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皇城内。
“混账!”
“沧州卫钱铉该死!”
“沧州府王义珍该诛九族!”
“区区不足百人的倭寇海盗犯边,一千五百人的卫所兵马,居然被正面强冲击溃,被杀了个人头滚滚,被杀了个稀里哗啦……”
“耻辱!!~~”
“此乃我大明洗涮不掉之惊世耻辱!!~~~”
朱元璋太愤怒了!
乍闻沧州传来的军情急报。
他还以为,有成千上万倭寇结团入侵了沧州。
结果一看奏报内容。
好么。
真是差点没被活活气疯掉!
一千五百人的卫所兵马。
正面硬抗不住一股不足百人的倭寇冲击?!!
他的大明锐士。
这才洪武十五年啊!
战力居然就已经不堪到如此地步了吗?!
哪怕放一千五百头猪对着干。
也不见得就能被一击而溃。
被杀个一泄千里。
洪武帝的咆哮声,震得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尤其那帮骄横跋扈的武将勋贵们,更加是恨不得全将脑袋塞进裤裆里。
实在是,这般的战报,太踏马丢人显眼了!
沧州卫姓钱的那孙子。
狗东西你屯兵本领可真高,这特么才几年功夫,硬是给一千五百卫所兵勇屯成一群没卵子蛆虫了么?
其实,卫所屯兵制度的最大缺陷。
或者说最容易被上面偷机钻空子的漏洞。
似他们这些丘八。
一个个早特么心明如镜。
都再清楚不过里面有些什么腌臜猫腻儿。
他们里面,不少人的亲信部下,都在心照不宣干着类似的缺德冒烟事儿。
只是。
不犯事被揪小辫子则矣。
但像这一回。
沧州卫犯下的这一波蠢事。
他们知道。
这接下来。
皇帝那屠刀。
指不定又要砍杀几百上千颗不长眼的狗才脑袋了。
再要一个搞不好。
他们统统都要受牵连。
相较于武将勋贵们的噤若寒蝉。
另一边肃立的文臣们。
一个个心头。
莫名居然是颇有些快意。
“陛下,臣礼部尚书吕本有奏。”吕本率先站了出来,准备顺势给武将勋贵们上上眼药。
“讲!”
朱元璋冰冷声音道。
目光横扫全场。
重点在那群武将勋贵们脖颈间转悠了一圈。
沧州倭祸事发突然。
掐指算算时间。
眼下,太孙朱雄英的车队,怕不是恰好途经沧州。
他到是没说担心倭寇能伤到太孙安危。
那百骑天子亲军可不是吃干饭的废物。
别说区区数十从海上登陆犯边的倭贼皆是徒步入冠。
即便倭贼人数再翻三五倍,人人骑上战马,遭遇上他亲手调教的那百骑亲军护卫,也要吃憋落败下场。
他是怕,太孙亲眼见证了倭乱之后,会对自己这个皇爷爷,产生信念崇拜崩塌之厄。
大明乃天朝上国,诸夷乖乖臣服来朝,方是天朝威仪之炳耀。
如今,区区数十倭贼,聚而入寇。
居然就将大明卫所一屯之兵击了个溃不成军。
实在是没脸呐!
“陛下,沧州卫钱铉滥权职守,荒废武备,以至屯卫之兵散漫如游勇乌合,臣担心此例非孤,其余地方屯卫或存同样弊端,陛下当下旨严查其余各地屯卫兵纪,谨防类似不将之贼人窃居明军高位,尸位素餐,祸乱天下……”
吕本毫不留情,率先就给捅破了那层窗户纸。
此番言语一出,朝堂上众武将勋贵们莫不为之色变。
最担心的事情上演了。
“臣户部尚书刘崧附议……”
“臣吏部尚书余熂附议……”
“臣工部尚书麦至德附议……”
“臣兵部尚书王志附议……”
“臣刑部尚书王惠迪附议……”
随着六部尚书大佬们的齐齐表态。
殿内全部文臣统统附议。
这家伙。
真有够齐心的呐。
朱元璋冷冷瞥了眼这群落井下石的文官。
眼神立刻又犀利非常瞥向了武将阵营。
那意思不言自明。
他这一回。
真就打算趁机狠狠整治一波卫所屯兵制度缺陷所导致问题。
他老朱并非不知卫所屯兵制度的漏洞弊端。
但实在也是没办法啊!
大明初创,百废待兴。
那数百万的明军队伍,真要只靠朝廷养活的话,只是养兵吃皇粮,吃也吃垮了大明江山。
采用卫所屯兵。
藏兵于民间。
日常扛锄为农,战时捉枪为兵,以卫所兵屯田自养。
如此这般。
既养活了庞大兵备。
又给国家大大缩减了经济负担。
此乃他老朱最天才不凡的制度创造呐!
可是。
你们这群丘八混账玩意儿。
如今才只是洪武十五年。
咱的屯兵制,全面实施也前后不过十年的功夫。
十年时间,底下的卫所兵备,便已经荒废到,一千五百人战不过区区数十倭贼了吗?!
既如此,咱还留你们何用!
不如统统杀之!
咱要挨个儿砍了你们的狗脑袋!
“蓝玉、傅友德,你们这些位军中大佬,怎么个意思,不打算趁机表态一下子的么?没瞧见旁边文臣已经集体炸窝了么?你们怎地还有脸在咱跟前装聋作哑,嗯?!!”
眼看武将勋贵们无人开腔。
朱元璋干脆点了名。
顿时,满堂的武将勋贵,一个个小腿肚子下意识颤抖起来。
陛下当真要抡屠刀杀鸡骇猴儿耍子了!
恰在这时,一名近侍太监匆匆自旁门而入,将一份密奏奉上殿来,伺候在朱元璋跟前的老太监见状赶紧接过密奏,来到老朱跟前,压低声音道:“陛下,太孙殿下的密奏。”
“哦?!”
朱元璋颇为诧异。
太孙来了密奏了?
他很是稀罕,接过密奏,匆匆一扫之余,顿时喜上眉梢,哈哈狂笑起来:“哈,哈哈哈哈……”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