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这一步,朱棣知道最担忧的情形终究还是发生了...
这个不成器的儿子,竟然真的要效仿自己,从侄子手中夺取皇位!
“逆子!”
“不行,绝不能让他继续这样下去!”
“明天就让这小子跟姚广孝去修行心性,哪怕是真出家当和尚或道士,也比以后**强多了!”
此刻朱棣已暗暗下了决心,他绝不能让老二这个逆子再肆意妄为了。
如今摆在朱棣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直接封朱高煦为王,然后强令他前往云南就藩,离得越远越好;
要么把他交给姚广孝,或许还能改掉他的性格。
【宣德元年八月,你觉得时机已然成熟,不能再等待朱瞻基在朝中站稳脚跟,于是匆忙在山东举兵!】
【然而你没有料到的是,你的举兵消息被你想争取的英国公张辅,直接禀报给了朱瞻基!】
朱棣读到这里,眼睛一下子瞪圆了!
哎呀!
这朱高煦是脑袋不好使吗?
你自己**就算了吧,居然还想让一个国公来配合你**,你是脑子让门夹了吧?
一位武将勋贵,已经达到了国公的地位,这是极限了!
可以肯定的是,英国公张辅的爵位再也不会提高了!
明朝从不封活着的异姓王,当年王常遇春与中山王徐达追加封王的荣耀,那也仅是在身后才有的,一共就这两个例外罢了。
所以,只要张辅稍有点理智,又怎么可能冒着杀头的风险陪着你一起玩命呢?
他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跟着朱瞻基的话,他是英国公!
要是协助你成功**,他依旧是英国公,但万一失败了,那就不仅是他自己人头落地,全家都得搭上!
只要是明白人都晓得正确的选项!
怪不得张辅转身就把你朱高煦给告了呢!
这不是给张辅多一次机会救自己,而恰恰是在害他啊!
【你的侄子朱瞻基派阳武侯薛禄率军前来讨伐你,大学士杨荣则劝朱瞻基亲自出征。
】
【你起初听到薛禄带兵前来,很是高兴,认为很容易对付,等到知道朱瞻基御驾亲征时,心里便开始害怕起来,因为你知道,这位大侄子可不是当年的朱允炆那个软弱之辈,而是跟随父亲经历过漠北战场历练的人物,堪称战马上皇帝!」
朱棣:“……”
这就完了?
你胆小就不该在这儿装样玩!
我们的圣明孙子来个御驾亲征,你就立马怕成这样?
这一波又把朱棣给气得说不出话了!
【随后,朱瞻基给你写了一封信,劝只要你交出挑唆谋反的人,就可以既往不咎,仍旧享受原来的优厚礼遇;不然一开战,你不旦会被擒,更可能是你的手下为了邀功将你绑起来投降!那时候你就只能追悔莫及了。
】
【讨伐大军的前锋到达乐安后,你递出了战书,约定次日清晨开仗。
朱瞻基的大军疾速推进,在乐安城北扎营,并对四门实施包围,还发射神机铳箭以震慑叛军,不顾众将反对再次将劝降信送进城内,而你依然不予理睬。
】
【此刻发生了一个你没预料到的情形——城中的叛军都想抓你献给朱瞻基。
打探到这一消息后,你非常惊恐,暗地里派人面见朱瞻基表示打算第二天出降,并得到应允。
】
这下可好,朱棣看朱高煦这一系列操作,直接被气得哭笑不得!
这哪是谋反啊?
这不是完完全全在给自己丢脸吗?
等等……
老二不会差到这种程度吧!
梦里看到的这个老二,按照原本历史发展线的老二,与现在他所认识的老二朱高煦,简直是两个人似的!
请知晓,尽管老二朱高煦的性格确如梦里那般,但他绝非蠢笨至极之人。
再者依其脾性,大概至死也断不会向朱瞻基低头称服吧?
此际,朱棣心中也陡生疑惑!
【那一夜,您将所有兵械与勾结文书尽数焚毁,翌日,朱瞻基转移驻扎至城南。
您原拟离城,却被王斌等劝止,仅佯装归返汉王府邸,实则暗循偏僻小径出城投诚。
】
【战败遭惩之时,诸多朝臣联名上表,意欲按律对您施以极刑。
然而朱瞻基未许,反把弹劾之折交予您览阅。
待您所密计之余孽悉数擒拿,朱瞻基豁免全城驻军之罪,改乐安州名为武定州,留薛禄与张本尚书镇守,并押送您举家回朝。
】
【回顺天后,朱瞻基削去您父子爵禄,囚于皇城西安门内,且亲撰《东征记》阐述平乱始末昭示百官。
】
【反叛主谋王斌被处斩首,合计伏诛者有六百四十余人,因纵恶隐匿罪致处死或戍边者多达千五百余人,流放偏远区域者共计七百二十人。
】
【后朱瞻基莅临查视已受监禁的您,反倒被您故意绊摔。
朱瞻基怒极,命侍从取三百斤铜缸罩于您身。
】
【您不甘伏诛,凭天生武勇竟将巨缸托起。
】
【朱瞻基继而令人在铜缸旁堆放木炭点燃,终将您活灼死于缸内,您的几位公子亦难逃一死皆罹害身亡。
】
【您即大明汉王朱高煦,那个希冀仿祖父永乐皇帝从侄儿手中夺取皇权,却反遭侄儿施虐烹毙的大明皇子!】
【朱高煦一生推演完毕!】
竟如此!
