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凉州对萧竹势在必行。
因为凉州连通着大汉的西域都护府。
萧竹对接下来。
大汉科技树的规划中。
有一件东西特别重要。
就是棉花。
棉花制品虽然之前有从西域贩卖到大汉的。
但是大汉却一直没有种植棉花。
直到朱元璋采用强制的方式让农民种植棉花。
棉花由此被广泛种植。
有了棉花。
就能大力发展纺织业。
让百姓吃饱、穿暖。
这才是最基本的。
现在眼看就是冬天。
萧竹并不打算现在就起兵。
因为冬天起兵。
进攻方冻伤的伤亡。
会远比防守方要打。
这个冬天。
萧竹有更重要的时期要做。
首先朝廷下旨。
改司隶校尉为司隶总督。
这点汉臣倒是没什么意见。
就是个名称的问题。
司隶总督有单独的开府权。
汉臣更没什么意见。
你们洛阳军本身就是围着萧竹转的。
开府只是名正言顺而已。
而司隶总督开府。
对萧竹来讲很重要。
之前萧竹的很多班底。
都是名义上的汉臣。
从今天开始。
他们不仅是名义上的汉臣。
更是萧竹的府臣。
但是他开府。
官职上与之前所有开府的都有所不同。
他的开府借鉴了许多朝代。
形成了他独特的官职。
首先设立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每部设立一个中郎将,两个校尉。
因为尚书之名。
在汉臣专门指尚书令。
也不让汉臣起疑心。
以为萧竹要谋朝篡位。
所以避开尚书之名。
用中郎将来担任各部的主官。
萧竹又设立军师中郎将、侍中中郎将。
听起来很割裂。
但是萧竹也是有意为之。
目的就是暂时和朝廷形成反差。
把改革阻力变到最小。
军师中郎将就是以出谋划策为主要工作。
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
他们都是萧竹的智囊团。
而侍中中郎将。
其实就是侍中。
主要负责内政工作。
比如协调全局的粮草调配。
兵器的换新顺序。
钱财的发放与核实。
这些日常的工作。
交给侍中中郎将解决。
军事上萧竹还是只任命师长一级的人。
除了守关隘的将领。
这些师长最多的兵力。
也就是一万人。
以防洛阳军内部形成军阀。
要知道。
这些师长可是每年要轮岗的。
根本不用担心小山头主义。
六部目前还尚无合适人选。
萧竹先空着。
比较现在自己真正的文臣就三个。
贾诩、李儒、李肃。
李肃还是文武全才。
因为萧竹文臣实在稀少。
被迫转文臣的。
贾诩和李儒都任军师中郎将。
李肃现在是京兆尹。
一直驻守长安。
所以挂名侍中中郎将。
但是也只是表面一下态度而已。
萧竹在明年开春。
真正那次大规模征辟前。
自己把六部一手抓着。
萧竹张榜。
司隶总督工部。
招募天下所有能工巧匠。
给粮食,给钱。
给编制!
当然。
萧竹虽然说是天下。
真正能看到这张榜文的。
也就只有司隶地区的工匠们。
常言道:“士农工商。”
工匠们的地位仅仅比商人高。
可是商人有钱啊。
所以工匠们实际上的社会地位。
是相对来讲低一些的。
看到萧竹这张榜。
许多工匠背着自己的工具。
纷纷集聚洛阳。
想到司隶总督府上。
讨碗饭吃。
萧竹也是来者不拒。
无论你是木匠、还是铁匠。
编筐匠还是制陶匠来者不拒。
当然。
来讨饭的。
木匠铁匠居多。
这一日。
萧竹把洛阳城内的铁匠们。
以及慕名而来的铁匠们聚集到一起。
足足有三千余人。
在一处庞大的空地上。
萧竹命人提前搭好三千余个打铁的炉灶。
并用萧井的第一师、萧炎的第十三师。
两万人负责现场的秩序。
萧竹要举行一场。
属于大汉的铁匠大赛。
在所有铁匠的面前。
萧竹高搭三丈三的台子。
向铁匠们喊话。
“诸位大匠们。”
“你们好!”
“我是司隶总督萧竹。”
听到上面的人居然是萧竹。
底下的工匠们纷纷议论起来。
“什么?”
“他就是萧竹?”
“嘘!工作的时候称职位。”
“叫萧总督。”
“想不到如此年轻。”
“是啊,还如此的英俊。”
“没想到萧总督亲自来找我们这些铁匠。”
萧竹用手往下压了压。
议论声瞬间停止。
看来萧竹的威望。
此刻也深入民心。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