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朱元璋寻朝臣献治蝗灾之法,朱棣献上锦囊!

换源:

  朱棣从胸口衣服内掏出最后一个锦囊,快速地从里面抽出那张纸条查看。

然而。

上面的内容看得朱棣懵了。

不是。

这什么意思?!

“王爷,怎么了?”

张玉察觉到朱棣的脸色不对劲。

哪怕迟钝如丘福也感觉到了不对。

“你们自己看吧。”

朱棣将手中的纸条递给张玉两人。

若说先前他还能猜测朱允熥的意思。

但这一次。

他真的猜不透。

太深奥了。

不。

根本就是意义不明。

这什么东西啊。

张玉和丘福接过纸条查看,然后看到上面的内容。

“这……是,治理蝗灾的办法??”

张玉颇为有些不确定的说。

说实话,朱允熥的策略他看不懂。

特别是第一个锦囊里让他上街吃早餐。

亦或者这个。

让人看得是云里雾里。

丘福也傻眼了。

他捏着这张纸条反复看。

都看出花来。

可都不明白朱允熥的意思。

“不是。”

“吴王那小子……吴王是什么意思?”在张玉的警告下,丘福不得已改口,然后看向朱棣。

朱棣摇头,苦笑不已。

这一回他也不懂朱允熥的用意。

就像是看第一个锦囊一样。

但他觉得,这纸条内容一定有深意。

朱允熥究竟想表达什么?

朱棣三人对着这张这条反复看。

盯了一上午。

反复推敲。

都得不出结论。

……

这时候,一名侍从前来禀报。

“王爷,听闻台州有飞蝗自北来,陛下正召集群臣讨论办法。”

朱棣三人互相对视一眼。

他们都能看到对方眼底的惊骇。

“我滴个乖乖。”

“吴王那小子……不对,吴王,可还真是神啊,这都占卜出来了?!”

丘福喃喃自语。

声音满是惊叹。

这锦囊是朱允熥数天前就交给朱棣的。

那时候谁都不知晓北边有蝗虫大军,更不知台州即将有蝗灾。

而现在朝廷可才刚得知。

他们也是刚得知这个消息。

但吴王提前预知了蝗灾!!

这可真神啊!

侍从看不懂为何朱棣三人满脸惊叹,他继续道:

“王爷,陛下也征召您进宫相商此事。”

“好。”

“本王现在就去。”

朱棣抓紧这最后的锦囊,换上官袍,骑马快速进宫。

他心情此刻无比的澎湃。

“原来,此前的一切都是铺垫。”

“一切都是为了这个!”

朱棣心想。

他觉得朱允熥的占卜厉害得可怕。

堪称神机妙算也不为过。

“这一切恐怕都在我那侄子的预料之中吧。”

朱棣在心中感慨万分。

……

此时正在跟着工匠们学习着新手艺,什么都不知道的朱允熥莫名的打了个喷嚏。

“阿嚏!”

王景弘吓了一跳。

“殿下,您难道是感冒了?”

“小的现在就去叫太医。”

王景弘一副手忙脚乱的用手帕擦拭手上的污渍,就想要去叫太医,朱允熥拦住了他。

“不必。”

“估计是谁在骂我。”

“不是感冒。”

朱允熥用手背揉了揉鼻子道。

他觉得自己和其他人没什么交集。

仇人也很少。

目前唯一有纠葛的就是吕氏。

“该不会是那小肚鸡肠的吕氏在骂我吧?”

朱允熥心中嘀咕。

正在抄写经文和《女四书》、《女论语》的吕氏莫名再次背锅。

……

皇宫。

大殿上。

此时已经聚集了一堆的亲王、大臣。

蓝玉、徐辉祖、沐英、傅友德、朱樉、朱棡等人皆在。

朱元璋坐在台阶上方的龙椅上,穿着衮服,双目如炬一般俯瞰着下方的众人。

“这位爱卿可有治理蝗灾的办法?”

他将文武官都叫过来。

为的就是集思广益。

不都说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吗?

“陛下,蝗灾的治理方法,自古就有。”

“其一便是火烧蝗虫。”

“其二,开沟陷杀。”

“其三,人力捕打。”

“其四,声音惊吓。”

“……”

一名年龄老迈,但声音中气十足,身子硬朗的老者站了出来道。

他是刘三吾。

今年高寿六十九。

刘三吾将自古以来治理蝗虫的方法告知。

朱元璋眉头皱着,捋着胡须听着。

刘三吾的意见看似多。

但效果一般。

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北边而来的蝗虫数量多。

靠大量的人力总不是办法。

更何况,蝗虫大军压境,铺天盖地都是蝗虫,人都不敢出来,这还如何捕杀烧死蝗虫?

人力火烧、捕打蝗虫等办法,实用性不高,效率也不高。

人力或许能够打杀数万只蝗虫,但数百万只、甚至上亿的蝗虫早已将蝗虫啃食。

至于用声音惊吓蝗虫。

此法也不靠谱。

……

台州地区自古以来土地肥沃,物产丰饶。

既得沿海鱼盐之利,又兼平原粮米之丰。

台州东部,椒江与路桥的大部分地区,上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后因泥涂淤积渐渐形成陆地,民众围垦造田,形成了温黄大平原。

这个平原有着肥沃的土地和丰饶的田产,是浙江重要的粮仓之一。

历史上更是有着“温黄熟,台州足”的说法。

台州的粮食生产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通常通过海运向福州、宁波等地供应粮食。

年出运米量数十万石。

若是台州受到蝗灾影响,恐怕会导致各地区粮食短缺。

还会引发社会动荡和人口流失以及对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所以朝廷必须妥善处理好台州即将到来的蝗灾。

做好一系列的准备。

……

“还有谁有更好的办法吗?”

朱元璋的视线扫向下方的其他官员。

这些官员纷纷低下头。

刚刚刘三吾的办法在他们看来已经极其完善。

自古都这般做的。

虽然灭蝗防灾并不明显。

但也起到了一些作用。

朱元璋没有打算选取这些保守的建议,他们暂时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

朱樉百无聊赖的看着那些低头的官员,心思完全不在朝堂上。

他打了个哈欠,心想:

昨晚的腰真软。

真会扭。

今晚继续。

朱樉可不在乎什么台州即将遭受蝗灾,在他看来不就是蝗灾嘛,遭受就遭受了。

大不了用有银子去其他地方调集粮食前往受灾区域。

这不就完事了吗?

何必如此惊师动众?

朱樉瞥到不远处看似一脸沉思,努力向着治理蝗灾办法的老三朱棡,撇了撇嘴。

真会装。

“燕王到——!”

殿外传来太监尖锐刺耳的传唤声。

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

这声音顿时让高压瞬间消散。

满朝文武朝殿外看去。

就见到身穿赤红团龙亲王官袍的朱棣迈步走了进来,然后站到了大殿第一排的位置。

“朕问你们,你们还有谁有更好的办法?”

“怎么都不吭声。”

“都哑巴了吗?”

朱元璋声音满是不悦。

压力再次席卷整个大殿。

文武百官顿时感觉到压力山大,像是被一座大山压着,肩膀都要垮掉,又像是身处深海,浑身被挤压,五脏六腑和身躯都要破碎,无法呼吸。

“父皇,儿臣有一法。”

朱棣握紧了手中的锦囊,信心十足的站了出来,朗声道。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