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章 初建

换源:

  帝国就这么草草宣布建立,这一切既让国人不可思议,也让洋人不可思议,当然最感到诧异的是卢小佳。

这货没想到,自己不过是闭了个关,就成为了皇储,下一任帝国的领袖。

华夏的未来,再次分流,在此刻开始走向一个未知的方向。

同时顾维钧在看见卢永祥的公告电文以后,也立马收拾离开了燕京回归杭城。

不过走之前先是吊唁了一下,前任大总统袁世凯,随后就南下归沪,对于外国代表没有再搭理。

随后在一天内段祺瑞在内的北洋重臣凡是和洋人勾结的都被成瞎子组建的杀手们刺杀重伤。

有的来不及救治当场身亡,用此来杀鸡儆猴,给一些迫于大势屈服的人一点警告,要是再与洋人勾结出卖国家利益,下场肯定是死亡。

一时间燕京人心惶惶,也就趁着这个时候,袁克文将袁世凯秘密发丧后。携家眷在卢小佳的手下的帮助下离开了燕京。

没有人出面阻拦,因为都知道袁克文现在是卢小佳麾下的人。最起码袁克文在卢小佳创办的大学里面挂名文史科副校长,教授知识。

以前卢小佳对所有军阀子弟都看不过去,唯有袁二公子与之称兄道弟,人们只当是卢小佳抱袁世凯的大腿,现在看来,未尝没有袁克文为自己留一条后路的原因。

毕竟袁克文、卢小佳等人也算是从小玩到大的。当年卢小佳在京城闯祸的时候,袁克文也没少出面站台。

当然一切都只是众人的猜测,就像天边变幻的云霞,令人遐想。不过这些终将伴随时光的褪去,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当中。最终落在史书上,就是寥寥几笔概括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以及芸芸众生的一生。

随着公告的广泛传播,以及报纸的报道。各地军阀开始陷入了抉择,要不要去杭城。毕竟自己名义上同意统一,归附于卢永祥的麾下,还可以阳奉阴违。继续做自己的土皇帝,哪怕卢永祥想要统一第一刀也不一定砍到自己身上。

如果自己前去表态,那就不一样了,而且卢永祥还可以趁机扣押自己等人,胁迫自己的军队归顺,这一下就成为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其他心系国家的政要人士以及有志之士则没有这些顾虑,有顾虑的都是一些野心家。

一时间,杭城以及浙省的开始变得人满为患。浙省的繁华也让这些国人看到了华夏的未来,伴随而来的也有洋人奸细。这些人也在踏入浙省的时刻,被郑耀先及其属下们甄别出来,这得益于之前卢小佳得到的一些功法,从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可以辨别他人是否对自己有善意或恶意的观察法。

将其传给了郑耀先及其选拔的属下,大部分人都已经修炼至入门,针对一些未曾修炼的凡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一次,也收获不少,可以说就倭国奸细就抓了不少,其中很多还是从小就被送到华夏培养的。

至于尾随顾维钧而来的载人亲王被控制在了鲁省边境,连鲁省都没进去,这让载仁亲王很是气恼。特别是卢永祥手下对待自己的态度,那是一种蔑视,一种发自骨子里的蔑视。这种眼神之前都是在倭国公民看向低等的支那人的时候拥有的,在这里竟然两极反转了。

这让载仁亲王不能接受,但是自己一方目前处于弱势地位,姑且先记下这笔账,等到未来倭国占领华夏的时候,定将一笔一笔的让他们加倍偿还。

载仁亲王只能让他们一级级传达,自己憋屈的在边界搭了个棚子,还在对方武装监视之下,并且自己带的护卫自己的军队,也就一百人左右。

现在都有点后悔了,但是看见对方黑洞洞的枪口,甚至放平的炮口,仿佛一言不合就要将自己这边夷为平地的举动,让他没有丝毫安全感。但是他又不能离开这里,一旦离开,东三省以及高丽半岛的倭国驻军就有可能被卢永祥无差别打击,十几万精锐倭国陆军士兵就会付之一炬。

倭国的大东亚计划将会被无限制搁浅,自己将成为倭国的罪人。想到这,载仁亲王就咬牙回到自己的木栅栏屋里面。等待卢永祥这边的最后决议。

话分两边,蔡锷、阎锡山、傅作义等大军阀,都是自己带了一个班的护卫就奔赴了浙省,还有燕京知名高校的校长、学者。有学贯中西的辜鸿铭辜老,他也是卢小佳内定的大学校长。只不过前期卢小佳一开始也怕树大招风,就只是先进行了简单的构架,招聘了部分工科老师,吸收消化卢小佳带来的先进知识。

