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汉使张千,回长安复命

换源:

  等到张千走后。

公主回到马车上,不舍的双眼,此刻已泪雨珠连。

小莲坐在公主身旁,不太理解公主的做法:“公主,张千情深义重,你为何不告诉他,自己的真实身份呢?”

公主擦了擦眼泪,道:“张千是帝国的大英雄,我岂能配得上他?”

小莲:“你是公主,天子的亲姐姐,怎会配不上他?”

公主:“你不懂……”

……

长安城,久治长安!

这个大汉帝国的首都,亦是最繁华的城市。

里面不仅居住着大汉朝近乎一半的王公贵族,还有千千万的黎民百姓。

岁月斑驳的古城,见证了大汉朝的兴起,也见证了大汉朝的落寞,不知道有多少英雄好汉,为之遗憾终生。

城门口的守城老将,每日护卫长安城的安定。

他们看惯了生死离别。

也知晓历朝历代的起落。

是故,每一位风光一时的好汉,都是他们闲聊时的常客。

“可叹,当年淮阴侯,若非他英年早逝,我大汉朝,岂会被匈奴欺压百年……”

“唉!那也是没有办法,当年高祖年迈,汉初三杰皆已迟暮之年,若等到他们故去,还有谁人能压得住淮阴侯?”

“这倒也是,只怪时代不容好汉啊!”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谁也没有办法,迫于无奈!”

“听说,当今天子志气高远,若有淮阴侯那样的臣子辅佐,未必不能再现大汉的辉煌。”

“只可惜,如今我大汉朝人才凋零,难堪大任。或许只有十年前的张千,算得上一个英雄。”

“张千?唉!可惜了,也是一个英年早逝的好汉。”

“是啊,张千确实可惜了。”

“那么年轻,又敢作敢为,只遗憾,他还没来得及建功立业,就死在了漠北大沙漠。”

“你们说,张千怎么会去出使西域呢?那个地方在哪儿我都不知道。”

“我也不知道啊,只是听说过西域这个名字,至于其他的,就什么都没听说过了。”

“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不远千里,他怎么可能成功啊!”

“更别说,还要穿越匈奴人的地盘。”

“张千,真是可惜了……”

“……”

“……”

城门口的将士们,正闲聊着。

互见城外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强撑着残破的躯体,一步一步,很是艰难地向城门口走来。

他要进城!

“乞丐”的背上,还有一口不算小的箱子,手里提着一根被破旧布匹包裹棍状东西。

守城的将士们毫不怀疑。

如果有一个三岁小孩,忽然碰他一下,那个乞丐就会摔倒在地起不来。

他们很疑惑,长安城怎会有这般落魄之人到来?

其中一个年老的将士,提着一壶水,以及几个干瘪的面饼,走了过去。

“小伙子,休息一下吧。”老将士于心不忍,道:“先喝口水,吃点东西,有什么事,要找什么人,等下我们帮你。”

乞丐勾着身子,大气喘着很是费力。

他的嘴唇苍白,看了过来帮忙的守城老将士一眼,挺着瘦弱的身体,对他说了句:“汉使张千,出使西域,回长安复命……”

那位守城的老将士愣了一下。

反应过来后,瞪大双眼,张大嘴巴,显然难以相信:“张……张千?你是张千,你就是那个出使西域的张千?”

另外几个守城老将士也听到了,快步跑过来,皆满目惊叹地看着眼前这个乞丐。

这个几乎落魄到不成人样的男子。

他居然说……

他是张千!

十年前,出使西域的那个张千!

这是真的吗?

他……他不是早就死在大草原了吗?

此刻怎会或者出现长安?

每一个听到这个消息的守城将士,全都目瞪口呆。

这时,张千将手中那根用破布包裹的棍状物品缓缓揭开。

众将士定睛一看。

待到所有布匹全部展开,一根用极品筇竹做成的绝美节杖,呼之欲现。

正是大汉国使臣的专属节杖!

上面拓印着皇宫印玺。

做不得假!

此人定是张千!

众守城将士惊呆了,看着眼前此人,怎么都没法将他与十年前那个风流倜傥的张千相呼应。

记得十年之前。

那时的张千即将出使西域,出尽风头,一时风光无两。

他面冠如玉,英姿散发,是无数待闺女子的理想郎君。

而此刻。

却是这般的沧桑。

鬓角处,更是多了几根白发。

众将士都很悲伤,不知这十年间,张千经历了什么磨难?

竟让他变化这般大。

泪水差点打湿了这群将士的眼眶。

张千高举着手中的节杖,中气十足地吼了一句:“汉使张千,回长安复命!”

一声吼罢!

长安城,原本阴沉着的天,忽有一道阳光穿破云层,照耀下来。

今日又是一个大晴天。

几位守城的老将士,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两人快步跑到信马处,一跃而上,直奔皇宫。

一边挥鞭。

一边高喊:

“闪开……”

“十万火急……”

“全部闪开……”

“……”

“……”

长安街道的百姓们都被吓了一跳,不知发生了什么。

纷纷探出头来查看。

余下的守城将士,留下几名驻守岗位,其余之人皆带刀护卫在张千两旁。

威风凛凛地为他开道。

一边走,一边中气十足地高呼:“汉使张千,回长安复命,所有人都给我让开……”

……

PS:大家可以看看我的新书。全民专职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