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辉祖次日清晨早早醒来,洗漱后在丫鬟的帮助已经穿上了昨天徐达带回来的军甲腰牌,随便吃了几口饭就独自前往城外十里的大营。
来到京师大营门口,查验身份后,在一名士兵的引领下进了大营内,营中有着一片繁忙的景象,士兵们有序地列队操练,挥舞着训练他们的武器,刺耳的咆哮声和器械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震撼着徐辉祖,这是在后世永远无法感受到的场景。
“到了,你自己进去吧!”来到一处营帐,士兵和徐辉祖交代一声便转身离开。
徐辉祖掀开门帘走了进去,只见营帐内一五大三粗的汉子正和另外几名小旗交谈着。
“标下徐辉,拜见总旗”
“噢,你就是徐辉吗?”在朱元璋的要求下,除了传旨时在场的几位外,他人并不清楚徐辉祖的身份。
“正是标下”
“嗯,我是你的上司孙越!”紧接着孙越便向徐辉祖介绍起了在场其他的几位小旗。
一阵寒暄过后,徐辉祖和几位小旗纷纷离开去找寻自己帐下兵卒所在。
来到一处军帐,徐辉祖揭帘而入,帐内十人赶紧起身朝着徐辉祖行礼。
经过简单的介绍后,徐辉祖那是相当满意,这十人就差在脸上写下自己是精锐之士,百战老兵了。
其实徐辉祖不知道的是,这十人正是朱元璋下令让二虎给徐辉祖安排的精锐,以免徐辉祖在战场上发生意外。
此时的中军帐内
“徐帅,这小崽子昨日竟求着皇上让他也参军入伍,还要和辉祖一起大杀四方,皇上被他缠的头疼,便同意了他的请求”说话之人正是李文忠,而此时的李景隆正灰头土脸的跪在二人面前
“嘿,徐叔叔,您是没看见昨天辉祖在大本堂挥斥方遒的场面,说的那宋老头儿无言以对,侄儿我也是热血沸腾巴不得砍两个蛮子助助兴”
“闭嘴,休要胡言乱语,徐帅,就让他去辉祖帐下当个小兵吧,辉祖这孩子打小就稳重,跟着他我放心!!”
徐达安抚了李文忠几句后,目光凝视着李景隆道:“战争不是儿戏,那你便跟着辉祖吧”
待李景隆走后,李文忠和徐达交谈几句便离开了中军帐。
...
刚刚结束操练的徐辉祖等人,正在营帐内休息,门帘处突然钻出一个脑袋,来人正是李景隆。
“标下李九江参见徐小旗!”
“嗯?”
徐辉祖看到李景隆也是不由一愣,随机起身拉着他出了营帐寻了一处偏僻处问道:“你怎么也来了?”
“嗐,本来我就巴不得早点参军,奈何我父亲不允,这不昨日借机求了皇上恩典,我父亲跟徐帅商量让我跟着你,我这不就赶紧来报道了嘛!”
徐辉祖闻言也是抚额一笑,后世对李景隆基本差评,其实李景隆也算是熟读兵法,从小习武身手并不弱,至少这份勇气已经远超大部分同龄人。
“那你便跟着我吧,刀枪无眼,战场上一定要多加小心,我可不想回头曹国公来找我拼命”
“得嘞,标下听令”李景隆嬉皮笑脸的样子差点让徐辉祖忍不住梆梆给他两拳。
元惠宗北逃后一直逗留在明朝边境附近,并两次发兵试图夺回大都复辟,去年六月又迁都应昌,对大明已经形成了军事威胁,为此次北伐根本原因。
回到营帐后的徐辉祖简单介绍了一下李景隆后便闭目沉思,按照史记记载,此次大明建国后发动的第一次北伐,两路大军大获全胜,父亲与王保保对垒中倒也有些许波折,而曹国公所率的另一路大军倒是一路横推过去。
...
第二天,整个京师大营气氛严肃,二十万大军集结于校场,随着徐达等人的站前动员结束,大军一分为二,由徐达和李文忠各自领兵十万分头出发。
徐达所率部队从潼关出西安后准备直取定西。
...
经过十日的长途跋涉,大军出西安向着定西进发,位于大军之首的便是前军先锋营,先锋营统领胡德济不断派出斥候小队关注着周围的情况。
“第十小队,你等由此向西南方向三十里处侦查”
“遵命,兄弟们上马出发”收到孙越传令的徐辉祖当即大喊一声,众人齐刷刷的翻身上马出发。
一路上徐辉祖略显沉重,遇到敌人自己会不会受伤之类的想法充斥着脑海。
行进了陌约三十里,路上并没有遇到任何敌军,正准备调头回营时,徐辉祖突然“吁”的一声。
紧接着摆手令队伍停下,仔细侧耳倾听,隐约听到右手不远处的小路上传来一阵密集却微弱的马蹄声。
“九江,你听到马蹄声了吗?”
闻言李景隆竖直耳朵仔细听了会儿后摇摇头。
徐辉祖目光又看向其他人,皆是摇头,耳中的马蹄声越发清晰,徐辉祖当即下令:
“全体下马,隐蔽埋伏,做好战斗准备!”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