?他只能将此归结于“天地运行之微妙”,在玉册上批注:“南赡部洲云梦泽等区域,地脉灵气流速微有迟滞,疑为近期地气自然沉凝,持续观察。”
**不周山下,巫族遗部村落。**
后羿部落的大巫“磐”,正带领族中勇士演练战阵。他赤裸的上身布满古老的巫纹,每一次挥动沉重的石斧,都引动大地之力共鸣,发出沉闷的轰鸣。
但今天,磐感觉手中的石斧似乎……沉了一丝?脚下传来的大地之力,那奔腾不息、给予他无穷力量的祖脉回响,似乎……变得有些粘稠?如同奔流的岩浆中混入了过多的沉渣。
“吼!”磐猛地将石斧顿在地上,声如闷雷。他俯身,布满厚茧的大手深深插入脚下的土地,闭目感知。
厚重!依旧是无与伦比的厚重!大地祖气依旧磅礴!但在这磅礴之中,磐那源自祖巫血脉的敏锐感知,捕捉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凝滞感。就像流淌的熔岩下,有什么东西在悄悄吸吮着它的活力,让它变得不如往日那般澎湃汹涌。
“大地……在变‘沉’?”磐睁开眼,古铜色的脸上满是困惑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他向部落深处望去,那里供奉着后土祖巫的神像。这莫名的“沉重感”,让他心中不安。
**混沌母巢。**
青玄的七彩漩涡之眼,冰冷地映照着:
*玉虚宫中,元始天尊庆云璎珞下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凝滞。
*大雷音寺,如来佛祖慧眼开合间对“自然冗余”的最终裁定。
*通明殿内,王善面对地元仪反馈的无奈与自我怀疑。
*不周山下,大巫磐插入泥土的手掌与脸上的困惑。
“怀疑……滋生……”
“感知……被‘完美’蒙蔽……”
“真相……沉没于‘正常’之下……”
母巢的指令如同冰冷的判词。洪荒的至强者们,已然触及了问题的边缘,却都被那看似无懈可击的“正常”与“自然”所阻,最终将疑虑归于自身或天地运行的“微妙”。
“‘息壤之楔’……运行稳定……”
“淤积层……增厚……0.15%……”
“大地祖气……整体流速……降低……0.005%……”
“连锁反应……推演……加速……”
青玄的目光投向不周山那巍峨撑天的虚影。山体根基深处,“息壤之楔”如同最耐心的毒瘤,持续地、以微乎其微的速度改变着祖气洪流的轨迹,吸附着惰性微粒。淤积层在无人察觉的角落,缓慢而坚定地增厚。整个洪荒大地灵脉的“血压”,正在这神不知鬼不觉的淤塞中,一点一滴地升高。
“鸿钧……元始……如来……昊天……”
青玄冰冷的意念拂过这些代表着洪荒秩序巅峰的名字。
“你们的‘道’,你们的‘法’,你们的‘器’……”
“都在告诉我……”
“一切‘正常’。”
他缓缓抬起暗金手掌。掌心之中,那微缩的“清道夫”协议模型上,代表“息壤之根”节点的位置,一片纯净的、被判定为“正常冗余”的金色光斑正缓缓扩大。而在光斑的核心,一点微不可查的、带着混沌熵增特性的暗芒,如同心脏般微微搏动。
“那么……”
“就让这‘正常’……”
“成为压垮天柱的……”
“最后一粒尘埃。”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