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微表情测试确认嫌疑人

换源:

  在那间略显逼仄却堆满重要资料的办公室内,李警官提供的一沓资料如同等待被解开的神秘密码,在办公桌上有序铺展。张大海的社会关系网宛如一张错综复杂的蛛网,每一根丝线都可能牵扯出案件背后深埋的真相。君逍遥神情专注,仿佛一位严谨的考古学家,戴着洁白的手套,小心翼翼地逐页翻阅着这些资料,目光如同一束精准的探照灯,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与信息中穿梭探寻。

终于,他的目光牢牢锁定在“周明远”这个名字之上。周明远,东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在学术界颇具声望,其专注的研究方向“群体心理操控与个体行为异化”,与当下这起案件所呈现出的心理操控特性紧密相连,仿佛一条隐匿的线索将两者悄然串联。而更为关键的是,资料明确显示他与张大海的母亲曾是旧识,且近期频繁现身于张大海居住的小区。“同为心理学领域的从业者,又存在这般情感纽带,这其中必定暗藏玄机。”君逍遥喃喃自语,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他拿起红笔,在两人关系线上用力地划下重重标记,那鲜红的线条宛如一道警示,也似是通往真相之路的重要指引。

为了全方位排查线索,同时避免惊动潜在的嫌疑人,君逍遥决定从张大海的其他社会关系入手,展开一场细致入微的初步筛查。他犹如一位不知疲倦的侦探,一头扎进校园论坛、教职工活动记录等海量资料之中。经过一番艰辛的梳理与排查,他发现张大海近期接触过的人多达二十三位。这些人身份各异,涵盖了从忙碌奔波的快递员,到笑容和蔼的食堂阿姨,表面上看,他们之间毫无关联,宛如一盘散落在各处的棋子,然而,君逍遥坚信,在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关系背后,必定隐藏着与案件紧密相关的关键联系。

为了从这二十三位与张大海有过接触的人中甄别出与案件真正相关的线索,君逍遥精心策划了一场看似平常的“校园安全调研”。他以此为契机,对这些人逐一进行随机访谈。当面对小卖部老板时,君逍遥装作不经意地开口询问:“老板,您最近在这附近有没有瞧见什么可疑的人徘徊呀?”老板一边手脚麻利地扫码结账,一边毫不犹豫地摇头否认,其眼神坦荡清澈,毫无躲闪之意,说话时嘴角自然地上扬,面部肌肉松弛,没有任何刻意的遮掩动作。凭借着对微表情的深入研究与敏锐洞察,君逍遥瞬间判断出老板与案件并无关联。在与快递员交流时,快递员听到问题后先是微微一愣,随即挠了挠头,陷入认真的回忆之中,其肢体语言自然放松,坐姿随意且舒展,没有丝毫紧张局促的迹象。这些细微而真实的表现,如同清晰的信号,让君逍遥迅速将其从嫌疑名单中排除。

然而,当访谈进行到第七人——校工老陈时,君逍遥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异常。老陈在听到“张大海”这个名字的瞬间,左手不自觉地缓缓摸向耳垂,这个细微的动作在君逍遥眼中犹如一道刺眼的警示光。凭借丰富的经验,君逍遥深知,这是典型的安慰性动作,往往暗示着对方内心可能隐藏着某种不安或难以言说的秘密。君逍遥表面上不动声色,继续以温和的语气深入追问。老陈犹豫了片刻,脸上浮现出一丝纠结,最终坦言曾目睹张大海在深夜搬运工具箱。这个信息乍听之下,似乎与案件关联性不大,但君逍遥并未轻易放过任何细节。经过后续多方查证,最终证实了老陈的清白,排除了他与案件的关联。

经过连续三天紧张且细致入微的筛查,除了周明远之外,其余所有与张大海有过接触的人都被成功排除在嫌疑名单之外。此时,周明远已然成为案件的关键焦点。为了揭开周明远那看似道貌岸然外表下隐藏的真面目,君逍遥精心准备,特意换上一身剪裁得体的笔挺西装,这不仅让他显得更加专业自信,更增添了几分沉稳气质。他以学术交流为名,迈着从容的步伐,来到周明远的办公室前,轻轻敲响了那扇仿佛通往真相之门的房门。

