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郎官

换源:

  未央宫,宣室殿。

华灯初上。

大殿内正在进行着一场君臣问对。

“朕听说,今日有儒生去找了霍家小子的麻烦。”

“朕还听说,儒生被揍得很惨!”

“正在呼朋引伴,准备去找回面子?”

刘彻的语调很微妙。

一直躬身听着的董仲舒,这时更恭敬了。

“回陛下。”

“确实有儒生闹事,臣回去后定然严加训斥!”

董仲舒回的坚决。

其实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闹事的儒生,他管不动啊!

董仲舒是公羊派领头人,只约束得住自己学派的弟子。

但闹事的是谷梁派门人!

派别不同,就好比在朝堂上,部门不同。

虽然大家都为国效力,但兵部尚书岂能指挥礼部官员?

部门之间都有龌龊。

更别提是学派之间!

要是没有外敌,自己人都能打出狗脑子!

“哼!”

“少说大话!”

刘彻显然不是好糊弄的,知道儒家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

“回去转告其他儒家门人,再动那霍家小子。”

“朕宰了他们!”

说再多废话,都没有动刀子来的实在。

刘彻不想废话。

直接下最后通牒!

“是,陛下。”

董仲舒长呼一口气,有陛下这句话就好办多了。

不过

董仲舒心头微微一跳。

听陛下的口风,对那霍明好像极其看护?

他没疑惑太久,刘彻紧接着就为他解了惑。

“朕已经决定,授霍明郎官身份!”

“参与内朝事务!”

嘶!

董仲舒瞳孔猛地一缩!

口干舌燥下,连忙低下头,生怕陛下注意到自己震惊的神情。

授郎官!

郎官,属于皇帝侍卫一类。

这是明面上的责任。

实际上,因为郎官时常相伴于皇帝左右,早在文帝时期。

郎官的性质就由侍卫,转为了皇帝储备人才!

皇帝要重用的人不一定是郎官。

但郎官。

一定是皇帝要重用的人!

这已经成为一个定论。

陛下竟然直接授予霍明郎官身份,还是一个七岁的郎官!

可见陛下对霍明的看重!

更让董仲舒惊悚的则是那句:参与内朝事务!

内朝。

是陛下自创的体系,还未对外公开。

与之对应的,则是丞相领导的外朝!

陛下创立内朝,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权柄,收回政务处理的权力!

内朝中人,无一不是陛下心腹!

而这内朝。

就连他董仲舒都进不去!

那霍明,才小小七岁,竟然能得陛下如此厚爱!!

呼~

董仲舒长舒一口气,尽量平复自己激荡的心境。

他能知道此等机密,还是因为陛下用内朝名额钓着他。

陛下曾允诺。

只要自己带领儒家,为陛下所用。

内朝中人就有他一个!

结果!

董仲舒累死累活没捞到的好处,那霍明轻轻松松就得到了!?

嘶~啊~

有点羡慕、有点嫉妒,不敢恨!

陛下厚爱,谁敢恨?

“董爱卿?”

上座上,刘彻的声音幽幽传来。

“啊..啊,请陛下训示。”

董仲舒连忙收回思绪,作恭谨聆听状。

刘彻坐在上位,自然看到了董仲舒一刹那的失态。

而这。

就是刘彻想看到的!

他嘴角微微翘起,淡淡说道:

“董爱卿,霍明是朕看重的人才,你也是朕看重的人才。”

“儒家更是。”

“切莫自己人内斗。”

“做出让仇者快、亲者痛的事情!”

“你能明白朕的意思吗?”

陛下都点的如此清楚了,董仲舒哪能不明白。

赶忙应道:

“臣明白!”

“陛下放心,臣之后必然严加约束儒生,绝不会再去找霍明麻烦!”

刘彻轻轻点头。

“嗯,那爱卿就先下去吧。”

董仲舒躬身告退。

龙塌上,刘彻看着离去的那道身影。

在心中给董仲舒下了定语:

“此人才干不足,只可用于引导儒家为我所用,其他大事却是做不了。”

“明明是一派之长,朕又大力扶持。”

“结果还是约束不了整个儒家!”

刘彻摇了摇头。

此人实在不堪大用!

连一个霍家小子都比不过!

起码人家仅凭七岁之身,就能镇住七尺汉子。

董仲舒一个学派老大,居然连小辈们都镇不住!

“唉,不堪大用,内朝他是不用想了,以后还是外放吧。”

刘彻再次摇头。

只是刚刚想起霍明,刘彻脸上不由得浮现一抹笑容。

好小子!

别人敢恐吓自己弟弟,他就敢抽刀子。

够血性、够情义!

朕喜欢!

让刘彻更欣赏霍明的,还是他怒,但不失理智!

怒火攻心下。

抽刀子,也只是刺伤小腿。

其后的扇耳光、呵斥,护住了自己弟弟,又报了辱骂之仇。

程度刚刚好!

“哈哈哈,霍家小子是个人才,对朕的胃口!”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