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老兵不死壮志烈

换源:

  转眼半月已逝,从平阳公主府离开的马车已经来到了玉门关。

俊秀的公子与下人走下马车。

看着这个黄沙遍野的边陲之地,他们很难相信,在这里的人都是怎样生存下去的?

长安城的繁华,让所有人都羡慕。

在那里居住的久了,或许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大汉帝国是天底下最强盛的帝国。

大汉帝国的每一寸土地,即便不似长安那般,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可只有来到了玉门关。

才会发现。

世间竟有这样一处偏野之地。

整个关隘,皆是黄土铸成的城墙与房屋。

不似长安城,有青砖绿瓦,有绿水青山,还有滋滋流淌的小河,与种满庄稼的田野。

在这路,只有一种颜色。

黄沙!

想要看到一抹绿色,那得在玉门关走上大半天。

“这里,真是太荒凉了。”公子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是啊,少爷,我一直以为这里跟咱们长安差不了多少呢。”下人目瞪口呆。

这时,一个佝偻的老人走过来,看着两人陌生,问道:“两位贵人,可是第一次来到这玉门关的?”

“是啊,老人家。”公子摆低姿态道:“我们的亲戚在这边经商,因为有事,所以过来找他。”

佝偻老人:“是不是被眼前的荒凉吓了一跳?”

公子拱手:“敢问老人家,这是为何?”

佝偻老人叹了口气,道:“以前的玉门关,可不是这样的。”

公子再次拱手:“还请老人家赐教。”

佝偻老人神色沧桑地道:“在我很小的时候,这里还有很多青山,绿树,我与儿时伙伴经常爬到树上摘野果吃。”

“那时的日子,是那么的美好,与自由。”

“可不知何时,听见一群驽马嘶吼,紧接着,匈奴人就来了。”

“那时我还小,什么都不懂,不知道他们是来做什么的,以为只是一群过路人,虽然人数众多。”

“可是,当我看着家里的粮食被他们全部抢走。”

“我的父亲被一刀砍掉头颅,还有我的母亲与几个姐姐,更是被一群人压在身下惨叫,他们却乐此不疲,哈哈大笑。”

“最后,我的母亲上吊,几个姐姐也都跳崖,坠井……”

“所有的亲人,全都没了……”

“剩下的,只有鲜血……”

“遍地都是鲜血……”

“是那么的刺眼,与悲凉……”

“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却依旧冲刷不掉满地鲜红,残缺的尸体遍野,触目惊心……”

“每走一步,就能踩到一个人的残肢……”

“人间地狱,我想也不过如此吧。”

“后来,不知是谁,放了一把火,大火烧了整整一个月,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烧的一干二净。”

“从那以后,这里就寸草不生了。”

“也不知,是那场大火的原因,还是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不忍心再长出树木,掩埋住这里的血与恨……”

“……”

“……”

听完这个故事,公子与下人满脸泪痕。

他们只听说过匈奴的狠毒,却不知道具体有多残忍。

今日听见这位老人家的亲身经历,触目惊心,匈奴人的行为简直天理不容,或许唯有斩尽杀绝才能罢休。

难怪天子刘彻,一意孤行,执意要与匈奴决战。

换作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只要知道这件事,就绝不可能放过匈奴人。

他们简直就是一群畜生!

看到自己的话,使得两位年轻后辈痛哭,佝偻老人有些不好意思。

笑了笑道:“孩子们,别怕,匈奴人再恶毒,也危害不到你们,挡在你们身前的还有我们这一群士兵呢。”

“只要我们没有死光,你们就永远是安全的!”

说着。

佝偻老人重重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膛。

他的身子一点也不高大。

且瘦小。

估计一个七岁的孩童都能轻易地推倒他。

但在俊秀公子眼中,眼前这位老兵的身子,足以阻挡住山崩地裂的洪荒铁流。

老兵不死壮志烈,大汉何惧匈奴浑!

俊秀公子听到这里,忍不住就想给眼前的这位老兵磕头,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却被老人伸手拦住了。

随后。

老人又带领着两人,去看了看玉门关的另一处重地。

乱葬岗!

这是一座巍峨的高山。

虽已没有的树木绿草,但却布满了石碓。

老兵指着石碓。

对两人道:

“这座山看着是不是很奇怪?”

“其实这座山原本一块石头都没有,每一块都是后搬上去的。”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代表着一个战死的士兵,上面刻着他们的名字。”

“或许,再等几年,我的名字也会刻在一块石头上面,搬上去。”

“如果你们要拜的话,就拜他们吧!”

“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士兵,他们才是守护大汉天下的无名英雄。”

“……”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