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老朱的愤愤,废了丞相制度(求收藏)

换源:

  “改革科举制?”

李善长和刘伯温两人听到朱元璋的话,神情同时一呆。

他们没有想到,朱元璋竟然如此胆大,将目的打到这个上面来。

科举制的改革,那可不是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身为文臣,李善长和刘伯温显然要比朱元璋更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

科举制度出现于隋朝。

然后隋朝便以一个极其不可思议的速度灭亡了。

很多人都说这两者没什么关系,但真的如此吗?

科举制度可是从根本上影响了世家的利益。

在科举制出现之前,想要当官的方式是举孝廉,但能够被举孝廉的人,就没有一个是普通人。

科举制的出现,才算是真正为底层百姓提供了一条道路。

“敢问陛下,打算如何改革科举制?”

刘伯温小心翼翼问道。

他了解朱元璋。

现在朱元璋既然提出来了,那么心中必然已经打定了主意。

“咱打算从三个方面来做。”

“一,扩大录取的人数。”

“二,废除一次考不中就从头再来的条例,改成保留原本考中的功名,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往上考。”

“三,优待功名在身的考生,给予免税、免粮的优待。”

朱元璋满脸自信,出声说道。

他非常确定,自己这三点措施一出,大明读书人的数量必然暴增,到时候人才缺口自然就会得到弥补。

“这...”

李善长和刘伯温闻言皱起眉头。

现实告诉他们,朱元璋的改革确实可行,但是直觉告诉他们,其中有很大的风险。

“陛下,此事是不是再慎重的考虑考虑?”

李善长说道。

内心之中,他还是不想动科举制,至于人才缺口,可以慢慢想办法。

朱元璋闻言,眉毛一挑:“怎么?百室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若是有的话,不妨说出来听听。”

“臣...”

李善长额头冒出细密的冷汗,心中充满了苦涩。

朱元璋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权力欲望太盛了,从朱元璋的语气不难听出,他原本不善的处境,怕是更加的不容乐观了。

刘伯温也是心中一惊,将头埋的更低了。

“行了行了,若你没有更好的办法,就按咱说的这样做吧。”

“出了什么问题,咱担着。”

朱元璋不耐烦的挥挥手。

“是,陛下,臣等告退!”

李善长和刘伯温拱拱手。

朱元璋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们又还能说什么。

“哼!”

“咱早晚有一天,要废除丞相这个位置!”

看着李善长的背影,朱元璋眼神冰冷。

虽然说李善长这个丞相,并没有对他形成任何制约,但他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将来,凭什么白白将权利交给别人一部分?

现在他能压住李善长,那是因为他有能力,但他的子孙后代呢?

万一有个能力不行的,岂不是反受丞相的钳制?

那怎么能行!

...

坤宁宫!

马秀英正在与常氏、吕氏两位儿媳妇聊天。

“母后,十二弟真是深藏不漏,一上战场就活捉了王保保。”

“是啊,平常还真是没看出来,十二弟也太厉害了。”

“......”

常氏和吕氏一左一右,疯狂在马秀英面前夸奖朱柏。

东宫一行,让朱标彻底打消了对朱柏的忌惮,同时也证明了朱柏的品行。

无论是常氏还是吕氏,两人都是与朱标绑在一起的。

这样的情况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她们都对朱柏没有任何敌意。

尤其是。

朱标现在对朱柏十分信任,这样一来,夸奖朱柏,就有很大的概率在朱标心中加分。

“呵呵!”

“十二他这次就是运气好。”

马秀英满脸微笑,出声说道。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母后,你给我们讲讲十二弟小时候的事情呗。”

吕氏出声说道。

“这有什么好讲的,十二小时候调皮的很,我也是没想到,他能有这份本事。”

马秀英摆摆手,笑呵呵的说道。

“妹子,妹子...”

朱元璋的声音,从宫殿外传来。

“母后,父皇找你来了,我们就先回去了。”

吕氏听到朱元璋的声音,识趣的准备离开。

常氏闻言,也站起了身。

“行,回吧!”

马秀英摆摆手。

常氏和吕氏弯身作揖,转身迈步离开。

马秀英看着常氏和吕氏的背影,眼中闪过一抹忧虑。

常氏太单纯了。

吕氏心机太多了。

这样的组合,偏偏常氏是正妻,而吕氏是妾室。

“我看老大媳妇走了,你们聊什么呢?”

朱元璋走进来,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出声问道。

“没什么,就是随便闲谈,顺便夸夸十二。”

马秀英轻声说道。

“啧啧,心眼都不少,知道老大现在信任十二,都跑过来锦上添花了。”

朱元璋咂咂嘴。

“怎么?”

“你不乐意?”

马秀英挑了挑眉。

夸朱柏的话语,她虽然近来听得很多,甚至都有些腻了。

但谁若是敢在她面前说朱柏的不好,她绝对第一个不答应。

朱元璋心中一跳,连忙陪着笑:“妹子,你这多想了不是,十二也是咱的儿子,现在又帮咱抓住了王保保,咱这心中可是喜欢的很。”

“哼!”

马秀英轻哼一声,问道:“说吧?又遇到什么事情了?”

“嘿嘿,妹子,咱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你。”

朱元璋挠挠头,看着马秀英:“妹子,咱准备动科举制。”

“动科举制?”

马秀英皱起眉头:“这个事情你可要好好考虑妥当,科举制不是那么好动的,容不得出现丝毫差错。”

明眼人都知道,科举制是一个能够牵扯到过本的东西,轻易不能擅动。

“唉...咱这也是没有办法,大明现在到处缺人...”

朱元璋叹息一声,满脸的苦笑。

科举制的重要性,他比任何人都要清楚,但现在大明的问题,只能通过改革科举制来解决。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