谁能想我们这老二最终落得这般境地?
且是被咱们这位圣明之后用此种惨烈手段煮杀?
此时此刻,朱棣顿感脑子一阵眩晕,一时无措不知作何反应。
然而梦境已然散尽,朱棣骤觉冷汗遍布全身,猛然自龙床上挺坐而起!
“怎会?老二竟被瞻基杀害!”
“万不可!绝不能容许此等事态发生啊!”
“糊涂老二,你不具那份才能,妄图效仿我做甚么?”
当下朱棣焦心不已,毕竟朱高煦为他最钟爱之子!
任其犯错再多,如此凄凉收场甚至后代不存的厄运岂是他能够坦然接受的?
“朱瞻基!你好狠辣!”
“这可是你的至亲叔父啊!”
此刻朱棣心中不免因朱瞻基之残暴冷血泛起些许寒意!
可……朱瞻基真的过错在先么?
回望梦中情景,大都源于朱高煦自身咎由自取的顽固执拗罢了!
朱棣立时起身,寝宫之中来回踱步,心思重重:该如何处置这对叔侄呢?
他不是朱元璋那般的刚愎之君,毕竟自己也是靖难之役从侄辈手中夺下江山!
只是他实在不愿看见己出子孙重蹈覆辙呀!
这便是报应了么?
他在子孙身上偿还曾造之过咎吗?
“来人!”
朱棣忽然大声唤喝。
“陛下,有何指示?”
在外值守的太监黄俨赶忙进前问道。
“速速派人去老二府邸,将这逆种立即传唤来见!”
经多番考量,朱棣仍决定先与朱高煦当面计较!
现下他只给朱高煦两条活路,一条随姚广孝修行修道!
另一条则赴藩就位,尽早远去不再生事!
至少以此可遏制其心性,防止再生异想酿祸殃及性命!
听罢朱棣命令,黄俨登时目瞪口呆!
这陛下半夜又发何疯?
宫门已然紧闭,要如何去叫人?
只见朱棣面色铁青,黄俨虽心存疑窦,但也不敢多言,心想这等差事还是交给锦衣卫办理为妥。
眼下纪纲那小子恰好当值。
“且慢,让纪纲前往,你速去鸡鸣寺将大师请到宫中来见朕!”
朱棣话音未落又改变了主意,顺带提到了姚广孝这个老和尚。
“奴婢遵命。”
黄俨连忙答应一声,快步退出殿外。
要知道纪纲可是锦衣卫的都指挥使,但他上面还有一位主子——三皇子朱高燧。
或许朱棣觉得老三适合管理锦衣卫之事,就把这部分事务交给了朱高燧掌管。
这样一来,纪纲不仅要听从皇帝之令,还得看朱高燧的脸色行事,满肚子苦水只能往肚里咽。
当听到皇帝命令他立刻前往二皇子朱高煦的府邸将其带到宫中时,纪纲一脸迷茫。
这位爷不是刚刚从天牢里放出来没多久么?这家人还真是不安分!
“大人,是否要知会三殿下?”
一名手下小声提醒纪纲。
“你没看见皇上有旨在此等着么?如果再去通报三殿下,恐怕黄花菜都凉透了!”
纪纲不耐烦道,“随便派人传个口信便足够,你等随我速去二殿下府上。”
对于朱高燧这个人,纪纲心里十分反感,这名手下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要不是他这么一说,纪纲说不定连派个人送信都不会。
就这样,一行太监和锦衣卫在深夜匆匆离宫而去。
此时朱高煦正专心修炼于书房中,凭借敏锐的感官,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对府外的任何动静都能立刻察觉。
当他发觉纪纲带领一队锦衣卫抵达门外时,立即就知道对方来了。
“这大半夜的,纪纲亲自登门?”
“倒是有趣!”
确认是纪纲无疑后,朱高煦眼中掠过一抹奇特神色。
果然不等人喊门,府门自行从里面打开。
纪纲正准备敲门,没想到门竟然开了,不禁愣住。
这是凑巧?还是知道我们会来?
抑或是深夜还有人要出门?
迎出来的是谁,还能有别人么?
“纪大人,今晚什么风吹您到这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