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借到板车,带队进城逛街

换源:

  当天下午,张云德就去刘能家借了板车。

他去的时候,刘能把沾着野猪血迹的板车已经冲刷干净,还给换了头脚力稳当的骡子,简直是尽心尽力。

张云德再三道谢,表示明天就还他,然后拉着骡车就回了家。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

一砂锅的酸菜炖五花,一碟肉末茄子和一盘用荤油炒的青菜,外加一盆打的松软的柴火饭。

“大哥,我明天去趟镇上,你们有什么要买的,我给你们带回来。”

张长福夹了一筷子酸菜,锅里的肉让大家先吃,抬头思索了片刻。

“你去仁和堂给我带瓶跌打药酒吧,这阵子后肩膀总是有些酸痛,其他的就没什么了。”

“好,二哥,二嫂,你们要什么?”

“要不你给我带点烟叶子吧。”

张永财话一出口,就被王春娘狠狠瞪了一眼。

“不用了,不用了。”说完他就低头吃饭,不再言语。

“四哥,我跟你一起去吧,路上也做个伴说说话。”

张秀英笑着看向张云德,这个月她干绣活刚结了工钱,想着去镇上买些胭脂水粉。

她一个未出阁的姑娘一人去镇上不方便,这次能跟着家里人一起去,那就再好不过了。

“行啊,这板车也宽敞,车上垫些软乎的稻草,你坐着就行。”

“小妹,到了镇上跟着你四哥,可别乱跑。”张长福叮嘱了一句。

“知道了,大哥!”

这时坐在一旁的来寿、来喜互相看了一眼。

来喜撒娇一样的拉了拉张长福的袖子。

“爹爹,我们也想去镇上。”

来寿重重的点了点头,也表明了自己的意图。

“胡闹,小孩子家家的,跑镇上去干啥,要是碰上拍花子怎么办?”

“眼瞅要过年了,多的是三教九流的人在街上捞偏门!”

两个孩子被父亲这么一凶,都低下头不敢说话。

尤其是来喜,嘟着嘴,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打着转了。

张秀英心疼的搂住小侄女,求救似的看向了张云德。

“大哥,没事,有我在呢,再说这俩孩子也懂事,我和小妹一人牵着一个丢不了!”

张云德也想带着两个孩子去镇上逛逛,给他们买些好吃的。

听到四叔这样说,来寿、来喜眼神中满是恳求的看向父亲,一脸我们会听话的模样。

张长福还是有些犹豫,没有吱声。

王春娘看向这一大家子,用筷子轻敲了下碗沿。

“瞧两孩子可怜见的,明儿我也要去镇上买些针线,由我看着他俩,大哥你总放心了吧!”

“是啊,大哥,你就算不放心我,也放心二嫂吧!”张秀英赶紧插了一句嘴。

“那行吧,那就麻烦弟妹你了。”张长福点了点头说道。

其实他心里清楚,小妹张秀英在做绣活,家里哪会缺针线,自己若是一味的反对,倒显得不通情理,扫了大家的兴了。

知道能去镇上了,来寿、来喜明早不敢赖床,不吵不闹的洗脸、洗脚,难得不用大人哄着,就乖乖上炕睡觉。

从龙门村到镇上,一来一回差不多要两个时辰,就算是有骡车,对于体力消耗也是一场硬仗。

第二天一早,张长福把四弟整理好的一箱书搬上了板车,还套好了骡子。

“早去早回,傍晚就起风了,记得早点回来!”

骡车拉着五人,三大两小还有一箱子书,天才蒙蒙亮就向镇上出发了。

龙门村的村民常说的镇上,实际是当地的县城罗平县,与龙门村差不多有二十多里地的距离。

骡车上了官道,张云德驾车,一路就向罗平县出发。

“四哥,我们干脆也养头骡子吧,这样就方便去清河镇看三姐了!”

“说起月梅,你上次出事那会儿,我们还托人捎了信过去,也不知怎么的,她也不回个信过来。”王春娘也有些疑惑,不过这年头,嫁人之后就去娘家断了联系的,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张云德也有些好奇,他穿越到这以后,一直没有当面见过三姐张月梅。

根据原主的记忆,三姐比他大两岁,几年前嫁到了清河镇一户姓颜的人家。

路上大伙聊着镇上有什么好吃的,不多不少一个时辰,他们就看到了县城的城门。

一进城,张云德把骡车拴在了闹市口的栓马桩上,顺手丢给了看守的人一个铜板。

不远处,蹲着个身材魁梧的挑夫,张云德向他招了招手。

挑夫一看,赶紧拿着长扁担向他跑了过来。

“这位公子,有什么要吩咐的?”

张云德指了指板车上的樟木箱子。

“这一箱子东西,你替我搬到东市的三味书斋去,告诉那的李掌柜,是龙门村的张秀才送来的,让他把里面的书清点下,给我算个价,我过半个时辰去找他,然后这里头的书清了,你再给我把箱子搬回来,仍旧放在骡车上。”

挑夫一听知道了眼前是位秀才公子,立刻恭敬的弯着腰连连点头。

张云德也大方,给了他十个铜板,接着就带着二嫂、小妹和两个侄儿向最热闹的集市走去。

酒肆茶楼、布庄米铺,还有沿街摆摊的小贩,古代的县城与他在电视里见过的那些布景,还真是大同小异。

“四叔叔,我想要糖人!”

“我想买兔子灯!”

“四哥,那里有炸糕!”

“哎呦,小姑奶奶,家里又不是没吃过。”

“那我要吃珍果斋的蜜饯梅子!”

张云德走在最前头,听着身后几人的一言一语,觉得脑阔都疼了起来,这就是所谓的跟着女人和孩子逛街吗?

还没走到药铺,张云德觉得钱袋子已经轻了不少。

来寿、来喜已经是一手糖人、一手糖葫芦,另一个则是一脸欢喜的拎着兔子灯。

今儿天气好,虽然不是初一十五,但逛集市的人也不少。

有些一看就是住在镇上的,穿着都是时新的布料样式,也有附近其他村庄的村民,多数就是粗布麻衣。

今天到镇上,王春娘和张秀英都是穿了自己最好的衣服,虽说不是绫罗绸缎,但是衣襟上绣着精巧细致的花纹,再加上她们两人皮肤白净,并不让人觉得是乡野村妇。

而来寿、来喜也穿着新做的对襟小袄小裤,几人逛着集市,一看就是殷实人家,不少小贩都向他们纷纷招揽生意。

“云德兄,请留步!”

就当他们打算去对街的药铺“仁和堂”时,身后传来了一个年轻男子的喊声。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