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更替

换源:

  蓝同跟在蓝荇身后回朝,

伴随此次大胜,蓝同被封关内侯。

之所以虚封无食邑,是因为大将军府已经食邑一万户,蓝荇让他拒绝了,割了自己的三千食邑给了蓝同。

即将失去太后的蓝氏,不需要更多的富贵了…

………

蓝芩带着儿子朱庆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

马车缓缓行驶在官道上,朱庆掀开车帘,望着远处的青山,心中充满了期待。

蓝芩轻轻拍了拍儿子的手,微笑道:“庆儿,到了京城,你要好好跟着胡毋生先生学习,不可懈怠。”

朱庆点头应道:“母亲放心,儿子一定不负您的期望。”

马车一路颠簸,终于在日落时分抵达了京城。

长安的繁华让朱庆目不暇接,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行人熙熙攘攘,车马如流。

事实上楚地奢华毫不逊色,但是长安,总是多了一丝肃穆和厚重。

生活在长安的百姓,精神气也足。

……

蓝芩和朱庆抵达大将军府时,蓝与英姿飒爽地迎了出来。

他身姿挺拔,整个人都如同青松一样矗立,身上带着贵公子特有的自矜,见到姑姑蓝芩,淡然的脸上才露出真诚的笑容,恭敬唤道:“姑姑。”

又看向朱庆,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庆儿也长成大小伙子了。”

蓝芩看着眼前气宇轩昂的侄子,心中满是欣慰:“与儿,多年不见,愈发有大将军的风范了。”

蓝与心下尴尬,他于武道可是天赋不佳的,也是这副皮囊,看起来和父亲相差不多。

上位者的气势是养出来的。

蓝与的母亲和氏,脸上也堆满了热情的笑容。她对蓝芩十分重视,毕竟蓝芩居于族地,是丈夫的胞妹这一点就足够了。

和氏用高规格接待了蓝芩和朱庆,宴席间,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

席间,和氏提及太后蓝玲,言语间满是敬畏与尊崇。

她表示已写好进宫奏疏,希望能让蓝芩和朱庆进宫面见太后。

蓝芩微微点头。

蓝芩和蓝玲年岁相差极大,两个人相差20岁左右,当蓝荇十岁出头在长安观看堂姐蓝玲封后典礼的时候,蓝芩还在不会走路呢。

很快,进宫奏疏递到了太后蓝玲手中。

蓝玲看完后,欣然应允,宣蓝芩、朱庆、蓝与等人入宫。

在金碧辉煌的宫殿中,蓝玲身着华丽凤袍,端坐在凤椅之上,傅粉的面容已经不再年轻了,白发生,却未藏。

她看着走进殿内的蓝芩和朱庆,眼中闪过一丝柔和又带威压的光芒。

蓝芩带着朱庆行礼:“参见太后。”

蓝玲起身,快步走下台阶,亲自扶起蓝芩,眼中满是关切:“芩儿,多年不见,你可还好?”

蓝芩行礼:“太后,一切都好。”

蓝玲又看向朱庆,满意地点点头:“庆儿也出落得一表人才了,哀家甚是欣慰。”

就在这时,刘菓带着五岁的女儿贾静走了进来。

贾静生得粉雕玉琢,如同瓷娃娃一般可爱,一双大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蓝玲看着贾静,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笑着说道:“这是菓儿到孩子,庆儿快来见见你姐姐和侄女。”

朱庆愣了一下,正行礼道:“参见长公主和文阳郡主。”

蓝玲摇摇头道:“不必如此客气,咱们这蓝家与刘家,也该亲上加亲。静儿聪慧可爱,不如就许配给庆儿,日后也能互相照应。”

蓝芩一听,脸色微变,她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轻声说道:“太后姐姐,庆儿已十四岁,与静儿年龄相差较大,且辈分上也有些不合适。庆儿的婚事,我还是希望他能自己做主,寻个情投意合之人。”

刘菓倒是没有生气,她温柔地看着蓝芩,微笑道:“小姨母说得在理,静儿还小,我也希望她未来能自己选择心仪的夫婿,寻得真正的幸福。”

蓝玲微微皱眉,但也不好再强行指婚,心下确实看着贾静叹了一口气,皇室的孩子能有什么好下场,不如蓝氏,但是见两个人都没有这意思,便转移了话题。

这时,和氏想起一事,上前恭敬地说道:“太后陛下,犬子蓝与如今也到了适婚年龄,还望太后能为他赐一门好姻缘,为蓝家添福。”

蓝玲微微点头,目光落在蓝与身上,上下打量着这位英气逼人的侄子,说道:“与儿年少有为,这婚事自然不能马虎。只是这京中贵女众多,要寻个能与儿般配且能为家族助力的,还需细细考量。”

蓝与微微欠身,恭敬地说道:“一切全凭太后做主,只是侄儿也希望能有机会与未来的妻子相处了解,若能两情相悦,自是最好。”

蓝玲笑着点头:“与儿倒是有自己的想法,哀家会让陛下留意的。”

众人又闲聊了一会儿,便各自散去。

蓝芩带着朱庆回到住处,朱庆看着母亲,轻声说道:“母亲,今日之事……”

蓝芩轻轻摸了摸朱庆的头:“庆儿,婚姻大事,切不可草率。你要记住,日后定要找个你真心喜欢,且能与你携手一生的女子。”

沉吟了片刻,蓝芩又道:“母亲并不是不许你纳妾,只是兄长纳妾以后,这蓝氏下一支就不太平了,我蓝氏传统就是夫妻之间互相尊重,你若是有了爱重的女子,便不要让对方受委屈。”

朱庆认真地点点头:“母亲放心,孩儿明白。”