现在羽翼已成,大事可期,卢小佳还在闭关,但是在那之前,卢小佳将民国时期的一些人才还是列了一个清单,给参谋部参考,叮嘱,遇到的时候看机会吸纳。

荀彧等人明白此时便是一个合适的机会,吸纳天下英才为吾所用。

时间过得很快,一周的时间过去了。

在此期间,除却东北张作霖未派人来,整个华夏各地均派出自己一方的代表前来参与华夏第一帝国的筹建。

东北此时陷入诡异的对峙局面。倭国就地占领土地,等待军部大本营和华夏的谈判结果。张作霖一方,张作霖害怕对方杀害自己唯一的儿子,也就下令敌不动我不动,并且派出手下联络倭国人,商讨如何可以安全的换回自己的宝贝儿子。

当然张作霖的此番作为,也开始引起治下军民的不满,认为与之前杀伐果断,只占便宜不吃亏的张大帅不一样了。

浙省这边,先到的代表们则是被安排参观,浙省一些可以向外界披露的军工产业结果,比如已经投产的制式武器。尤其是通用机枪、制式步枪、迫击炮、步兵炮。看见这些武器,军阀代表们都沉默了,这么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护卫自己等人的精锐的战士。自己的士兵明显不够格,再加上伙食供应。据他们了解,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到来,才特殊对待,而是这里之前就是这样。

这一切都在一步步的瓦解,这些军阀的抵抗心理,其他的不好说,反正大部分小军阀已经开始寻找门路,想要宣布改旗易帜,彻底归顺卢永祥。

与此同时,他们接到明天召开第一次帝国大会的通知:明天将讨论,帝国宪法、政体、军队,以及接下来几天会议内容。

一周以来,全国各地的电报、邮件纷至沓来。筛选工作也是疲惫不堪,筹备工作小组,整理各地的电报邮件样稿,先给学者专家过一遍初审。

第二天,在杭城督军府,卢永祥高坐首位,两边依次是蔡锷等军权大佬和蔡元培等文人代表。泾渭分明,荀彧这次作为会议的策划者担任主讲,其他大佬见到荀彧还是有些惊奇的,毕竟一看这个人就不简单,尤其是名字还敢和王佐之才的古人重名。至于他就是那个王佐之才,不可能,一个几千年的古人怎么可能这么年轻。

荀彧看了众人一眼说到:“感谢诸位,抽时间参加此次筹备会议,今天会议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定卢家皇室地位的法理性,此后华夏第一帝国皇室唯一正统是卢氏一族,精准来说是卢永祥皇帝一家。此条将写入华夏第一帝国宪法,此条具有永不可修改性,一旦试图修改此条宪法,将被视为叛国,以叛国罪处决。”荀彧话音刚落,底下众人就面色不好看,不过碍于目前处于人家屋檐下,就打算先听接下来的。

卢永祥也是被荀彧的话下了一跳,但是也还是不动声色的看向众人,想看看他们的反应。不过在场的都是人精,只有文人那边不少人露出来了难看的表情。

荀彧接着说“华夏第一帝国为国号,政体为君主立宪制,下辖首相,内阁处理政事;元帅,参谋部处理军事;总检察长,监察会处理司法,监察各级机构执法正确合理性,以及各级单位的渎职、贪污等行为。代表大会,监督审查任免各个单位人事任用。皇帝对政务决策等拥有一票否决权,人事拥有任免决策权。宗室独立于内阁意外,宗室自行处理皇室事务。”

众人开始有些窃窃私语,荀彧接着汇报:“帝国军队重组,大元帅一人,元帅十人,戍边中将三十六人,参谋部由军队上将组成,凡是担任参谋部人员的,须有一线部队服役经历,且受过高等军事学院教育。”

“军队分为海陆军三大军种,个别小军种另算。海军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舰队,分别管辖从北至南四大海域护卫海域。陆军分为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中部五大战区。野战军。空军同陆军分配。”荀彧的话音落下。

军阀们,眼睛一亮,军队划区域驻军,那么他们有操作的空间,都开始计划起来。

荀彧接着说:“宪法其他具体条款,我已经拟定相关文件,在诸位面前,可以仔细研读。接下来由皇帝陛下,讲几句。”

随后荀彧停止发言,将目光看向了卢永祥。

卢永祥看向众人,说到:“感谢诸位同僚以及民众的认可,让卢某居此高位,卢某很是惭愧,卢某一开始绝无觊觎皇位之心,只想一心为民,为国家做事。奈何时也命也,值此国家危亡之际,为了民众同胞不再遭受外敌觊觎,他人欺凌,我当仁不让。在此,我卢永祥宣誓必将致力于复兴华夏,让华夏重归世界霸主的宝座。”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