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养军队的花销简直如流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林青宇启动的金华农业产业园项目虽然大获成功,可是依靠农业发展军事这条道路还是显得捉襟见肘,后劲不足。
于是乎,林青宇又打起了玻璃的主意。
要知道,这玻璃的生产工艺可远没有生产钢铁复杂。
具体说来,生产玻璃制品大致需要三个步骤,既:原料准备、熔融和成型。
生产玻璃的原料主要包括石英砂、碳酸钙、硅酸钠、硅酸钙等。
这些原料需要经过精细的筛选,以确保玻璃的质量。
原料经过准备之后,将其熔融在高温炉中熔融,熔融后的液体称为玻璃液。
玻璃液经过熔融,还需要将其进行成型,一般采用浇注、抛光、切割等工艺来完成成型。
成型后的玻璃需要经过冷却,一般采用风冷或水冷的方式,以便达到所需的强度和硬度。
玻璃成型后,还需要进行质量检验,以确保玻璃质量达到要求。
最后,经过检验合格的玻璃需要进行包装,以防止玻璃在运输过程中损坏。
玻璃的生产工艺并不算太过复杂,可是这种东西在大明朝却鲜有人知,绝对算得上稀罕之物。
尤其玻璃的可塑形性很强,完全可以制作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或者餐厨用具。
比如茶具,水杯、餐碟、各项摆件等等,不仅美观而且上档次,视觉效果甚至超越价值连城的翡翠和玉石。
林青宇觉得用玻璃生产这些物件一定能够打开市场,挣那些达官显贵们的钱。
毕竟玻璃这种玩意虽然不值钱,可是别人却不知道这其中的玄机。
再加上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这玻璃在整个大明境内,也就只此一家,别的地方根本没得寻觅。
于是乎,林青宇用开农场赚来的钱又兴建起一家玻璃工厂,专门生产一些工艺精妙的玻璃制品。
很快,第一批货就已经生产完工...
林青宇拿起一支玻璃工厂生产的玻璃茶杯反复把玩着:
“这工艺简直绝了,完全媲美后世的生产工艺,肯定能拿来挣钱,而且能卖个好价!”
林青宇一边拿着自己的作品,一边心里暗暗想着,到时候这玻璃被往拍卖行的展览台上一撮,还不得把一众达官显贵给看傻了?他们一个个见多识广,可是谁见过这个?
哈哈哈,简直想想林青宇都忍不住笑出声音来。
“二狗,咱这两天要出趟门,你跟着俺一同前往!”
“大人,咱们去哪啊?能不能先支会咱刘二狗一声,咱也有个准备,免得到时候抓瞎呀!”
听刘二狗问自己这次出门要去什么地方,林青宇的脸上微微一笑,似有什么秘密,随即又微微带笑的回复道:
“南京,咱们去南京,本指挥使要带你见见大世面!”
要说这个刘二狗,他可是林青宇金华练兵的铁杆粉丝,一直是林指挥使的小跟班小迷弟。
从当初的百余民兵,到追随戚继光抗倭,再到现如今的两千精锐之师,他刘二狗都忠心耿耿的跟在林青宇左右。
“二狗,这回咱升官当了指挥使,你小子有啥要求不?先给你整个百户当当,你不会嫌弃官职太小吧?”
林青宇的话简直让刘二狗一脸吃惊。
要知道,刘二狗这小子不是不想当官,而是这官当的太突然,他一时还有点不太适应。
于是这小子不由自主的开始在心中默默想着:
“啥,这还没出门,就先许诺官职,这趟门要去干啥呀?不会是赴汤蹈火吧?要不哪有这等好处?”
刘二狗听林青宇说要给自己升官,而且还怕他刘二狗嫌弃百户这个职位太低,这不禁令刘二狗的心中疑惑。
只见这刘二狗撇了撇嘴唇,一脸疑惑的对林青宇说道:
“无功不受禄,林大人这是为何?”
“哈哈哈,你先别紧张,咱就是见你刘二狗这几年忙前为后,没少为咱林青宇操劳,咱想提拔提拔你,没有别的意思,你小子可别想偏了!”
听到林青宇这么一说,那刘二狗这才如释重负,要不他还真以为林青宇有啥棘手之事要他去办,这才许诺官职。
“谢林大人栽培,末将必效死命报之!”
“哈哈,此话言重,言重......”
离开金华,林青宇带着刘二狗和十余名机灵的士卒乔装打扮成商旅模样,带着一车精美的玻璃制品,一道前往南京城而去,八百里的路途似有艰辛却终会抵达......
南京城里,一家大型酒楼那高朋满座的巨大会客厅里,两个商旅模样的年青人手里捧着一个捂得严严实实的包袱,似乎正在等待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下一件,琉璃盏。”
一个看似酒楼掌柜模样的中年男子,此刻在那会客厅的正前方大声吆喝着,他有条不紊的推进整场拍卖会的进程。
“各位贵客,这支琉璃盏可是大有来历,其出自景泽镇的官窑,当年太祖皇帝就是拿着这么个小碗儿,盛着茶水,一边品茶一边批阅奏折!”
听这掌柜如此一说,下面的看客里竟有人接茬儿:
“当下谁要是用上这玩意品茶,想必也能沾沾龙气,大家说是也不是!”
“那是那是......”
掌柜身前的桌子上,正摆放着一支蓝底金纹的琉璃盏,那样子看起来甚是精美,工艺惟妙惟肖,简直价值连城。
“起拍价纹银两千两,竟价一次涨银两百两,各位老爷,各位老板,这件琉璃盏,现在起拍。”
“我出两千两!”
那掌柜话音刚落便有人抬手竞拍,一出手便是纹银两千两的巨款,而其他人竟然没有惯着,也都竞相出价。
看这样子这一屋子人想必都是身份显赫,他们不差钱。
我出两千二百两.....
我两千四百两.....
你们别拍了,老爷我看重的东西,必然入手,咱出纹银三千两......
一支琉璃盏竟然拍出纹银三千两的高价!
看到这里,林青宇的心中不禁默默想着:
“自己这包袱里这些玻璃杯、玻璃碗,是否也能如同这支琉璃盏一样受到青睐,是否也能卖上一个好价儿......”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