“周教授,久仰您在群体心理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您的研究成果一直让我钦佩不已,今日特来向您请教几个学术问题。”君逍遥脸上带着真诚谦逊的微笑,一边说着,一边恭敬地递上自己撰写的论文。然而,他看似专注于交流的目光,实则像一台精密的扫描仪,敏锐且不动声色地捕捉着对方的每一个细微反应。周明远轻轻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标准的社交微笑,然而,君逍遥一眼便看穿,这笑容仅仅浮于表面,并未抵达眼底,这是典型的社交假笑,意味着对方或许从一开始就对此次交流保持着警惕与防备。

“年轻人愿意潜心钻研学术,这是非常难得的。”周明远一边接过论文,一边用指尖在桌面轻轻敲击着,看似随意的动作,在君逍遥敏锐的观察下,却是焦虑情绪的外化表现。君逍遥不动声色,巧妙而自然地将话题引向犯罪心理学领域:“周教授,最近咱们校园里发生的那起骚扰案件,在学校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听闻受害者似乎是遭受了心理操控才陷入困境,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对此有何独到见解呢?”

话音刚落,周明远敲击桌面的手指瞬间停顿,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了一瞬,随即又故作镇定地恢复了节奏:“如今的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为薄弱,很容易成为别有用心之人的目标,这也反映出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欠缺。”说话时,周明远的瞳孔轻微收缩,这一极其细微的变化,如同夜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却被君逍遥精准捕捉,这是对敏感话题本能的应激反应,表明周明远对该话题极为敏感,内心或许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君逍遥乘胜追击,继续追问:“倘若真的是专业人士运用心理操控手段作案,那对于我们普通大众而言,该如何有效防范呢?”周明远喉结明显滚动了一下,像是在艰难地吞咽着什么,接着调整领带的动作比平常慢了半拍,仿佛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这可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阐述清楚的,涉及到诸多复杂的心理学专业知识,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训练。”

在与周明远的交流过程中,君逍遥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与专注。他敏锐地注意到,每当提及“专业人士”这一词汇时,周明远的肩膀便会不自觉地微微绷紧,右手也会无意识地摩挲着手中的钢笔,这一动作与之前观察到的张大海在便利店等待时敲打墙面的焦虑表现惊人地相似。更为关键的是,君逍遥还察觉到,周明远的办公室里弥漫着淡淡的檀香,然而,在这股香气的掩盖之下,隐隐约约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汽油味,而这汽油味与骚扰者身上的混合气味成分高度相似,仿佛是一条隐藏在空气中的关键线索,将周明远与案件紧密相连。

“周教授,您认识后勤部的张大海吗?听闻他母亲与您是故交。”君逍遥如同一位掌握全局的棋手,突然抛出这个关键问题,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重磅炸弹。周明远原本正端起茶杯准备喝茶,听到这个问题的瞬间,手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杯中的茶水泛起一圈圈明显的涟漪:“嗯?已经很多年没联系了,怎么突然问起他?”他回答时语速明显加快,像是急于摆脱这个话题,并且频繁眨眼,这是典型的说谎征兆,表明他对这个问题极为敏感,试图竭力掩盖某些重要信息。

君逍遥心中已然有了初步定论,但表面上依然保持着微笑,如同什么都没有察觉:“只是偶然间听到一些传闻,随口问问。对了,您在研究心理操控案例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利用情感纽带实施犯罪的类型呢?”周明远的表情瞬间僵住,镜片后的眼神闪过一丝慌乱,犹如黑暗中突然暴露的影子,但他很快强装镇定:“学术研究和实际犯罪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然而,他转动钢笔的动作愈发急促,这一细节彻底暴露了他内心的慌乱与不安,如同暴风雨来临前海面下涌动的暗流。

就在君逍遥离开办公室之时,他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打破了楼道里的寂静。原来是警方发来的最新消息:在张大海家中成功搜出带有周明远指纹的心理辅导笔记。结合之前对周明远微表情分析的结果,这个平日里看似温文尔雅、备受尊敬的教授,终于在心理学专业视角的审视下,彻底暴露出其操控犯罪的真面目。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