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一场两边都觉得自己赚的买卖(求评论)

换源:

  但见得这小公子。

身穿白色蜀绸汉服。

腰上系和田的玉佩。

脚上踩着南阳布做的官靴。

“你这米怎么卖的?”

小公子在张老丁的米袋里抓了一把。

张老丁也不懂得这精米价值多少。

就比划了一个一字。

那小公子点了点头。

“这上等精米,一袋看重量差不多一石,一石一千钱,倒也算划算。”

“我全要了。”

张老丁听到这话。

瞬间懵住了。

“这米这么值钱?”

“坏了,领走的时候让自己两个侄子做晚饭。”

“留的就是发的精米。”

“这不赔了吗?”

“这等米,哪里是给我们这种人吃的?”

张老丁哪里知道。

东汉末年精等小米的均价在400钱一石。

洛阳物价高。

精等小米的均价在600钱一石。

而大米还不是当时的普遍作物。

因为地域限制。

只有荆楚地区才会种植。

而因为种植区域少,产量低。

精等大米在洛阳至少要800钱一石。

而这种贡品品质的大米。

颗颗饱满,粒粒分明。

卖1000钱一石,绝对是低价。

这等大米,寻常商人至少要卖到1200钱。

那车夫递给张老丁两个袋子。

每个袋子有一千钱。

一共两千钱。

拎着这沉甸甸的重量。

张老丁连查都没查。

这么沉,绝对少不了。

“快走,万一这小公子家里大人找来了。”

“再把这钱要回去,可不行。”

张老丁拎着钱就跑。

那小公子也急忙上车。

“这等精米,如此便宜。”

“定然是个不识货的住。”

“赶紧走,省得他反悔。”

两个人完成交易后,谁也没说话。

两边都急匆匆走了。

都怕对方反悔。

这是一场两边都觉得自己赚的买卖。

马车停到洛阳的杨府门口。

小公子蹦蹦跳跳的跳下马车。

“父亲,父亲!”

“我今天捡到一个大便宜。”

只见太尉杨彪答应道。

“德祖,你今天捡到什么大便宜啊?”

原来那小公子不是别人。

正是太尉杨彪的儿子。

杨修。

“启禀父亲,儿子今天买了两袋精米。”

“才花了两千钱。”

杨彪不喜。

“你乃世家子弟,怎可因商贾之事得利,就沾沾自喜?”

“罚你抄写《尚书》百遍。”

杨修失落的点了点头。

不敢反驳。

在父亲的眼中。

自己永远都是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智慧。

有朝一日。

自己一定要让父亲知道。

我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杨修失落的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抄写《尚书》。

杨彪看向车夫。

“是什么样的精米。”

车夫从车上搬下刚从张老丁手里买的精米。

打开袋子,给杨彪展示。

杨彪抓了一把。

这大米颗颗白若雪。

每颗都十分饱满。

杨彪心中惊奇。

“如此精米,即便是皇宫也没有。”

“修儿是如何卖到的?”

连忙吩咐下人蒸两碗出来。

他要亲自尝尝味道如何。

约莫半个时辰后。

下人们端上两碗米饭。

杨彪坐在桌前看着这两碗米饭。

白花花的,黏性十足。

却又颗颗分明。

闻起来又十分香甜。

他轻轻的尝了一口。

“快拿菜来。”

“这米饭太好吃了。”

下人们连忙拿来佐饭的肉糜。

其实就是肉酱。

杨彪用肉酱东北大米吃。

其实很像后世的东北大饭包的做法。

这两碗全被他吃了。

用过饭后。

杨彪捋着胡子,又用了一杯热茶。

长输一口气。

“这精米真是美味,品质非凡。”

“我不如把这大米,给萧竹送去。”

“也算联络感情。”

“自己现在毕竟算是寄人篱下。”

“我等汉臣,现在还是要看这军阀的脸色。”

“也试探试探,萧竹对我的态度。”

杨彪命管家把精米装好,决定明日拜访萧竹。

萧府,会客厅。

李儒被萧竹叫了进来。

虽然李儒归降。

但是因为董卓的死,心中一直有所顾忌。

萧竹不在乎。

你只要给我出谋划策。

只要把我交代给你的事办明白。

哪怕你心里骂我,都不在乎。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萧竹拍着李儒的肩膀说道。

“十万白波军,我有意招降他们。”

“先生有什么意见。”

李儒捋着自己山羊胡子回复道。

“如今关中三辅之地,只剩下这一支兵马不在我等手中。”

“也该拿下他们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