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
方孝孺正坐在书房里,翻阅着古籍,耳边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系统提示音。
【恭喜宿主成功反谏,解救铁铉,声望再振。】
【获得奖励:连花清瘟散】
“哦?连花清瘟?”
方孝孺一听,顿时喜上眉梢。
如今虽然战乱平息,但各地都还在流行瘟疫,死伤无数。这连花清瘟散,来得正是时候!
方孝孺放下书卷,回想这次反谏,虽然成功保住了铁铉的性命,但也把朱棣给得罪惨了。
是时候,该安抚一下了……
“来人!”
方孝孺沉声吩咐。
“立刻让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三个牵头,在京郊各地,施舍汤药!”
“雨化田!你立即派出暗桩,协助施药,务必尽快控制住瘟疫!”
“是,主公!”
下人们立刻领命而去。
仅仅七八天的功夫,京城周边各府县的瘟疫,就得到了有效控制。患病之人,纷纷痊愈,百姓们无不感恩戴德。
一时间,
方孝孺的声望,再次达到了顶峰。
……
这天,风和日丽。
朱棣带着道衍,到城外狩猎散心。
骏马奔腾,旌旗招展,一行人浩浩荡荡,来到了郊外。
“吁……”
朱棣勒住马缰,望着远处正在施舍汤药的棚子,眉头微微一皱。
“那是……在做什么?”
他指着棚子,向身边的皂吏问道。
“回皇上,这是方大人奉皇上之命,在救济灾民,施舍汤药呢。”
皂吏连忙躬身回答,语气中充满了恭敬。
“哦?”
“奉朕之命?”
朱棣一听,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策马上前,仔细查看。只见棚子里,摆放着几口大锅,里面熬煮着黑乎乎的药汤。
百姓们排着长队,依次领取,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感激和希望。
“这药……效果如何?”
朱棣看向一位正在喝药的老者,沉声问道。
“回皇上,这药……神了!”
老者颤巍巍地放下碗,激动地说。
“小老儿本来已经病得快不行了,喝了这药,立马就感觉好多了!”
“皇上圣明,方大人仁义……真是活菩萨啊!”
“是啊!是啊!”
周围的百姓们,也纷纷附和,对方孝孺赞不绝口,同时也不忘记是奉了朱棣的命令。
哦……
朱棣心中五味杂陈。
这几天,
他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郁闷不已。可现在,看到方孝孺竟然在为自己救济灾民,控制瘟疫……
他忽然觉得,自己似乎……有些小人之心了。
“方孝孺……方孝孺……”
朱棣喃喃自语,眼神中闪过一丝莫名的光芒。
他忽然觉得,自己有了方孝孺这么一个古今罕见的正臣,或许……真的是天意……
此时,
他望着那些正在领取汤药的百姓,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有感动,有欣慰,也有……一丝淡淡的愧疚。
“皇上……”
道衍见朱棣神色复杂,轻声说:
“方先生虽然……虽然有时候说话不太中听,但他一心为国为民,却是毋庸置疑的。”
“这样的人,驾驭好了,确实非一般人臣所能及啊……”
“嗯……”
朱棣再次点了点头,眼神中多了一丝柔和,望着远处忙碌的身影,心中暗自叹息:
“方孝孺啊方孝孺,你……还真是让朕又爱又恨啊……”
“不过……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朱棣深吸一口气,调转马头,缓缓离去。
夕阳西下,
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
次日,一道明诏如春风般传遍大江南北。
圣旨上,方孝孺研制的“清瘟散”被广而告之,要求各地官府依方抓药,救治战后的瘟疫。
一时间,举国上下,药香弥漫。
百姓们捧着热腾腾的药碗,心中却如明镜一般。
“这药是好药,可若不是方大人,皇上哪会想得到咱们?”
“就是!皇上这是借花献佛!”
“嘘!小声点!这话可不能乱说!”
“……”
类似的声音,在街头巷尾悄然流传。
毕竟,
朱棣很难挽回自己的形象。四年的战争,全都是为了他一个人的野心,死了那么多人,都是为了他一个人的荣耀、权势……
谁能心服?
……
与此同时,
京郊的田地里,一片金黄。
方孝孺先前率众种下的土豆,迎来了第一次大丰收。
一个个圆滚滚、沉甸甸的土豆,被百姓们从土里刨出来,捧在手里,像是捧着金元宝。
“这东西,真能吃?”
一位老农将信将疑,把烧熟的土豆放在嘴边,轻轻咬了一口。
顿时,
一股甘甜软糯的味道,在口中弥漫开来。
“好吃!真好吃!”
老农瞪大了眼睛,三两口就把一个土豆吞了下去。
“真这么好吃吗?”
周围的人见状,也纷纷拿起烧熟的土豆,大口吃了起来,也不管烫嘴,一个个狼吞虎咽。
“嗯!又香又甜,还管饱!”
“这可真是祥瑞啊!”
“多亏了方先生,咱们才有这口福!”
“是啊!方先生真是活菩萨!”
“天下正人,天降祥瑞!”
“我们活出来了……”
“呜呜呜……”
“……”
百姓们一边吃着土豆,一边哽咽流泪。
毕竟,
四年来,家里的壮丁死的死、伤的伤,田地都抛荒了,老弱妇孺,个个面有菜色,几曾吃过几顿饱饭?
如今有了这种神物,大家的命就算是保下来了……
回想四年来的凄惨,自然是人人落泪。
于是,
从北平到应天,无数的田间地头、茅房草舍,全都是人们吃上饱饭的哽咽、哭泣之声……
很快,
“方豆”这个名字,在民间不胫而走。
无论官方怎么说,人们就是要说“方豆”,生怕后人忘了这些年的艰苦,害怕后人忘了方孝孺这个天下正人。
而方孝孺,也因此被百姓们视为“神农再世”。他“尝百草,率耕种”,上天这才降下福祉。
……
与此同时,
方孝孺的书房里,烛火摇曳。坐在书桌前,盘点了这段时间以来的成绩——
京郊义士已经融入百姓之中……
皇族呢,也拉拢了多数;
建文旧臣更不用说了,
铁铉的获释,那些靖难降臣也差不多了……
可以说,
软实力已经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要积攒硬核实力。毕竟,对付朱棣这种人,光靠软的,是绝对不行的!
而硬核实力,无外乎几样——
刀把子!
钱袋子!
笔杆子!
朱棣这个人,他也只听得懂这些东西说出来的话。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