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太子可欺乎?

换源:

  登闻鼓,历史由来已久,每个朝代都会设有的一面大鼓。

为的是,让有冤狱或者急案者,击鼓上闻,从而成立诉讼。

最早是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大明开创之时,当今皇上也将此法保留了下来。

特于午门之外,设立登闻鼓。

并且专门让一名监察御史进行看管。

登闻鼓的案件一般都是由督查院负责。

朱标思索着,说不定这次就是插手督查院的好机会。

“你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查清楚。”

我要清楚的知道每一个细节!

毛骧领命。看来自己的猜测没有错。

当下立马回去查探此事。

映着烛光,朱标坐在书房的椅子上一直在思考。

等回过神来,夜已经深了。

是夜,就寝!

第二日,早朝结束。

朱标坐于太子府中,毛骧站立于其身后。

“臣詹徽参见太子!”

原先的朱标很少私下接见大臣。

一是为了避嫌,二是他也没有实际的权利。

所以六部的官员,也很少登门太子府。

可是如今的情形不一样了。

太子现在主持朝政,如今的太子府俨然是一个小朝廷。

大明现在的所有命令都是从太子府中发出的。

由不得众人不慎重。

“起来吧,詹大人!”

詹徽站了起来,弓着身子。

今日早朝之后,太子专门通知他,来一趟太子府。

虽然不知道缘由,可是却不敢怠慢。

立马赶了过来。

“詹大人,你如今执掌吏部,又是左都御史,是不是有点太辛苦了?”

朱标饮了口茶,每次上朝都要浪费许多口舌。

“回太子话,为国分忧,是臣子的本分,臣不敢言累!”

詹徽很是恭敬。

如今的他算是朝廷中话语权比较大的一个。

督查院可以掌管这监察天下的人物。

青田先生刘伯温,也曾做过此职。

“詹大人为朝廷劳力,其心可表。”

“但是本太子怕詹大人太忙,以致于有所疏忽。”

朱标淡淡的说道。

闻听此言,詹徽大脑飞速转动。

看来今日,果然不是那么简单。

只是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惹起了太子的不满意,此刻的他一头雾水。

“下官鲁钝,还请太子明示!”

朱标玩味的看了詹徽一眼。

“本太子听闻,昨日有人击登闻鼓,为何没有见到督查院汇报此事?”

“督查院上来的折子中,也没有丝毫的提及?”

要知道,击登闻鼓,乃是不能拖延的大事,一般都会第一时间报与皇上知晓。

这是皇上为了百姓如有冤屈,还可以有地方申诉。

詹徽额头上开始冒冷汗。

他没想到太子的消息如此之快。

不顾此事他也不能怪他。

“回太子,还请下官容禀!”

“昨日是有人击登闻鼓,击鼓之人乃是外地一典史。名为青文胜。”

“本来击登闻鼓,那就必须要立案侦查。”

“不过此名典史,并非是状告他人。”

“也非是有冤屈。”

“而且皇上曾有规定,登闻鼓所说之事,乃是地方不受理才可。”

“因此,督查院才没有受理此事。”

作为混迹朝堂那么久的老人,而且如今更是身居高位。

詹徽可不会如此愚蠢,给自己留下如此大的把柄。

击登闻鼓的事情,他也没有必要隐瞒。

所作出的决定,都是有条可依,有例可寻。

这件事,他自认为自己没有做错。

朱标看着下面义正严词的詹徽,笑了笑。

毛骧今日上朝之前就已经把事情查了清楚,汇报过了。

事情究竟是怎么样,他当然心里清楚。

其实詹徽也算说的没错。

但是他既然想插手督查院,自然会找出其中的漏洞。

“好一个有法可依!”

“那本太子问问你!”

“青文胜,所诉何事?”

朱标端起茶杯,面色和气的看着詹徽。

这个原因,他自然知道。

“青文胜乃是龙阳典史,因龙阳临近洞庭湖,数次遭受水患!”

“导致庄稼数次被淹。”

“其结果就是拖欠朝廷税赋数十万石!”

“由于上司一直催促的太急,不断有人受鞭刑而死。”

“所以青文胜才会进京击登闻鼓!”

击登闻鼓这种事情,詹徽作为总负责人,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来龙去脉。

“看样子,詹大人确实熟知情况,没有糊弄。”

朱标手抚茶杯,缓缓的说道。

“臣万死不敢欺瞒太子殿下!”

詹徽可是个聪明人,他早就决定紧紧抱住太子的大腿,又怎么会欺瞒。

“那詹大人是认为本太子可欺乎?”

朱标的眼神闪过一丝寒光,紧紧的盯着詹徽。

“噗通”一声。

詹徽连忙跪倒在地,叩首道;

“太子,臣万万不敢,还请太子明鉴!”

朱标放下了手中茶杯,坐正了身子,严肃的问道;

“你既然知道具体情况,仍然没有上报。”

“这不是欺瞒是什么?”

“还是因为现在主持朝政的是本太子而不是皇上?”

“或者说是因为本太子对你们太过于仁厚?”

朱标的声音仿佛利器,吓得詹徽魂不附身。

无论如何,他也不敢这样。

这个事情上面,他确实有点私心。

因为现在朝廷上暗流涌动,不知道下一刻就会发生什么。

因此,这件事,他就想着大事化小,搁置一旁。

此时的他不想因为这件事,而给督查院招来麻烦。

没想到太子消息如此灵通,第二天便找上了门来。

“太子,臣万万不敢有此想法。”

“还请太子明察啊!”

詹徽战战兢兢,跪在地上,四肢发软。

这个事情,可大可小。

毕竟登闻鼓乃是皇上亲自定下的政策。

如果太子非要追究的话,轻则官位不保,重则人头落地。

他可不想成为太子上位的垫脚石。

朱标看着跪趴在地上的詹徽,思绪转动。

他不是朱元璋,没有那么大的杀意。

现在看样子,初步的效果已经达到了。

接下来,他还要利用这件事,来撕破朝廷的一个大口子。

不会轻易如此就拉上一个人,寻常了事。

“詹大人,为何龙阳会欠下如此多的税银?”

詹徽一愣,刚才的理由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他不明白太子为何还会如此问。

…………

PS:义父们,跪求数据。还有人在看吗?

目前的数据真的有点差!越写越没有信心!

求各位义父们给点打赏,鲜花,评价票,月票。

小作者必定加更回报各位义父们。

数据动都不动,小作者愁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