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萧竹征辟人才(求评论)

换源:

  “胡轸。”

“你的三师直接驻扎在白波谷的北口。”

“把整个口给我堵上。”

“郝萌、曹性。”

“你们两个的五师、七师负责三师和中央大营的两翼。”

“记住!你们两个师的营盘。”

“成飞雁阵,牢牢的护住三师和中央大营。”

“段煨。”

“你的第八师负责我们的后路。”

“以及看护此次带来的五十万石粮草。”

“这五十万石粮草不容有失。”

“你就直接把自己的帐篷给我按在粮仓里。”

“还有,把退路修好。”

“我记得来的时候有几座桥不太结实。”

“你把它们修好了。”

“万一我们败了,也来得及撤退。”

众将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不理解的问道。

“我们这实力,会败?”

李儒捋着自己的山羊胡子说道。

“未虑胜,先虑败。”

“兵家之道也。”

“下去准备吧。”

众师长领命,下去按李儒的要求布置自己的营盘。

他们都走后。

李儒坐在大帐中。

闭目养神。

洛阳皇宫。

【大朝会】

萧竹身为司隶校尉。

有单独的坐席。

他的对面坐着的就是三公。

太尉杨彪、司空皇甫嵩、司徒王允。

王允从座位里走了出来。

在刘协面前跪下。

恭敬的说道。

“启禀陛下,太傅刘虞。”

“至今还在幽州之地。”

“当初刘虞借口,匈奴欲反,想晚些回朝。”

“如今一个月过去,马上就进冬天。”

“此刻匈奴不反,明年开春前。”

“匈奴也不会反了。”

“不如命太傅班师回朝。”

刘协听见王允的话。

没敢回答。

而是看向萧竹。

如今朝廷对着刘协说话。

都是做做样子。

实际上,如今的【大朝会】。

就是萧竹为首的洛阳军阀和汉臣对话的地方。

萧竹从王允的话里。

听出了他的弦外之意。

“班师回朝?”

“想拿刘虞的兵马制衡我洛阳军?”

“哼,夕日袁隗用并州丁原的兵马。”

“去制衡董卓的兵马。”

“结果并州兵马皆被董卓所吞并。”

“如今这汉臣故技重施。”

“他们也太小瞧我洛阳军了。”

“不如将计就计。”

“吞下他刘虞的兵马。”

只见萧竹站起身来。

对着刘协跪下。

恭敬的说道。

“司徒大人所言极是。”

“如今天子尚未亲政。”

“正是需要太傅辅佐的时候。”

“而且幽州牧公孙瓒也上书抱怨。”

“太傅刘虞不肯交权。”

“让太傅班师回朝,正好也解决公孙瓒的抱怨。”

刘协见两方大佬同意。

也点头说道。

“既然两位爱卿都觉得如此。”

“那便这么办吧。”

“还有事吗?”

“无事退朝。”

萧竹见刘协要退朝。

连忙说道。

“朝廷人手不足,臣请求来一场大规模的征辟。”

刘协没有回答,而是看向王允。

王允也不过是汉臣推出来的人。

目前汉臣真正的领袖。

乃是杨彪。

所以王允也不敢回答。

大殿一时间竟然沉默了。

杨彪见众人不语。

便知道都在等他发话。

于是无奈的站出来道。

“不知萧将军可是嫌弃我等汉臣老迈。”

在杨彪的心中。

正是因为洛阳军文臣不够。

萧竹才被迫与他们合作。

此刻萧竹提出征辟。

定是要摆脱汉臣的掣肘。

所以杨彪能阻拦。

还是要阻拦的。

王允见杨彪表明态度。

也出来阻拦道。

“如今朝中大臣略有臃肿。”

“由于各州明面上尊奉朝廷。”

“实际上各地为政。”

“由于没办法给各地方派官。”

“朝廷中的大臣已经人浮于事。”

“此刻征辟。”

“不是时候。”

萧竹笑了笑。

反驳道。

“两位三公此言差矣。”

“如今朝廷诸位大臣。”

“皆为经世大才。”

“此次征辟的乃是小吏。”

“主要负责的是钱粮计算的人才。”

“非儒家子弟。”

听到萧竹如此说。

杨彪捋着胡须想了想。

“原来这萧竹缺的是统计粮草的小吏。”

“一些数算人才,翻不起什么风浪。”

“这萧竹若要利用朝廷。”

“还是要依仗我等世家大才。”

“那让他征辟也无妨。”

捋清思路后,杨彪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

“老夫也不肯阻拦了。”

杨彪不知,萧竹要这数算人才。

目的就是要取代这些汉臣。

说完领着王允退回三公座位。

刘协见此事议完。

再次问道。

“众爱卿还有何事?”

“无事我可退朝了。”

又见刘备走了出来。

“臣刘备请奏陛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