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亲上加亲

换源:

  徐述年抿了一口茶,随即拱手道。

“某倒是不知您还有何喜庆之事,不如指教小弟,小弟也好给您贺喜。”

这时,崔判官并让人把管家刘三给叫过来,随即便问。

“刘三啊,你和徐兄弟也是老熟人,咱们就不藏着掖着了,听说你有个妹妹刘巧玉,年已十八还待字闺中,某有心撮合他和徐老弟的心腹兄弟庞虎成婚,你看如何?”

刘三闻言,脸上露出为难之色,偷偷看了一眼徐述年。

“回禀老爷,小人的妹妹巧玉确实年已十八,尚未婚配,只是……”

崔判官眉头一皱,不满地打断了刘三的话,“只是什么?难道你觉得庞虎配不上你家巧玉吗?”

刘三吓得连忙跪下,连声道。

“小人不敢,小人不敢,庞虎兄弟一表人才,又是徐兄弟的心腹,小人怎敢有丝毫的不满。”

崔判官哼了一声,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那你为何吞吞吐吐,不肯答应?”

刘三叹了口气,道。

“老爷,不是小人不愿意,只是巧玉她从小就有些娇生惯养,性格有些倔强,小人担心她不愿意这门婚事,到时候惹出麻烦来,反而坏了老爷和徐兄弟的好事。”

崔判官听了这话,脸上露出沉思之色。

他倒也知道刘巧玉的性格,确实有些刁蛮任性。

但想到庞虎是徐述年的心腹,这门婚事若是能成,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这样吧,你先回去跟你妹妹商量一下,如果她同意,那就择日完婚,如果她不同意,那再另行商议。”

刘三闻言,心中松了一口气,连忙磕头道谢,“多谢老爷,多谢老爷。”

崔判官挥了挥手,让刘三退下,然后转头看向徐述年,笑道:“徐老弟,你看这样如何?”

徐述年微微一笑,“崔老哥考虑周到,某自然没有异议。只是某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崔老哥能够成全。”

崔判官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哦?徐老弟请说,只要某能够做到的,一定尽力相助。”

徐述年沉吟了一下,道。

“某想请崔老哥在城中帮忙寻找一处宅院,某从前的宅院年久失修,也该换一换了。”

崔判官听了这话,心中暗自窃喜,他知道徐述年这是要扎根乾州城了。

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便笑道:“此事易耳,某明日就让人去城中寻找合适的宅院,一定让徐老弟满意。”

徐述年闻言,心中也是一喜。

他知道崔判官在乾州城的势力极大,要找到一处合适的宅院并不难,便拱手道谢,“那就多谢崔老哥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生意上的事情,然后徐述年便起身告辞。

崔判官亲自把他送到门口,拱手道:“徐老弟,慢走。”

徐述年也拱手回礼,“崔老哥,留步。”

说完,他转身上了马车,绝尘而去。

等回到了脚帮西堂之后,徐述年便把庞虎叫了过来。

“虎子,某这次去崔判官的府上给你谈了一门亲事,刘三管家你应该是很熟了,他的妹妹巧玉带字闺中,年方不到二十,想要和你婚配,你可愿意?”

胖虎是脚夫出身,除了会点武艺和一身的力气之外,并无过人之处,为人也是有些被别人认为憨傻。

但是他对徐述年一贯忠诚,才被收为心腹留在身边。

在他看来,刘三乃是崔判官的管家,也是个乾州城内有头脸的人物。

又怎么会轻易的愿意把妹妹嫁给自己这样的人,这话像是玩笑一般。

“年哥,某也是二十来岁的人了,没有娶过媳妇儿,哪个不喜欢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只是人家刘巧玉出身虽非名门,但家里也是有钱有势娇生惯养,怎会看上某这个粗人?”

徐述年却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虎子,你跟随某也有一段时间了,几曾能见某说过妄言?崔府管家虽然有钱,但如今他们指着某给他们挣钱。”

庞虎一听,倒也的确是这么回事。

无论是和刘三合作的酒水还是和崔判官合作的雪花盐,全都是徐述年生产的。

可以说,徐述年已经成了崔府的摇钱树。

就在他还在沉思之时,徐述年便已拍板,“好了,不必多说了,你今晚好好休息,明天一早准备一番,某让人备一下一些礼物,然后陪你到刘家去上门提亲。”

庞虎一听这话,顿时有些手足无措,“年哥,这……这就去吗?”

徐述年哈哈一笑,“怎么,难道你还害羞不成?这可不像你往日的风格。”

庞虎摸了摸自己的光头,嘿嘿一笑,“年哥取笑了,某只是觉得有些突然。”

徐述年正色道:“虎子,某既然决定这么做,自然有某的用意。你且放心便是,某会为你安排好一切的。”

庞虎一听这话,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年哥,你待某太好了,某……某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了。”

徐述年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我兄弟,说这些就见外了。某只希望你能过得好,这便是某最大的心愿。”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庞虎这才千恩万谢地退了下去。

看着庞虎的背影,徐述年的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

他知道,庞虎虽然憨厚,但却是个极其忠诚的人。

只要自己对他好,他便会十倍百倍的回报自己。

这样的人,才是自己最可靠的助力。

第二天一大早,徐述年便让人准备了一份厚礼,然后陪着庞虎一起到了刘家。

刘府虽然比不上崔府的气派,但也是一座占地颇广的大宅院。

两人到了刘府门口,早有老门房迎了上来,“两位可是徐堂主和庞先生?”

徐述年点了点头,“正是,烦请通报一声,就说徐述年和庞虎前来拜访。”

一边说着,他也没有忘记拿出一张五两的银票递给那个门房,这便是他的规矩。

门房一听是徐述年和庞虎,不敢怠慢,赶紧进去通报。

不一会儿,便有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满脸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