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楚王再出名!徐妙云:越来越有意思了!(3更,求收藏,鲜花)

换源:

  这一日,大明应天府震动,

两件事。

一件事朝廷颁布了旨令,今年起应天府所有县区都需要腾出三分之一的土地来种植新型高产粮食——红薯。

这一消息无疑在整个应天府投下大石头,掀起惊天波澜。

先是朝堂百官震惊,后又是京城内外官员惊呼,再就是应天府各县的县官震动…最后是百姓的哗然!

但由于是天子脚下,消息传播得很快,

当得知了是皇帝亲口确认红薯确实高产且味道极佳,更容易饱腹的消息后。

应天府各县区的百姓便也接受了。

毕竟,他们对洪武皇帝朱元璋拥有着极高的信任。

他们是一步步看着洪武皇帝崛起的,相信这位英明神武的皇帝不会干傻事。

因此,此条政令在应天府只是引起了一些震动后便没有发生其他风波,

红薯推行得很顺利。

这也是朱元璋的精明之处,应天府是他的发家之地,当地百姓对他有种盲目的崇拜。

只要是他发布的政令,应天府的百姓几乎没反对的。

加上老朱时常体察民情,为民做主,在应天府的民间也有很高的声望,民心。

因此,老朱将第一块推行红薯的地方选在应天府。

当然,只选在应天府推广也是因为红薯种子有限,暂时只够在应天府各县推广。

但总算是走出最重要的一步。

这是第一件值得轰动的事件。

而第二件则是红薯乃曾经的纨绔皇子,上次赈济河南灾情的功臣楚王朱桢发现改良出的来。

这一消息一出,不说民间百姓了,即便是朝堂百官也是愕然不已。

感觉太匪夷所思。

这个楚王太妖了…

不但有手段从南洋买来数百万石的粮食,居然在农业方面还有很高的造诣…

这还是那个他们认识的废物皇子吗?

朝堂百官懵逼中继续懵逼…都感觉到太过天方夜谭。

若说买粮只是跑跑腿,不算技术活的…

那么于茫茫天地山海间发现改良如此高产的红薯粮种就是需要大毅力大决心大耐性,

还要心细如发,对农作物培育有着很深的了解,以及对农作物习性有着深刻的认知。

这些都不像是他们印象中的那个楚王能办到的…

但这件事皇帝不会撒谎,也没办要给楚王脸上贴金。

若是有心人去查一下,就会查到,他们吃过的红薯就是出自京城外那座楚王十岁生日陛下赐给他的庄园中。

所以,此事做不得假,百官愕然后便是惊叹,齐呼:楚王太妖…

不是妖孽,而是太妖精!

然后就是京城内外、整个应天府的百姓的震感。

惊呼:传言都是假的,楚王殿下这都能叫废物的话…哪谁还是人杰?

这一刻,应天府的老百姓再一次重新认识了以前风评很差劲的楚王殿下。

心中莫名的就觉得楚王殿下很光辉伟岸。

反正惊叹之声就没断过。

街头小贩们议论的话题、酒楼客栈中的商人旅客的舆论八卦、茶楼的说书人的说书都在谈论的是朱桢。

主要是朱桢以前的名声与现如今名声诧异太大,太值得讨论,娱乐性很强。

有种天家浪子回头瞬间干出一番大事业的既视感。

加上这个时代的百姓本就没多少娱乐项目,朱桢的事迹值得他们讨论好几年的。

反正,这一天,朱桢的大名又火了。

火的还有他培育改良出来的高产粮食——红薯!



徐家,徐妙锦小嘴长大,半晌双手拖住两腮,粉嫩的小脸上露出一抹苦涩,嘀咕一声:

“这个楚王怎么这样?一开始不好好表现,等人家背后骂了他,他才一鸣惊人,这也太打脸了吧!”

一旁听着的徐家大郎徐允恭脸色一下涨红起来,同样气恼不已,瞪眼:

“妙锦,你这是在暗讽大哥有眼无珠?”

徐妙锦哭丧着小脸,闻言翻了个白眼,嘟嘴:

“谁有心情暗讽你啊…我当初也说了他好多好多坏话的好吧?”

“现在被打脸打得火辣辣的,下次我都不好意思跟爹进宫了。”

“还有还有,大哥你知道外面如今是怎么说咱们家的吗?”

徐允恭先是松了口气,随即又皱眉:“怎么说的?”

徐妙锦恼怒道:“他们说咱们徐家不识好歹,错过了楚王这么一个好女婿,

说爹爹目光短浅,有眼无珠,不识英才…反正说得可难听了!”

徐允恭脸色也漆黑,重重哼了一声:“只不过是陛下给他脸上贴金罢了,不然哪有他楚王什么事?”

徐妙锦嘀咕一声,这次没跟着一起质疑朱桢了,怕再被打脸。

想了想,徐妙锦不顾自己大哥还在哪里骂骂咧咧,而是跑去给大姐徐妙云写信了。



半日后,京城三十里外的念慈菴,独立小院中。

身穿净白纱裙,气质越发清冷孤高的徐妙云看完手中信件,秋眸眨动,轻笑一声:

“越来越有意思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