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马上皇帝

换源:

  要知道,当时永乐帝在民间的名声可不太好。

要是洛尘的话引得朱棣大发雷霆,那麻烦可就大了。

纪纲急忙想提醒洛尘,让他少说两句,可朱棣一个眼神看过来,就把他给瞪了回去。

纪纲立马就不敢再吭声了。

洛尘并没有察觉到纪纲的异常,他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说道:“永乐帝……当属千古一帝!”

听到这句话,纪纲暗暗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洛尘这话里拍马屁的成分居多,但好歹没出什么岔子。

朱棣接着说道:“可我怎么听说,民间都把我当成窃国贼,说我是个喜欢穷兵黩武,还不懂得爱惜国力民生的皇帝呢?”

朱棣对洛尘的评价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像“千古一帝”这样的奉承话,他登基以来,朝中官员已经说了无数遍。

之前他听洛尘说过,准备参加恩科考试,考取功名。

通过这段时间和洛尘的接触,朱棣发现他说话很有水平,眼界也很开阔。

要是好好培养一下,会是个不错的人才。

所以朱棣就想先观察观察洛尘,合适的话,就把他招入朝中为官。

虽然夸赞皇帝的话本身没什么问题,但要是说不出个道理来,朱棣对洛尘的好感就会大打折扣。

原本打算赏赐给洛尘的官位,说不定就会变成让他在朝中当个御用大厨。

毕竟洛尘还没入朝为官,只是在私下闲聊时,就养成了拍马屁的习惯。

要是这样一味地迎合皇帝,揣摩皇帝的心思,以后进入朝廷,很可能就会变成下一个胡惟庸。

纪纲时刻留意着朱棣的表情变化,看到皇帝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他只感觉后背发凉。

都说伴君如伴虎,他实在不明白,洛尘都夸永乐帝了,朱棣为什么还不高兴。

洛尘似乎对朱棣的话并不认同,他缓缓地摇了摇头,说道:

“建文帝削藩的时候,手段太过狠辣,一点余地都不留。

他把周王全家都囚禁在了应天,废掉了代王,软禁了齐王,

还逼得湘王自杀,又把军队调到顺天,安排自己的心腹密切监视着永乐帝的一举一动!”

“有人把刀架在你的脖子上,还不许你反抗,这是什么道理?这世上哪有这样的规矩?”

老朱听了,不禁感慨起来,说道:“话虽如此,可从古至今,大家都认为君让臣死,臣就不得不死,这是臣子的本分。”

“但永乐帝不仅没有乖乖受死,还起兵反抗,甚至诛杀了方孝孺,方孝孺可是天下读书人的楷模啊,他这一行为实在是太过残忍。”

“这些事都是他的污点,注定会让他无法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皇帝,也肯定会因此被后世的人谩骂指责。”

朱棣听了这话,没有再接着往下说。

“清君侧”成功之后,大家都只是表面上默认建文那个毛头小子在大火中丧生,然后纷纷拥护朱棣登上皇位。

但大家心里都明白,谁都不是傻子,都清楚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洛尘依旧语气平淡地说道:“不能仅仅因为谋逆这件事就去评判一个皇帝的好坏,评判皇帝的标准,应该是他在位时的功绩!”

“永乐帝以藩王的身份登上皇位的时候,百姓们都骂他是篡位的逆贼;

可当他像霍去病封狼居胥那样,威风凛凛地君临天下时,世人只会尊称他为马上皇帝。”

“在有些人眼中,永乐帝或许是个暴虐的君主,觉得他篡夺皇位、诛杀十族,手段残忍,导致生灵涂炭;

但在我看来,他既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又能在朝堂上治理国家,亲自率领三军跨越长城,出征漠北,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君王为国家而死,天子镇守国门。”

朱棣目光炽热地盯着洛尘,一时间,内心激动不已。

不过他毕竟征战半生,历经无数风浪,心性早就磨炼得十分沉稳,喜怒哀乐都不会轻易表现在脸上。

只听洛尘继续说道:“只要永乐帝能带领大明走向万国来朝的盛世,让国势超越汉唐,到那时,所谓的谋逆还算重要吗?”

“只要他能开创出永乐盛世,立下的功绩在前后600年里都无人能及,

那么世人就只会说永乐帝是天命所归,是上天选定的皇帝。”

“好一个天命所归!”朱棣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的双眼之中,燃烧着旺盛的斗志。

他紧紧握着拳头,关节被捏得咔嚓作响,整张脸也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

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感充满了朱棣的全身,

他此刻仿佛恨不得立刻跨上战马,奔赴漠北战场。

自从朱棣登基以来,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忙碌,从未虚度光阴。

在他心里,那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不过是给人养老的地方,

而那黄沙漫天的塞外边疆,才是他真正的归宿,才是他实现抱负的地方。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