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朱棣很受伤

换源:

  皇太孙八岁年纪便要‘外放’封地津州一事,在朝堂之上引发了不小风波,文臣武将们齐齐反对。

尤其蓝玉为首的淮西勋贵武将们。

那反对声音更加强烈。

只不过面对这些嘈杂声音。

洪武大帝压根没给众人反驳机会,乾纲独断做出了最终旨意,召告天下,八岁皇太孙便已经懂得替朝廷分忧,为国家未来积极做事。

朱元璋那言下之意再明确不过。

咱八岁的太孙都这么积极主动为国为民谋划未来了。

你们这些食君之禄的高官权贵,不是想着加倍奉献,阻挠咱太孙扬名天下,尔等是何居心?!

老朱就是这么不讲理。

……

……

护送太孙前往封地津州的队伍出发了。

老朱给派了五百最精锐的天子亲军锐骑。

朱雄英将牛家三兄弟要来了身边当亲随,除此之外,这支队伍当中,更多地便是他花费重金招募得来的能工巧匠,人数足有三百之多。

朱雄英说是一文钱的钱粮支援也不准备拿。

但是出行之际。

老朱实在放心不下。

还是硬给队伍里强塞了一百万两银子。

实在津州卫太穷困了。

老朱可是清楚得很,津州卫这些年由于长期超量负担燕地北伐物资通转等职责,被燕王朱老四那个不要脸的混球儿子日常各种吃拿卡要,巧取豪夺,以至于当地州府寅吃卯粮,居然已经将税收征到了洪武二十年。

好家伙。

提前征了五年的税入啊!

他老朱真心不敢想象。

津州卫这么差劲的经济状况。

太孙到了封地之后,还要怎样才能把局面迅速打开。

除了强塞给了一百万两银子。

老朱还连发密旨给燕王朱老四,一番番臭骂之余,责成朱老四尽快想办法将欠了津州卫的债尽早归还,否则他便要亲自打上门,收拾朱老赖。

燕王府内。

朱棣捧着皇帝老爹的密旨。

不由就是一阵摇头苦笑,“爹啊爹,您这不诚心给人出难题么……”

最近这些年,连连针对漠北蒙元余孽用兵。

行军打仗,吃的可不就是钱粮物资后勤保障么。

尤其大军深入草原深处。

战线无限拉长。

他这个燕王,还有这整个燕国藩属之地,为了保障大军后勤供应,真就是地皮都要狠剐三尺深了,谁又不是勒紧了裤腰带,咬紧了牙关,也得把这粮草物资供应的大事保障到位。

真要一板一眼仅只依靠朝廷给调拨的那点钱粮,大军早饿死在草原深处了。

“道衍大师,您有什么好主意没啊?”

“老头子硬要让咱归还欠下津州卫的滥债,咱用脑袋去还啊!”

“而且老头子忒也偏心得厉害,还给咱规定了最后期限,言及太孙抵达津州卫之前搞不定的话,他就要亲自打上门来……”

燕王朱棣委屈得哇哇直叫。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让他还债?

他还想找机会跟朝廷再讨要一些钱粮物资呢!

而且,冷不丁让才只八岁的太孙跑来津州卫执政?老头子和太子大哥,这亲爷俩儿究竟怎么想的,派一八岁孩子到地方上执政,宠溺孙辈,咱也不至于到这份上了吧?!

皇帝老爹您还春秋鼎盛。

怎么就突然昏聩至厮了呢?!

道衍和尚亦是凝眉不展,搞不懂洪武帝那般睿智之人,如何突然放出如此一记昏招。

将年仅八岁的皇太孙封地外派施政……

这是要将津州卫如此要害咽喉中枢,直接拿来当培养太孙的蛊池?!

他也想不通透其中道理。

因为太反常了。

太不合乎常理了。

“殿下,既然陛下有密旨颁发,终归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切不可硬杠皇命,免落口实之祸。”

“你什么意思?你是说我爹故意要找借口收拾我么?”朱棣眼神犀利盯向了道衍和尚。

这个一度狗胆包天。

当面便想要赠他一顶白帽子的妖僧。

说心里话。

面对此人。

他内心真的一直都很矛盾。

道衍和尚哂然一笑,“殿下,自古天家最无情。陛下能将年仅八岁的皇太孙小殿下当牌打出来,这难道还不能够说明问题吗?少不得是,东宫内,有了某种变故。”

朱棣为之一愣。

随即便是想起。

皇太孙早便没了亲娘。

如今的太子妃吕氏,已经诞有二子。

而且据闻吕氏眼下又有了身孕。

怕不是来年又将诞下第三子来。。。

太子大哥性情宽厚仁孝。

想毕是。

被枕头风吹多了。

免不了地,生出一些别样心思打算。

“唉!~~~”

他长叹一声,不由便替太孙朱雄英难受起来。

自己这好大侄儿。

这还真是让人怜惜呐。

“可即便如此,咱也真的无钱无粮还津州卫的债,大师,这却如何处置?”朱棣有些不落忍起来。

“殿下,陛下只是让还债,又没明确说,必须归还钱粮……”

“太孙小殿下即将到达津州卫主政一方,欠缺的可不只是钱粮二字,咱们燕王府大可在人力资源上施以援手,派遣足够多的得力帮手,替太孙尽快在津州卫打开局面,如此这般,想来陛下知晓了,也定然是要竖大拇指夸赞殿下一声……”

燕王朱棣听得两眼放光,“咱同时,还能趁机锻炼一批内政干才,为本王麾下多多积蓄些德才兼备之人,更能趁机和咱的好大侄搞好关系,提前一步占据大义之势……”

道衍和尚淡然一笑:咱当年送出那顶白帽子之际,可也是没料想到有今日奇变拱手送上门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