而在另一边,蓝与回到大将军府后,独自坐在书房中,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也在思索着自己的婚事。

而朱庆则正式拜入胡毋生门下,开始了他在京城的求学生涯。

而一同跟来的朱买臣也进入胡毋生视野。

入大司农府,进入朝廷。

…………

刘彻被正式封为太子以后,整个汉室宫廷表面上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对于刘启而言,太子之位的确立,意味着终于有了明确的后代传承,可这看似安稳的背后,却有着让他隐隐担忧的地方。

刘彻,作为他唯一的儿子,在皇室的血脉延续上,显得太过单薄了些。

随着蓝玲的逝去,蓝氏急流勇退,窦太后已被接回朝廷,窦氏一族逐渐取代了蓝氏在朝中的地位。

然而,窦氏虽位高权重,却没有一个能真正担当起大将军重任的人才。

他们在权谋争斗中或许游刃有余,但在领兵作战、保家卫国方面,却远远不及曾经的蓝氏。

兄终弟及这种继承方式,在春秋战国那个动荡的时代,一直是父死子继的重要补充。

在如今汉室的朝堂之上,这个古老的继承观念也时不时被人提起,尤其是窦太后,对“兄终弟及”论颇为推崇,这也在朝中有着一定的市场。

刘彻,作为刘启唯一的儿子,不仅身份尊贵,性格上更是好武成痴。

他常常向往着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生活,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开疆拓土,让汉室威名远扬。

可这样的他,在皇室中形单影只,没有兄弟可以互相扶持,在复杂的宫廷斗争和权力角逐中,显得有些孤立无援。

曾经的蓝氏,在朝廷上有着两大举足轻重的支柱——蓝与和蓝珑。

蓝珑在长姐离世之后,凭借着自己编撰的《淮南子》,以及对太学和庠序的精心设置,在学术和教育领域声名远扬,顺利成为了“太学博士”。

他整日沉浸在学问之中,用自己的才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而蓝同,因为有着异族血统,尽管能力出众,却始终无法摆脱身份的束缚,只能担任偏将军之职,在战场上默默挥洒着自己的热血,为汉室的稳定贡献着力量。

……

在宫廷的一隅,年幼的孩子们也有着自己的故事。

十岁的陈阿娇,出落得亭亭玉立,她出身名门,身上带着与生俱来的傲气。

对于只有四五岁的刘彻,她眼中夹杂着一丝嫌弃,嫌弃这个比自己小的孩子还不懂事;

同时,又有着一丝野心,她知道刘彻太子的身份,也明白自己的命运或许会和这个小太子紧紧相连。

与陈阿娇不同,韩嫣和刘彻的关系却十分要好。他们常常一起读书、玩耍。

韩嫣总是耐心地陪着刘彻,听他讲述那些关于征战的梦想。

韩嫣的陪伴,让刘彻在孤独的宫廷生活中多了一份温暖和慰藉。

这一日,陈阿娇看到韩嫣和刘彻亲密无间的样子,心中有些不悦。

她悄悄地勾了勾贾静的小拇指,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似乎在说着什么。

然而,贾静却轻轻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

陈阿娇见此,不由得丧气了起来,原本扬起的嘴角也耷拉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失落。

窦太后关于“兄终弟及”论的主张,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刘武,作为窦太后疼爱的小儿子,如今的代王,也因此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

在蓝氏家族中,也有着自己的故事。

蓝荇将家主玉佩郑重地放到蓝程的手里,那玉佩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芒,仿佛承载着蓝氏家族的荣耀与责任。

蓝与站在一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甘心,他望着那枚玉佩,心中想着自己或许也有能力担当起家族的重任。

而蓝程,则担忧地看了一眼周围,他深知这家主之位背后的压力和挑战,也明白蓝氏家族在如今复杂的局势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程儿,作为蓝氏族长,你可以韬光养晦,也可以锋芒毕露,就是不允许平庸,你要把控蓝氏的传承方向,把家族延续下去,你能做到吗?!”蓝荇面色凝重道。

蓝程面色发红,继承了父亲公侯位置的他是蓝氏四代里最顺风顺水的人,早死的父亲给他打下了家业,叔父庇护他长大,如今这家主位置也要留给他…

“叔父…我可以。”蓝程坚定道。

蓝与低着头不语。

“四代嫡系已确认…系统统计中…

“您的家族已繁衍四代,获得“四世鼎光”成就,奖励“雍州鼎”,集齐九鼎可开启王道线”

“您的家族已繁衍四代,一代权限无法废除…二代权限废除中…三代权限已更新转移,四代权限确认中…,已确认权限成员,请确定”

一代:蓝云(系统拥有者)

二代:蓝田(已废除)蓝秀(已废除)

三代:蓝荇(家主→普通权限)蓝玲(普通权限)蓝芥(→吉加尔哇转移)

四代:蓝程(家主权限)蓝与(普通权限)吉加尔哇(二代普通权限 三代普通权限)

“您的家族成功推动时间线波动,获得“月光宝盒”残片×1。

系统评价:月光宝盒残片,某个神秘神器的碎片,拥有一部分控制时间流速的权能,可充当后悔药的替代品。”

蓝云吸了一口气,看着人间更替,这才四代更替?!刘彻才刚刚登上历史舞台,可是匈奴已经被打的差不多了。

在正史上,文帝的评价可不景帝还有武帝高多了。

但是谁让自己家孩子蝴蝶了文帝呢。

刘启和刘彻这两个,不是蓝云看不起他们,不信任是一定的,在封建王朝下,老刘家的人刻薄寡恩可是骨子里的。

蓝程该怎么带领蓝氏继续发展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