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 督察院

换源:

  皇帝连话都不说了?

那岂非……

群臣眼看这情况,知道进行不下去了。

不仅从头凉到脚,更开始担忧自身安危。

“那该如何是好?”

“皇上若是追责,我等就是九死,也难以平愤。”

“詹大人,您拿个准吧,我等一定配合!”

在一众乞求声中,詹微无奈起身,威风气息不在。

他看也不看李澈,朗声宣读决定:“案件先做暂停,待我请示上位再说。”

随后扶正乌纱帽,一脸严肃地挥袖离去。

片刻后。

后堂内。

珠帘声响起,朱元璋仍旧一动不动。

詹徽观察情况,除了有点紧张,看不出其他端倪。

他刚想行礼,就听一声怒喝。

“詹徽,你好大的胆子!”

还是圣上那熟悉的味道。

一瞬间,詹徽浑身发麻,两腿一软,像是面条似的掉在地上。

此时。

朱元璋已经冷静下来,脑中还在嗡嗡作响。

“李澈满口胡言,唱衰我大明盛世。

尔等,不加以遏制,还助其威风?

何不解开枷锁,直接放任他离开?”

朱元璋声音不大,但听在詹徽和朱允炆耳中,却无比刺耳。

“不仅丢了审案第一问,还让李澈牵着鼻子走,咱脸面往哪儿搁?”

“让人黄子澄把你的活干了,显得大明朝堂无人可用,咱大明脸面何去何从?”

“小小李澈咆哮会审,满堂文武支支吾吾,咱日后何以立威!”

朱元璋声音落下。

又是三连问。

詹徽又是无话可说。

但来之前他就做好心理准备了,一场呵斥在所难免,于是硬着头皮应答。

“臣自知有罪,心中惶恐不安,因此特来安抚陛下。

此人诡计多端,黑的也能说成白的,陛下大可不必把小人谗言放在心上,安坐后堂即可,让臣等制伏他。

毕竟李澈言辞犀利,而且……什么都敢说。”

詹徽答复的时候,几乎血脉喷张,嗓子眼都是堵的。

实际上。

他怕三司会审落败,那会影响到自身仕途。

可他更怕朱元璋耐不住性子,活活被李澈气死!

倘若陛下暴毙,在场官员根本逃不了干系,势必会被秋后算账。

不过看陛下现在的样子,气死是不太可能了。

但也许会直接砍死李澈,贤良名声保不住了。

“忍耐?”

“你让咱忍耐?”

干出这样的政绩,好意思还让咱等等?

詹徽硬着头皮道:“陛下知道的,您亲口下令,手持《洗冤书》者,任何人不得下手伤害,直到案件水落石出。”

“您这样,会让您的形象蒙灰,日后再想挽救也难办啊……”

朱元璋当然记得自己说过的话。

正因这番金口玉言,他才一而再放下手刃李澈的想法。

可现在,他是真有点不想忍了。

连标儿的事情都敢捅出来,谁知道接下来还有多少篓子?

还有这个詹徽。

本以为他才智过人,懂得体察圣意,是个可塑之才。

但经过行刑和三司会审后,他已经彻底改观了。

小小李澈都治不住,日后何以率领文官,辅佐允炆?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满腹邪火再难压住。

“难办?”

“那就都别办了!”

朱元璋冷笑一声,掀翻桌案。

那脚飞踢匪气冲天,墨汁撒了詹徽满头满脸,吓得他不

敢动弹。

许久未见陛下发这么大的怒气。

还是冲着自己。

“陛下息怒,臣所思所想,皆为大明啊!”

朱元璋径直无视老臣呼喊,甩袖坐下。

“尔等一群废物,口口声声为了大明,谁能掏出心肝来证明一二?”

话音刚落,詹徽吓得呆愣在地。

朱元璋之怒,还不止如此。

“罢了,问都问不明白,你带李澈下去,不必你上了。

咱明日亲自审!”

殿中。

詹徽的墨水还没擦干净,但他也顾不得在同僚面前的脸面了。

他满脸官司,宣布明日再审的消息。

“什么?”

“听了这番实话,皇帝不杀我?”

李澈一句话,惹得众人从震惊中回神,几乎要把李澈盯到死。

李澈却毫不在意那些注视,稍加思索,幡然醒悟。

“死掉的朱标,原应是朝廷的黑色禁忌。”

“这些人之所以不审,不是不想,怕是不敢吧!”

确定想法后。

李澈露出遗憾的神色。

得,今儿又没死成。

这詹徽也是个孬货,一碰到朱标的话题就避之如毒蛇,生怕沾上荤腥。

不就是朱标死前,也因为跟詹徽争辩,起了争执。

当时,朱标恶疾缠身,仍要与詹徽凯旋。

谁料,病鬼索命极快,一日便呜呼了。

因此也有人猜测:太子朱标是被詹徽气死的,否则小小风寒岂能要命?

估计詹徽也想逃避不谈,省得被有心之人过度联想。

“那明日还是你审我么?”李澈没心没肺地问道。

“你!”詹徽一看他那样,气不打一处来。

“明日自有你好果子吃!”

“带下去!”

一声令下后。

李澈被带了下去。

但这次并没有再回诏狱。

借着雾蒙蒙的月光,李澈依稀看清“督察院”三个字。

随后,仍是黑乎乎的屋,四四方方的石墙。

当啷!

李澈的枷锁被卸掉,推入牢狱深处。

进了督察院,虽然不必经历酷刑,但距离死也不会太远。

忙了一天的李澈,无暇想那么多,靠着墙睡了。

……

“允炆,你还有话没告诉皇爷爷吗?”朱元璋淡淡问着,声音里听不出情绪起伏。

“没有啊,孙儿一向知无不言的。”朱允炆面露迷茫,不知道朱元璋这话是何用意。

“那就行,下去吧。”

“好,孙儿告退……”朱允炆迟疑道。

望着离去的身影,老爷子双眉紧皱,目中恨戾骤起。

“废子,废子……”

“满嘴荒唐言,还不肯说实话!”

“黄子澄分明是他的人,无缘无故提及藩王,诱使李澈口出狂言。

难道不是允炆忌惮,想假借他人之口。

好削藩么?!”

连向来仁义的允炆都如此。

怕不是有削藩想法的皇子贵臣们,不在少数!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