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分封诸侯:为什么周公旦不去封地鲁国担任国君?

换源:

  周武王,这位自公元前1056年即位以来的西周一代明主,十年磨一剑,奋先王周文王之余烈,联庸、蜀、卢、彭、濮等部,于公元前1046年一举荡平殷商王朝,建立起了赫赫大周王朝。

这十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周武王可谓是殚精竭虑,为周人部落耗尽了心血。灭商之时,也是周武王灯枯油尽之时!

周武王灭殷商三年后,终于驾崩于镐京。

如果说,在灭殷商之前,华夏大地都将目光聚集在大周王朝这位英明神武的周武王身上。

那么,在周武王去世后一段时期内,肩负起整个大周王朝治理责任的,并非继位为天子的周成王,而是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

周公旦,周文王第四子,姓姬名旦氏周,大周王朝三公之一的太宰,是周武王最为倚重的兄弟之一。

周武王很清楚,自己的大周王朝,其实无非是曾经弱小的一个周人部落,借商纣暴虐诸侯离心之机,且商王朝军队主力尚在征伐未归之时,靠突袭而一举击溃商纣王临时组建的奴隶军,迫使商纣王自焚鹿台,从而夺取了这个天下。

殷商虽然败亡了,但其数百年来积累的强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实力仍旧存在,这些哪里是靠打一场牧野之战取得胜利就可以顺利继承的?

天下八百诸侯,有多少是真正归附大周王朝的?天下百姓,哪怕是憎恨大商王朝的,也不见得就热烈欢迎取而代之的大周王朝!

天下并未归心,各地仍旧动荡。尤其是原大商王朝分封的诸侯,以及一直以来便不服中原的那些个南蛮、西戎、北狄、东夷部落,能服你大周王朝么?

大周王朝自一建立起,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给自己再一个十年,或者如自己的父亲文王那样,拥有96岁寿命,自己一定可以力挽狂澜,为大周王朝奠定长治久安的统治基础!

对了,周武王到底有几岁?据说,周文王十三岁生了长子伯邑考,十五岁生了次子周发。

周文王是公元前1152年出生的,那也就是说,周武王居然是出生于公元前1137年!

灭商纣时那一年,已经是公元前1046年,如此算来,周武王已经整整91岁了!

如果说,三年后,周武王病逝,那已经是94岁了,完全是喜丧了,但我们的认知貌似周武王是英年早逝的!

尤其是影视剧《封神演义》展现给我们的那个周武王,英俊潇洒,年轻俊郎,连胡须都没半根,哪里有一丁点老朽的模样?

很显然,完全相信这些所谓的史料,那要把神经弄崩溃的。

什么周文王十三岁生子之类的,也许只是一个传说,我们就不去纠结了。

反正,大周王朝自建立起,整个王朝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周武王却已经难以扛起整个王朝的责任了,是的,天下太大了。

那就将大周王朝的主体责任,让自己的兄弟们以及朝中重臣们分担吧。

除继续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这三大贤才外,周武王实施了大规模的分封诸侯政策。

分封诸侯,目的是巩固以周王室为核心的统治,扩大王室宗亲的势力。

大周王朝对王室宗亲以及参与灭商的有功之臣和部落论功行赏,一开始分封了71个诸侯国,但这些诸侯国所承担的主体责任是不同的。

分封黄帝后裔于祝国、尧帝后裔于蓟国、舜帝后裔于陈国,分封夏朝后裔于杞国,商朝后裔于殷国,称为二王三恪。

这些诸侯的主体责任是兴灭国,继绝世,发扬古代先王之盛德。

所以,这些诸侯名义上不是大周王朝的臣子,而是大周王朝的贵宾。大周王朝对这些诸侯以贵宾相待,以示对古代先王之德的尊敬。

其中,对于刚刚被大周所灭的商王朝京畿,周武王将其一分为四。

封商纣王帝辛之子武庚于殷国,封周武王三弟管叔于卫国,五弟蔡叔于墉国,六弟霍叔于邶国。

卫国、墉国、邶国此三国的主体责任是监视殷国。

分封了53位王室宗亲为诸侯,我们就不一一介绍了。

这53位宗亲中,是不是有一个鲁国呢?

鲁国,侯爵,享国百里,据说,始封君正是周公旦。

嘿嘿,想多了。此时的鲁国,八字尚无一撇。功勋卓著的周公旦当然有封国,周武王将大周王朝发祥地、都城镐京以西、岐山南边的周原封给了四弟周公旦,建立周国,公爵,周公旦为始封君周文公。

周国,既肩负着守护大周王朝发祥地的责任,更承担了大周王朝西部防卫主体责任!

周公旦被封于周国,那周公是赶快走马上任去啊。

但对周公旦来说,真的没有那么容易,他根本没有精力去管自己的周国那档子事。

且不要说当时天子周武王健康状况极差,关键是许许多多以前忠于商王朝的诸侯国,还有那么多蛮夷戎狄之国,刚刚灭了商王朝的大周王朝,就可以安享太平了?

不,天子周武王仍旧需要周公旦在身边辅佐治理天下。同样,太保召公奭未去东北边荒燕国就职,太师吕尚也未去东夷根据地齐国就职,大周王朝这三位大佬,均在朝中上班。

周武王在驾崩前将太子周诵托付给周公旦、召公奭和吕尚等一干重臣,并作了大致部署:由太保召公奭负责镐京以西的王朝具体事务,由周公旦负责镐京以东的王朝具体事务。

武王拉着自己最信任的兄弟周公旦道:

“予一人无德,这就要回归天命了。只是太子年幼,王朝危机四伏,大周王朝,就交给你等众兄弟了。众兄弟中,你是予一人最看重的,请务必用心辅佐太子。”

武王又对太子周诵道:“你德浅才疏,予一人担心你难以担当大任,只是礼制规定,由你继承大位。以后,望大小国事,均问政王叔旦,小心施政,以德以礼治国,切记切记。”

予一人,是周天子的自称。

关于自称,天子称予一人,降格自称时称不谷。大国诸侯称寡人,小国诸侯一般称孤。

对了,大国诸侯如果战败在另一个大国诸侯面前也要降格自称孤。

诸侯在天子面前自称臣,臣子在自己的国君面前称臣,在他国诸侯面前称外臣。

对了,楚国国君在楚武王自称为王后,不好意思自称予一人,也不情愿自称寡人,故择中而称,自称不谷。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崩,太子周诵继位,即周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