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我为亲王

换源:

  清冷的宫墙内,太监总管石福神色慌张,脚步踉跄地从乾清宫奔出。他身披重孝,手中高举着那封昭示国丧的诏书,一路小跑,声音颤抖地呼喊:“皇上驾崩啦!皇上驾崩啦!”

尖锐的嗓音瞬间打破了宫中往日的宁静,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值夜的宫女们正困倦地打着哈欠,听到这噩耗,手中的灯笼“啪嗒”一声掉落,烛火熄灭,黑暗瞬间吞噬了她们脸上的血色,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恐惧与悲痛,泪水夺眶而出,瘫倒在地。

御前侍卫们原本笔挺站立,此刻如遭雷击,手中长枪险些滑落,双眼瞪得滚圆,难以置信地望着石福,眼眶瞬间泛红,牙关紧咬,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悲恸。

消息如野火般迅速蔓延到宫外,街头巷尾的百姓们起初还以为是听错了,当确认这是真的,集市瞬间安静下来,小贩们手中的货物纷纷掉落,菜摊前的妇人愣在原地,手中的菜篮掉落在地,蔬菜水果滚落一地。

学堂里,夫子正在授课,听闻此讯,手中的戒尺“哐当”一声掉在地上,讲台上的书卷也被碰落,他呆呆地站着,脸色煞白,嘴唇颤抖,说不出话来。学童们看着夫子,也跟着惊慌失措,随后放声大哭。

整个京城沉浸在一片哀恸之中,哭声、叹息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连天空都被这悲戚的氛围所感染,变得灰暗阴沉,一场国丧的沉重帷幕就此缓缓拉开。

当皇上驾崩的噩耗传来,宫殿里面瞬间哭声震天。皇后浑身瘫软在皇上的床边,被身旁的宫女搀扶着,泪如雨下,哭得肝肠寸断,口中喃喃:“陛下,你怎忍心抛下我与这江山社稷!”

皇上寝宫外面的贵妃跌坐在地,发髻散乱,眼神空洞,似丢了魂魄。她的贴身宫女想扶她起身,却被她一把甩开,凄厉哭喊道:“皇上,没有你,我可怎么活啊!”

其他妃嫔们也都纷纷失态,有的瘫倒在榻上,以帕掩面,抽抽噎噎;有的相互抱头痛哭,哭声在宫殿中阵阵回荡。

太子一脸悲戚,强忍着泪水,虽身姿挺拔,却难掩眼中的哀痛与迷茫,深知自己即将肩负起这江山重担。

年幼的皇子们还不太理解发生了什么,只看着众人哭泣,也跟着哇哇大哭,稚嫩的哭声为这场悲痛添了几分的无助。

一瞬间,皇帝驾崩的消息如惊雷般在朝堂炸响,整座皇宫都被笼罩在一片沉重的阴霾之中。

然而,在这举国哀恸的时刻,却有几双眼睛闪烁着不轨的光芒。

丞相龙永业,此刻正端坐在自家书房,表面上眉头紧锁,似在为皇上的离世哀伤,可手指却不自觉地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透露出内心的盘算。他的帮凶孙祥,躬着身子凑上前,低声说道:“大人,这可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啊,新皇未立,朝局不稳,咱们得赶紧行动,将那几个碍事的绊脚石除掉,日后这朝堂,还不是大人您说了算!”

龙永业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不错,不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切不可操之过急。如今皇上驾崩,但是遗诏他肯定早已准备好了。等待遗诏结果出来之后再慢慢解决掉新皇帝,看看谁这么倒霉。”

孙祥立马提出想法,“那肯定是太子登基啊,如今这几年太子让皇上很满意。”

龙永业不怀好意的邪魅一笑,“乳臭未干的小子,还想和我斗。就让他再好好享受几天安稳日子,等我和邻国王子谈好条件,到时候还不是得乖乖给我让位。”

孙祥拍马屁的笑着,“大人英明啊!”

龙永夜不紧不慢的抬起茶杯,“不过赵凌川这小子确实是个棘手的家伙,要是换成赵景染那个傻子,这江山不就是我的吗?”

