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朕只有两年时间了(新书求收藏)

换源:

  【建文元年,朱棣诛杀张昺等人,命张玉、朱能率兵连夜夺取了北平九门,控制了北平的局势。】

【随后,朱棣以遵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之名誓师出征。】

【一场四年之久的内战正式爆发,史称“靖难之役”。】

天幕娓娓道来,朱棣君臣静静地看着。

虽然事情过去了二十四年,但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样。

如果朱允炆继位之后没有撤藩,或者温和撤藩。

他还会发动靖难之役吗?

杨荣也看了一眼这位雄才伟略的永乐大帝。

若是朱允炆还是皇帝,做的会比当今陛下好吗?

【靖难之役爆发之后,朱棣很快攻下了居庸关、怀来、遵化等地。】

【由于朱元璋晚年大肆屠杀开国功臣,以至于朝中竟无将领可派。】

【建文元年八月,朱允炆启用65岁老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朱棣,但被朱棣战败。】

【朱允炆又任命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取代耿炳文,最终同样战败。】

【建文二年九月,朱允炆改命盛庸取代李景隆,于次年再次败给朱棣。】

【建文四年正月,朱棣挥师南下,连破何福、平安大军,并拒绝了朱允炆乞地求和的要求。】

【同年六月,朱棣取扬州直逼南京,谷王朱穗与李景隆开金川门投降。】

【南京陷落,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拜谒孝陵后在奉天殿继皇帝位。】

【继位后,他革除建文年号,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为永乐元年,从此开始了他长达二十二年的统治!】

朱棣原本还带着淡淡的微笑。

听到天幕的最后一句话不禁大惊失色。

现在是永乐二十年。

他的统治时间是二十二年。

也就是说,他只有两年左右的时间了!

马钰看到朱棣的脸色变了,腿不由得一软,噗通一下跪了下来。

“陛下!此妖言惑众,陛下万不可信!陛下乃千古第一圣君,当统御万年!”

杨荣几人的脸色也变了。

但他们万思不得其解。

天幕说朱棣五征漠北,又说他在位二十二年。

剩下的两年时间。

来得及两次北征吗?

朱棣怔了半天,才叹了一口气。

天幕是否真假,他心里明白的很。

“陛下!”

杨荣几人也同时躬身。

朱棣摆摆手。

“无妨,朕可以接受!只是朕还有些不甘,北元残余势力仍在,大明边境不稳,百姓还没有达到安居乐业的程度。”

“陛下心系大明百姓,臣等不胜惭愧!”

杨荣几人跪在地上。

他们忽然发现。

心中那个永远不言老的大名皇帝陛下,背竟是有些佝偻了。

朱棣笑了笑,温和的说道。

“都起来吧!也许太子是对的,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朕只是想用这残破之躯,最后为大明做些什么。一时的穷兵黩武换来大明五十年甚至一百年的太平,是值得的!”

杨荣砸吧砸吧嘴,还是没有说话。

他总不能说,太子和太孙殿下会完成陛下遗志的。

【继位之后,朱棣大肆诛杀建文时期的朝臣,方孝孺及其宗族门生873人被诛杀,黄子澄、齐泰等皆被诛杀灭族。】

【为了巩固皇权,他恢复了被废的诸王王爵,对各藩王大加封赏,但也意识到藩王集团对皇权的威胁。】

【朱棣还恢复了朱元璋时期被废的锦衣卫,又设立东厂。厂卫机构的设立,使朝廷的侦查工作日益严密。】

【宦官集团被引入参政,甚至出任军队要职,开创了内臣干政的恶劣先例。】

东宫别院。

朱瞻墡看的很仔细。

朱棣虽然是一代明君,但还是有时代的局限性。

他意识到藩王对皇权的威胁,却没有意识到藩王是大明的累赘。

几十年也许看不出来。

大明末期,朱姓宗族的人数超过两百万,朝廷每年被宗室都要吃垮了,连兵饷都发不起。

福王朱常洵拥有河南近十万公顷的土地,云南沐王府几乎拥有云南百分之44的土地。

地方财政收不上来,还要拿出千万两以上银子养宗室。

这样的大明,不亡才怪!

宦官的权势也是由永乐朝之后开始得。

朱棣的靖难之役得到过太监的帮忙,所以他对太监非常信任,给予了他们很高的地位。

如果没有王振,也许朱祁镇还不会成为瓦剌留学生。

除此之外,大明还有刘瑾、魏忠贤等权宦奸宦。

至于继位人选的问题,朱棣跟朱元璋是一样的。

只是朱元璋信任的是太子朱标。

朱棣信任的则是太孙朱瞻基。

朱瞻墡的这个便宜大哥自小被朱棣养在身边,独自享受着永乐大帝的宠爱,所受的教育也是帝王教育。

所以朱瞻墡兄弟们才会如此低调。

一旦崭露头角,容易被朱棣怀疑,也会被朱瞻基猜忌。

当个逍遥王爷不香吗?

免得日后朱瞻基登上帝位后遭到清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