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明灭亡,更多的是解脱(新书求收藏)

换源:

  紫禁城,乾清宫广场。

朱棣嘴角抽动,显然心里极不平静。

又来?

又是这样?

昏君又尼玛在位四十多年。

其中三十多年不理朝政。

大明到底怎么了?

“朕以为朕足够努力,便可以让后世子孙长治久安。没想到一个朱祁镇便让朕的努力付诸东流,从此之后国朝起起伏伏,命运多舛。”

夏元吉再次站了出来。

“陛下,须要做出改变了!”

“唉,朕只有两年时间了!”

这个答案胜过一切。

难道朱棣心里不想改吗?

当然想!

只是怎么改?改成什么样?

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

【朱翊钧死后,太子朱常洛继位,年号泰昌。】

【作为长子,他从小不受父亲待见,19岁才被立为皇太子。】

【好容易熬到父亲驾崩,上位后却开始沉迷女色,仅仅十天就重病不起。】

【连续服用两颗红丸之后,朱常洛就暴毙了,当了28天皇帝,因此也被称为一月天子。】

“他奶奶的!”

“都是些什么货色?”

“这种人也能当皇帝?”

“28天!28天呐!”

朱棣暴跳如雷,嘶吼的声音响彻整个乾清宫广场。

太子朱高炽在位十个月已经够过分了。

这个尼玛更过分。

28天就驾崩了。

这是对朝堂对社稷对天下的不负责任。

“朕怎么会有如此不争气的后辈子孙,难道这是老天给朕的惩罚吗?”

朱棣仰天长叹,泪洒长空。

杨荣等臣子噤若寒蝉。

他们同样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些后世之君距离他们有百年之遥。

唯一能做的便是从根上杜绝此事。

若是朱棣再年轻十岁。

没有人怀疑他会痛下杀手。

【朱常洛暴毙后,朱由校上位,年号天启。】

【他是不爱江山爱木头的鲁班大师,痴迷于木工。】

【他还是昏庸无道的文盲皇帝,重用宦官魏忠贤牵制东林党。】

【就在朝局稍有好转,朱由校落水染疾,在说完一句吾弟当为尧舜后,便病逝了,享年23岁,在位七年。】

命运还是没有饶过大明。

朱棣已经习惯了。

若是出个在位时间长的明君,他反而不适应了。

虽然有隆庆开关和万历中兴。

朱棣却是认为,自己的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后。

大明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衰弱期。

能够长时间保持经济上繁荣昌盛,军事上一支独大,才叫真正的盛世王朝。

无论张了多少张嘴,朱棣都洗脱不了篡位者的命运。

所以他才要证明自己不比建文差。

甚至比建文那个小兔崽子强上千倍万倍。

大明的发展,他不满意。

极为不满意!

【朱由校驾崩后,其弟朱由检继位,年号崇祯。】

【他在位期间勤勉政事,生活节俭,但是性格多疑,良臣得不到重用,再加上内忧外患,天灾连年。】

【大明王朝走向了灭亡的边缘,朱由检本想做中兴之主,却成了灭国之君。】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京城,朱由检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给了明朝一个体面的结局。】

【自此,存在了276年的大明王朝就此灭亡!】

看到这里。

朱棣并没有愤怒,也没有暴跳如雷。

更多的是解脱,是难以言表的失望。

唯一欣慰的便是大明国祚接近三百年。

剩下的都是糟心!

皇位传到太孙朱瞻基那里不过几十年而已。

剩下的两百年,大明都是在混乱中度过。

这跟朱棣对圣朝的想象完全不一样的。

他之所以连征漠北。

是想要大明海晏河清。

未来的大明政治清明,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实际上的大明。

与他所想简直天差地别!

后世皇帝多短寿。

到底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太子朱高炽的问题。

就在此时,天幕变换画面,浮现出一行字。

【明仁宗朱高炽10个儿子的结局!】

【皇长子朱瞻基:明宣宗,生母诚孝昭皇后张氏,在位十年,成绩显著,因早逝引发争议(野史称服丹药中毒或纵欲过度)!】

【皇次子朱瞻埈:生母李贤妃,封郑王,性格暴戾,多次杖杀下人,62岁去世,谥号“靖”。】

62岁去世?

瞻埈孙儿倒是长寿。

只是性格暴戾,且不是嫡出,就算废太孙,也轮不上这家伙。

朱棣稍稍安心了一些。

不都是早夭就好。

看来并非太子原因。

只是可惜了。

瞻埈孙儿的寿数若是能给太孙就太棒了!

此时东宫的一处院落中。

朱瞻埈没来由的打了个哆嗦。

【皇三子朱瞻墉:生母诚孝昭皇后张氏,封越王,34岁早逝,无子国除。】

朱棣暗暗摇头。

此为嫡子,可惜早夭。

34岁还无子,更是没资格继承皇位。

【皇四子朱瞻垠:生母李贤妃,16岁未封王即早逝,无嗣。】

【皇五子朱瞻墡:生母诚孝昭皇后张氏,封襄王,两次拒绝帝位(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病危时),73岁寿终,谥号“宪”。】

朱棣眼睛微眯,死死地盯着天幕。

对于孙儿朱瞻墡,他的印象并不深,也只见过几面而已。

他的孙子太多,不可能每个都熟悉,只有朱瞻基除外。

此子为嫡子。

竟还两次拒绝帝位,看来能力还是不错的。

朱棣不动声色,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情绪。

他偷偷看了一眼群臣。

发现每个人眼中都闪过一抹精光。

不过,这些老狐狸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

似乎天幕中的内容没有引起他们任何波澜。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