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
皇孙朱允炆正在读书,教他的先生是他的外公吕本,也是当朝的吏部尚书。吕本这个先生,还是皇帝朱元璋亲选的,因为他是当世大儒,在士林中很有威望,还有他是太子妃吕氏的父亲,也方便在东宫行走。
今天,吕本带了两个国子监太学的学子过来,给朱允炆陪读。这两人都是太学中的佼佼者,都拜在了吕本门下,一个是齐德,乃本地大族齐家的大公子;另一个叫黄子澄,自幼师从欧阳贞学习,素有才名。
“齐公子,应天府乡试第一,我早有耳闻,才名震动京城呢。”朱允炆一笑。
“皇孙殿下过奖了。”齐德一拜。
朱允炆年纪虽小,但气度从容,他目光落在黄子澄身上,眼中满是欣赏:“你就是黄子澄?我看过你的文章,《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说着,他还背了其中一段:
治道隆于一世,政柄统于一人。
夫政之所在,治之所在也。礼乐征伐,皆统于天子,非天下有道之世而何哉?
昔圣人通论天下之势,首举其盛为言,若曰,天下大政固非一端,天子至尊实无二上,是故民安物阜,群黎乐四海之无虞;天开日明,万国仰一人之有庆。主圣而明,臣贤而良,朝廷有穆皇之美也;治隆于上,俗美于下,海宇皆熙皡之休也。
“我深有同感。”他目光扫过,“以后,还请两位多多指教。”
“为皇孙殿下效劳,是我们的荣幸。”齐德和黄子澄一拜。
一个时辰后,从东宫出来。
吕本走在前面,齐德和黄子澄跟在他身后,吕本看了眼齐德问:“今天你有些心不在焉,出什么事了?”
“倒不是什么大事。”齐德皱眉,“前两天我的车夫被杀了,那个人是鱼龙帮新帮主,这个人杀了鱼龙帮前帮主,掌控了鱼龙帮。”
“江湖武夫而已。”吕本不在意,“你们齐家难道还解决不了?”
“今时不同往日啊。”齐德苦笑,“陛下都说了,大明朝是与百姓共天下,而不是我们士大夫,我们齐家是应天城本地豪族,木秀于林呀。”
吕本听了,深深皱眉,低声道:“等将来太子登基,一切都好了。”
……
五爷粮铺。
朱元璋又来进货了,上次带回去的辣椒,土豆,西红柿这些都吃完了。他让御膳房去采购,采办的太监回来说,根本找不到辣椒,土豆和西红柿这些东西。
他只好来五爷粮铺。
身后跟着的是另一批锦衣卫,都是来放血的。
锦衣卫在心中大骂朱五爷。
这特么绝壁是妖怪,哪有正常人不要银子,要血的?
“老弟,你们家干什么的?消耗这么大?”朱五爷疑惑问。
“五爷,实不相瞒,咱老家是凤阳,早年我加入皇帝陛下的义军,多少立了点功,现在是大都督府的都督佥事。”朱元璋摊手道,“一大家子都在京城,几十张嘴,吃的多啊。”
朱五爷一听,眼中闪过狡黠。现在他虽然掌控了鱼龙帮,但是鱼龙帮要发展,还缺少衙门的助力,要是衙门中有个人暗中支持,那就好办事了。
“来来,老弟,陪老夫喝几杯。”朱五爷热情道,“你要的菜,我让曼儿去准备。”
朱元璋求之不得,跟着朱五爷来到院子中,对坐慢饮。三杯酒下肚后,朱五爷昏昏的了,道:“当今陛下的官,不好当啊,胡惟庸案死了不少人吧?你可得当心。”
“都是该死之人。”朱元璋哼一声,“他们背叛陛下。”
“老夫听说牵连甚广,你就不担心?”朱五爷问。
朱元璋也是有些昏昏的了,又猛饮一杯酒道:“咱了解陛下,知道陛下要干嘛,只要不触及陛下危险区,就不会有事。”
朱五爷不屑的摊了摊手:“皇帝杀胡惟庸,是为了废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加强皇权,明眼人都知道啊。”
“呵呵,世人都目光短浅啊。”朱元璋眼中带着不屑,又有些自得,“陛下不光光是为了废除丞相制,陛下说过,大明是与天下百姓共天下,而非士大夫。”
“这有啥关系吗?”朱五爷疑惑。
朱元璋有喝一口酒,长叹一声:
“陛下口中的百姓,那是真正的百姓,而非地主,豪族,因为陛下自己就出身普通百姓。他只是想让天下百姓都有口饭吃,可这何其难?”
“千年来,诸大姓聚族而居,前后百余家,环数百里相接。他们还累世仕宦,盘根错节。除了这些大族,还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地主,说起来,天下是他们的,他们占据了大部分田地。”
“你可知,有富商沈万三,田产遍吴下;丹徒曹定,占田万余亩;义乌巨室娄土祥,仅食客就养了数十人。”
“这些豪族世家,财力雄厚,上足以持公府之柄,下足以钳小民之财。所谓的士大夫,读书人,只不过是他们的代表而已。”
“哼,司马氏善待士人,赵宋王朝百年养士,最后苦的,还是天下百姓。而咱……咱们的皇帝陛下,他要打破这些!让百姓有口饭吃。”
朱五爷楞了,他没想到一个胡惟庸案,里面竟然这么复杂。
……
Ps:第4更!!一天保底6更,万字!今天只要满500鲜花,50评价票就加一更,现在鲜花279,评价票看不到,满50才能看,兄弟们求数据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