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 独夫

换源:

  他做不到说服每个人。

他允许官员一叶障目,但可惜全场没人真把洗冤书听进去。

但有些话,再难听,也得说啊。

“三大罪啊!杨大人辛苦编排一夜,连累您了。”

“呵呵,但这三错从何而来?”

“看过洗冤书么?”

杨靖早料到李澈想歪曲事实,再拍惊堂木。

“白纸黑字写着,你还想抵赖?”

李澈看着四周权臣,一脸落井下石之相。

心里估计认定审问必胜。

一众锦衣卫持刀并立,只需朱元璋一声令下,寒芒出鞘不带含糊的。

正常人见此场景,估计都要吓瘫了,只求陛下给个痛快的。

而李澈,不必如此。

脑海之中【舌灿莲花】激活后,令他如有神助。

初次使用时,技能熟练度还只是5℅。

经过昨晚突击夜审后,技能熟练度突飞猛进,达到15℅。

到此刻。

超过30℅了!

果然嘴皮子就像刀,越磨越灵光。

他目光带着无畏,迎上正春风得意的刑部尚书。

一字一句,语速如珠落:“什么叫替胡惟庸喊冤!”

“第一,我是提到宰相制之废除,不该操之过急,陛下铁腕铁拳,必致后世大明君主自食恶果。

我只说预设,且摆事实,说道理,这也叫为胡惟庸喊冤?”

“第二,自古钱币有两面,你只说反面,不提贤相,不是无意,就是蔫坏!

陛下只见收回相权,好助长皇权。

但君不见,自古宰相存在,不为分权,而是协助。

没了宰相,事情谁来帮?统筹谁来做?

他老人家日夜耕耘,衣带渐宽,也只能处理千余件。

陛下迫切想经营好大明,不惜事事躬亲,但每日面临的大事小情,何止千百件……”

“试问一下,陛下如今身体康泰,能做到眼光独到,理顺政务。

可后世君王呢?

纵观历朝历代君王,出色者终归是少数。

能达到文治,已经难得。

若是再像陛下这样,兼具文治武功、震慑各级官员者,十个手指头能数出来。

难道要指望每一任继任帝王,都达到陛下的水准么?”

一时间。

众人沉默不言。

从神情上看,明显是听进去的。

要论当今陛下的功劳,光是灭元统汉,足以位居帝王榜前列。

说句千古一帝,真的不亏。

再说立朝开国,陛下创下多条新例,严打贪腐,着实让百姓爱戴。

但看似恣意的背后,是多少个熬夜躬亲拼出来的?

陛下那样强壮的身子骨,受伤后还冲向沙场的铁血汉子,足以证明体格强健。

此等男儿,不应该是现在这样满鬓花白的样子。

只因一点。

陛下雄才大略是真,被大明政务拖垮身子,也是真的!

试问一下朱允炆能做到么?

百官的沉默,已经给了答案。

朱允炆仁德有余,又自幼在宫中成长,当个守成之君问题不大。

可要说超越他爷爷……

那估计得再投胎几次。

别说超越。

就是追平,哪怕达到百分之一,也算太孙完成皇爷爷嘱托了。

没了宰相协助,太孙距离达成千秋万世的目标,又远了

不止一步。

李澈想说的,还不止是如此。

“正所谓一步慢,步步慢。”

“看似宰相消失,实则政务堆积如山。”

“猛兽尚且群居捕猎,以保证族群生养顺利,何况是治理一国,岂能全部交到一人手中?”

“第三,我从未否认陛下功绩。

他一路坎坷,自民间崛起,谁人听了都要竖起大拇指。

陛下镇压逆党,自然无错,想守护大明江山正统,我辈何须谏言。

可救济斯民有目共睹,暴戾过度也是事实。

陛下动辄灭人全族,不听劝谏,只爱一条道走到黑,即便此刻不是独夫……

也怕也离独夫不远了。”

李澈口中振振有词,让杨靖先是皱眉。

在听到李澈夸奖陛下,以为他想亡羊补牢。

可谁知道。

这不过是,另一种诡计!

杨靖心中暗道:“他倒是挺难杀的。”

其他官员,均倒吸一口凉气。

经过两天审问,从断头台临危逃脱,又被高强度审问,李澈还能说得纹丝不乱,实在有点韧性。

能在短时间内措辞这么多,脑子转得也算快。

但那句独夫……

如此犯上,皇上还能容忍?

……

后阁。

审问过程的字字句句,朱元璋和朱允炆都听见了。

一提胡惟庸,朱元璋脸色明显不对。

尤其是宰相制度操之过急。

“皇爷爷,他又骂您!”朱允炆不信,皇爷爷不想杀了李澈。

刚才的一幕幕,别说死一次。

诛十族都是轻的!

朱元璋肉眼可见的脸色变红,每一句都在他脑海中翻来覆去,甚至过目不忘。

但是。

偏偏李澈所言,除了独夫之外,句句属实。

朱元璋心里清楚。

别说朱允炆,纵观孙辈子嗣,能看大用得没几个。

真把这样一个国家交下去,他肯定不放心!

想到这里。

朱元璋拦住了太孙。

“不,让他说。”

在朱允炆震惊目光中,前厅的对话还在继续。

……

“你胡说八道!还敢说陛下是独夫,给我拿下。”

杨靖最先恢复理智,欲给李澈来点狠的。

但锦衣卫却用眼神示意,将他拦下来了。

此时。

李澈也如有神助,继续说道。

就在这时。

人群中,齐泰缓缓走出。

他向来沉着,如螳螂捕猎。

而侃侃而谈的李澈,无疑给了齐泰绝佳下手机会。

“够了!”

齐泰此声刚出,吸引众臣目光。

齐泰单手负背,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

他深知,以后的天下,势必要传到朱允炆手中。

若此时留下深刻印象。

日后的飞黄腾达,就指日可待了。

“你口口声声不该废宰相,去中书;将陛下英明决策贬为祸国殃民之策,究竟是何居心?”

“表面上看,你尊重陛下,却又不遵圣意,目的只有一个……”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