孙祥若有所思的样子,“大人为什么会这么想?三皇子早已是一个废人,江山怎么也不会到达他的手里。”

龙永业摇摇头,“那是现在,早期的三皇子谁不知道皇上特别重视。”

孙祥疑惑的点点头。

与此同时,掌管军权的威武大将军赵鹏,正在军营中大发雷霆:“皇上这一走,军中事务可不能乱,都给我听好了,没有本将军的命令,谁也不许轻举妄动!”

而在后宫之中,一直与皇后争宠的敬妃,此刻也在自己的宫殿里暗自谋划。她轻抚着手中的玉佩,冷笑道:“皇后,如今皇上已去,看你还能嚣张到几时,只要我能扶持自己的儿子上位,这后宫乃至这天下,迟早都是我的!”说罢,她唤来心腹太监,吩咐道:“你去给我密切盯着皇后和太子的一举一动,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来报。”

朝堂之上,往日里看似和睦的大臣们,如今也都各自心怀鬼胎。一些平日里与奸臣勾结的官员,纷纷开始私下联络,商议着如何在这混乱的局势中谋取更大的利益;而那些忠臣们,则忧心忡忡,聚在一起商讨对策,试图稳定朝局,阻止奸臣的阴谋得逞。

皇子皇妃聚齐,石公公走上朝堂,义正严肃的脸庞,缓慢地打开皇上的遗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践祚以来,殚精竭虑,抚御天下,今龙御上宾,大限终至。

太子赵凌川,仁孝纯良,德才兼备,贤能出众,堪当大任。朕命其即皇帝位,继朕之志,行仁政,施善举,抚百姓,攘外安内,使吾国屹立千秋,万代永固。皇次子赵悠,敏慧英武,封为镇国将军,镇守东地边疆,当以社稷为重,整军经武,保境息民。皇三子赵景染,封为国亲王,就藩北地,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军事和财政权。其余诸皇子,各按规制分封,赐府邸田庄,谨守本分,勿生觊觎。

朕之妃嫔,皇后王氏,贤良淑德,母仪昭著,辅佐朕躬,厥功至伟。朕崩后,尊为皇太后,居景德宫,享尊荣供奉,安度暮年。众妃嫔中,有子嗣者,随子就藩,共享天伦;无子嗣且位分较高者,留居宫中,由内务府照管,衣食无忧;位分稍低且无子嗣者,可自愿出家修行,或发还母家,各安其所。

朕一生夙兴夜寐,唯愿江山永固,皇室绵延。今朕已矣,望诸皇子、妃嫔及满朝文武,谨遵朕命,同心同德,共保我朝万世之基。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宣读遗诏的太监扯着尖细的嗓子,将皇上的旨意一字一句清晰地传达出来。话音刚落,整个大殿瞬间陷入一片死寂,随后便被一阵压抑的抽噎声打破。

尊妃伏在地上,肩膀剧烈地颤抖着,泪水止不住地从她眼中涌出,顺着脸颊滑落,打湿了身前的地砖。她认为自己的儿子,那个聪慧伶俐、满心抱负的皇子,本以为能在这新皇登基的风云变幻中分得一片荣耀,可如今却连亲王都达不到。“我的儿啊……”尊妃悲戚地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绝望与不甘,她的哭声像是一把尖锐的刀,直直地刺进在场每个人的心里。

与此同时,众人的注意力被遗诏中另一条内容惊得彻底回不过神。“封赵景染为亲王。”当这个名字从太监口中吐出,大臣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不可置信。赵景染,那个被众人视作废人的存在,行为举止也时常被人诟病。在众人眼中,他不过是个在宫廷角落里自生自灭的可怜人。如今,他竟被封为亲王,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礼部尚书瞪大了眼睛,手中的笏板差点滑落,他下意识地摇头,嘴里嘟囔着:“这……这怎么可能?”就连机关算尽的宰相,此刻也微微皱起了眉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一时间,大殿里的气氛变得诡异起来,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可谁也不敢相信自己刚刚听到的内容,仿佛这一切只是一场荒诞的梦。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