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罗地网

换源:

  众将按照我的部署,各自领兵而去。

城门口,

我满怀愧疚的对俞大猷说道:

“俞叔叔本可以全身而退,如今却被侄儿拉下水了。”

俞大猷听到,顿时拉下脸,

“你这是看不起俞某人吗,俞某人也是铁铮铮的汉子,想我纵横疆场二十年,什么阵仗没见过,还怕他区区几个倭寇!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俞某自当鞠躬尽瘁!哼,放心好了,我还没老呢!”

说着,俞大猷猛挥手中的长枪,烈日下,枪尖发出耀眼的寒光。

我眼含热泪道:

“俞将军保重!鸣儿去也!”

说罢,我带领一队人马离去

...

城南三十里外,

倭寇首领叽哩哇啦说着什么。

突然一个黑衣人,用一口汉语说道:

“城中情况,我已打探清楚,咱们可以按计划行事。”

首领闻言,点点头,然后向自己的属下,又叽哩哇啦说了一番,这才浩浩荡荡继续向南京进发。

...

通过情报得知,倭寇此次出动的人马大约是他们这个营寨的三分之二。

剩下那部分人,则留在营寨看守。

我的作战计划便是,由作战经验丰富的俞大猷亲自城门压阵,而且是出城压阵。

为什么要出城?

因为倭寇作战不只是依仗人数多来取胜,他们非常擅长偷袭。

尤其是倭寇培养了一大批杀手,称为忍者。

凡是跟忍者接触过的人,都知道忍者的恐怖,他们悄无声息,来去无踪,身法敏捷,刀法精准。

往往出其不意,一击必杀。

倭寇之所以能以这么不占优势的人数,如此快速的攻城略地,忍者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因此我让俞大猷亲率大军在城门外与倭寇大军对峙,制造全军出动的假象,以此来麻痹倭寇,以为我方城中空虚。

这样倭寇便会派忍者,在俞大猷无暇分身之时,潜入城内,抢先占领城楼,然后内外夹击。

然而我在城中每个街道,都安排了特意挑选的精兵,化妆成百姓,潜伏在屋内,伺机干掉潜入城内偷袭的忍者。

而在城外山林,有一条小道,是倭寇唯一的退路,我则安排了两队人马,令他们在小道两旁,提前占据有利地形,埋伏起来。

同时向他们下达两道严令,一是倭寇来时,坚决不能攻击;二是坚决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营寨跑出的逃兵。

否则不仅后面的计划将无法实施,还会导致我方人员遭受重大的损失。

而我,则带领一队精兵强将,翻越山谷,突袭倭寇营寨,拔掉倭寇据点,然后引兵回击,彻底封死倭寇的后路。

届时前有俞大猷的大军正面应敌,两侧有伏兵伺机而动,后方有我断其退路,可谓四面出击,誓要让倭寇有来无回!

兵家有云,穷寇莫追,以免遭其绝地反扑。

但那指的是大军作战。

现如今,我方将士数量远超倭寇,而且武力颇高,

纵然倭寇有莫大的能耐,这次也难以逃脱我所布的天罗地网。

而这次交战成败的关键,有两点。

第一点是俞大猷能不能顶住正面战场的压力。

倭寇自犯我大明以来,一路杀伐,尚不曾有败绩。

倭寇的战法令人摸不着边际,其凶残程度令人胆寒。

致使很多官兵都被倭寇吓破了胆,结果就是,一战击溃,更有甚者,为寻求自保,还未交战,便弃城而逃。

所以,这也是我选择俞大猷与倭寇正面交锋的原因之一。

因为俞大猷是纵横疆场几十年的老将,其名气,大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倭寇,也不敢小看他。

有他在,众将士心中有底气。

且其打法灵活多变,本人睿智而沉稳,战场之上,不会受到任何干扰,不必担心会中了敌人诡计。

还有一点就是,俞大猷作战勇猛,敢身先士卒。

这是为将者至关重要的一点,俗话说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

将不肯苟活,焉有士兵丢盔弃甲之理!

第二点,亦是能否全歼倭寇的关键点。

即我带领的这支部队,能否在倭寇撤退之前拔掉他们的营寨,并按计划赶到伏击点,封死倭寇撤退的缺口。

所以,我的压力山大,因为我的表现,关乎全局的成败。

胜,则不仅我可以崭露头角,在大明有一席之地。

更重要的是,可以打败倭寇战无不胜的神话,鼓舞我方士气,为日后面对倭寇增加底气。

反观对于倭寇而言,我方的胜利,则能沉重地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让他们从此不敢如此嚣张跋扈,在他们心里埋下怯战的种子。

若败了,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而且,最具有可变性的,也是我这一路人,因为一路上会发生什么意外,一切都是未知的。

所以,我才要亲自带领这关乎全局的一路人。

...

好在,一路上情报官传来的都是前方无敌情的报告,这也让我这颗时时悬着的心,能够有短暂的安稳。

这一刻,我发自内心的感叹道:

“为将者不易啊!”

...

且说俞大猷那边。

浩浩荡荡的倭寇大队,已经兵临城下。

望着一个个倭寇,俞大猷自语道:

“这哪是队伍,着实是一群拿着武器的野人嘛!”

为什么俞大猷会这么说。

因为眼前这群人,远不是电视剧中的倭寇形象-全身装束、旗帜招摇。

而是身穿裆兜裤,不少人还光着膀子,穿着草鞋。

但他们却手握明晃晃的倭刀,从他们的阵型,不难看出,他们很是训练有素。

每个倭寇的眼神都如凶神恶煞般,透漏着毫无人性的残忍,怪不得会令一些官兵望风而逃。

双方各自排兵布阵,就这样在城外的空旷之地展开了对峙。

一时之间,敌我双方,谁也没有率先发动攻击。

原因很简单,俞大猷在尽量为我争取时间,而倭寇则在等待忍者的行动。

再看我这边。

此时我已率军赶到倭寇营寨之下。

低声做着详细的作战部署,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将这些留守的倭寇一网打尽。

就这样,在紧张的气氛之中。

一场前所未有的,与倭寇之间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新书报道,求支持,求鼓励,收藏、鲜花和评价!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