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封名朱王庄,颐养天年靠孟县令

换源:

  孟胤倒是不客气,一把拿过来朱元璋给的十万两银票。

他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老爷子,那咱们合作愉快。”

朱元璋摇了摇头。

他看着孟胤这副见钱眼开的模样,就觉得好气又无奈。

之后。

朱元璋派侍卫拿走了这批货,便离开沛县。

...

时间眨眼而过。

几天之后。

朱元璋一行人带上所有东西,坐着马车,前往老朱家祖地。

马车上,朱元璋脑子里还时不时的会想到沛县。

经过了这么多天,他也把孟胤之前说的那些话基本消化了。

从孟胤提出他的治国理念有问题,再到对贪官的认知。

朱元璋仔细的想了那么久,他竟然也开始觉得贪官不可怕,若是能用好也能成为手里的一把利器。

突然。

他想到贪财的孟胤。

可在他看来,孟胤这样的人,根本不能跟他处决了的那些贪官混为一谈。

孟胤这小子,虽然爱财。

可是比起他贪的那点钱,他在沛县创下的政绩远远不止这些。

就比如他收了柳钦五万两,卖给对方一个萧县县令。

若是对方真的有才能,造福当地百姓,是个好官。

那朱元璋就算花十万两,也愿意将这样的人才送去当官!

很快。

朱元璋渐渐的想到了当今朝堂里的局势。

这趟事情办完了回京城,就要封相胡惟庸了。

当上宰相之后,胡惟庸的权势也更大了。

如此一来。

那么就需要朝中能有人与之抗衡。

反正不能是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的人。

那么。

他为什么不找个又贪又能办事的人呢?

等等!

贪?

朱元璋一愣。

忽然想到,如今他怎么也跟孟胤一样,想着靠贪官办事了?

......

半天之后。

马车到达了此行最终的目的地,朱家庄。

这里地势较偏,修的房屋错落在山野之间。

远远看去,倒是像一片世外桃源。

通向朱家庄的小路倒是修的平整。

朱元璋他们就一路走着,渐渐到了村庄外,也不觉得累。

朱元璋笑道:“就封名为朱王庄如何?”

马皇后当然是支持他的,点头的说道:“这封名不错。”

总算完成了长达十年的心愿。

朱元璋心情大好。

他又对其他人说道:“那咱们先去逛逛?”

于是。

他们一家人进入朱家庄,开始走访。

朱元璋不仅是想看看,曾经朱家先祖生活过的地方是什么模样,也想看现在有没有变样。

不过,他心里下意识觉得应该变化不大。

当年就是因为朱家先祖在朱家庄这里生存不下去了,才选择搬迁。

朱元璋却没料到。

自己的这个想法很快就被打脸了。

随着他们走进了朱家庄,渐渐的看到的景象,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一片片荒田。

反而是种下了各种各样农作物的农田。

没有任何一块空地。

朱元璋有些惊讶,随之又很高兴。

“看来朱家庄过了这么多年,当地农民的日子也变好了。”

接着。

朱元璋他们继续往前面走去。

经过了一道道农田之后。

渐渐可以看到不远处百姓的房屋。

不过。

再次令朱元璋震惊的是,等他到了这些房屋的面前,才发现这里并不是百姓的住所。

门匾上面写着‘干果厂’、‘布坊’、‘酒坊’等等一些作坊。

这些作坊加起来的规模,竟然跟一些繁华城市的差不了多少。

看着朱家庄的百姓们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朱元璋是替他们高兴。

但他更多的是好奇。

朱家庄也发展的太快了吧?

在他没找过来之前,朝廷也没有派人来扶持这里的发展。

为何朱家庄的如此富足,已经远远的超越了其他地方?

带着这样的疑问。

朱元璋再次走进了百姓们住的这片区域。

不少朱家庄的人看到他们,也没有觉得惊讶。

毕竟这几年来到朱家庄做生意的人也不少。

说不定朱元璋这一行人也是。

经过了一番询问之后。

朱元璋他们找到了管理村庄的村长家。

待人去通报了。

也是在这几日,朱元璋的下属查到,原来这里的村长一家人,竟然跟曾经的朱家先祖算得上是远房亲戚。

当年朱元璋的祖父逃出朱家庄避难,还是村长朱亮祖辈一家人帮的忙。

很快。

村长朱亮答应见他们,让人给朱元璋开了门,请他们进来。

来到院子,就看到坐着一人。

对方是个大约七十来岁的老人。

不过看上去精神不错。

朱亮站起来,一脸慈祥的看着他们。

“刚才听人说,你们来村子,是因为这里有你们的远亲?”

朱元璋点头说道:“是啊,就是已经隔了好几代,找到这里也花了些时间。”

古代人很重亲情。

即便是隔了几代还找回来的远方亲戚,这也并不令人意外。

朱亮笑着道:“那你们找到这里也肯定不容易吧。”

朱元璋也笑了笑。

“我们是商人,每年都拿钱让人帮我们找,不过是要些时间罢了。”

朱亮一听,更加觉得他是一个重亲情的好人。

“你们都坐,我去给你们倒茶。”

不一会儿。

朱亮给朱元璋他们端来了茶水,还有果盘、蜜饯和其他的零嘴。

朱元璋喝了口茶,瞬间就知道这茶普通人家可是喝不起的。

“朱老伯,你这日子过的不错啊,子孙都挺孝顺你吧?”

一提到自己的子孙,朱亮笑的眼都眯起来了。

“是啊。”

“我几个儿子都经商,孙子也跟着经商。”

朱亮的脸上带着自豪。

“你们来的路上看到的那些酒厂、布坊、粮厂、皮革厂这些小作坊,有些就是我儿子孙子他们开的。”

“朝廷虽然出了个重农抑商的国策,不过他们这些年也赚了点钱。”

朱元璋脸色微微一变。

他还以为对方要接着说重农抑商的国策不好。

但是。

朱亮脸上带着幸福满足的笑容,开口说道:“每个月啊,他们都会让人往我这儿送来各种东西,吃的穿的用的,也用不着再去花钱买了。”

“原来的日子,我还每天锄几亩地。”

“现在我每天就呆在家里。”

“什么事也不用考虑,好好养老就够了。”

朱亮说完,朱元璋都有些感慨。

“朱老伯,你这过的可谓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村里人肯定不少人都羡慕你吧?”

谁知。

他却摇了摇头。

“不止是我一个人,村子里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基本上也是不愁吃穿,有儿孙伺候,颐养天年啊。”

听到他这么说,朱元璋又问道:“那这么说来,这里的人生活的都不错?”

朱亮点头:“是啊。”

接着。

他脸上带着感激的笑容,又说了一句。

“我们村子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那都要感谢一个人啊。”

“那个人就是沛县的县令大人,孟大人。”

朱元璋就更加惊讶了。

怎么又跟孟胤扯上关系了?

他赶紧问道:“朱老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