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太监取来一张纸。
朱允炆立刻提笔,写下了一行字:
长城雪后更巍峨,一片银装映日多。古道蜿蜒铺白练,雄关静默裹银波。寒风吹动旌旗猎,冷气袭来剑戟磨。此景此情堪入画,千秋万代任人歌。
“好!”
“好诗!”
“好一个二皇孙!”
朱允炆的诗词一出,满朝文武都是一片赞美声。
这首诗算不上好。
只能说是一般。
但这是一首诗,他不需要思考。
更何况,朱允炆还只是一个毛头小子,能有这样的才能,实在是难能可贵。
至于是不是提前写好的,众人虽然知道,但也没人会说出来,只能当做是临时起意。
太监将诗送到老朱面前,朱元璋见了,连连点头,很是满意。
朱允炆孝顺孝顺,又好诗词歌赋,是个很好的君王。
朱元璋读书不到两年,却是个好学之人。
即便是在战场上,读书也是孜孜不倦。
要说真正的学识,老朱绝不是一个上了两年学的半文盲。
单论文学造诣和修养,老朱看过的史书和诗词歌赋,可是要远远超过后世大学生的。
他看着朱允炆的表情,似笑非笑。
自古以来,骑马征战,文治天下。
朱允炆身上的气质,跟老朱心目中的江山接班人,是完全吻合的。
……
“古代有曹子建,现在二皇孙也能写出这样的诗句,这是一段千古佳话!”
“二皇孙的天赋,在这一代,已经是无敌了,可笑还有人说他无才?”
“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是。”
“他怎么可能是二皇孙的对手?”
……
一群文官七嘴八舌的说了起来。
朱允炆,乃是吕氏之后。
吕氏一脉,亦属文臣之列。
对于朱允炆登基,他们是乐见其成的。
而那些将军、勋贵,又懂得什么诗词歌赋?
文官们都这么说了,他们也没办法啊!
“三皇孙,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三皇孙殿下,这诗可有了着落?”
“三皇孙殿下,你该不会是半个时辰之后,还没有完成吧?”
文武百官纷纷发问,尽是嘲讽之色。
黄子澄显然不会帮他。
也就是说,这是不可能提前写出来的。
要在一炷香之内,作出一首比朱允炆更好的诗来,难度不小。
在座的不少人都是举人,诗词歌赋皆是一流,信手拈来。
但换位思考,就算是他们,恐怕也不会这么容易就能做到。
时间不多了。
而且,朱允熥还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
大家都等着看好戏呢。
朱允熥不紧不慢,声音洪亮:
“身为帝王,最重要的是治理国家。”
“诗和歌,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
“昔年李后主好诗,作诗作赋,也难逃亡国之祸!”
“做学问的,最重要的就是学以致用,修身、齐家、治国,这才是真正的本领。”
他这句话一说出来,顿时就被人反驳了。
“你不是口口声声说自己的实力比二皇孙强,怎么现在连一首诗都不会了?”
“不错,少废话,不如作一首诗,以证清白。”
“诗虽是小道,与国家大事无关,但也能见其才华。三皇孙是因为才华远不及二皇孙,故而写不出来吗?”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言语之间,更是变本加厉。
若不是看在他是皇孙的份上,这些人,肯定会破口大骂。
朱元璋说道:“熥儿,既然已经出题,那就该作答,不然的话,你就认输吧。”
“谨遵皇爷爷之命。”
朱允熥说道:“诗词我早已在心中写好,可拿笔记录。”
他不打算自己亲自去写。
他的书法,实在是太差了。
今日既要展露锋芒,自然不能露出破绽。
“遵命!”
一旁的太监立刻准备好了笔墨。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齐刷刷的看向他。
他的眼眸,却是无比的明亮。
所有人都想看朱允熥出丑。
朱允熥说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是精神一振。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这小子虽然嚣张,但也有几分本事。
就是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大殿内变得更加寂静,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
朱允熥又念了一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好!”
蓝玉拍手赞叹道。
他征战北漠无数次,目睹了北方的美景。
朱允熥写下这首诗后,他忽然觉得,这首诗和他以前看到的,几乎一模一样。
最关键的是,这句话说的很简单,很有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
蓝玉虽是个没文化的人,对诗词一窍不通,可他也只是觉得,这首诗写的还不错。
这一声大喝,就见满朝文武都看了过来,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赶紧闭嘴。
文武百官也都沉默了下来,神色复杂。
朱允熥大声的念道。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老朱眼中精光一闪。
好大的胆子!
没想到他的胆子这么大,之前还真是忽略了这一点。
朱允熥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开口道。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外面的雨停了。
风停了。
世界恢复了平静。
大殿内,一片寂静。
而坐在上面的朱元璋则是若有所思。
文武百官也都沉默了下来。
且不说这首诗的水准如何。
光是那两句“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换做其他人,早就被关进大牢,等着被处死。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甚至成吉思汗,都被他无视,这是何等的嚣张?
若非帝王之尊,哪个文人敢写这样的诗词呢?
但是,朱允熥却做到了。
而且,正是在争夺储君之位的时候写的。
这首诗,不仅恰如其分,更是恰到好处,恰到好处,恰到好处。
最后一句话,更是表明了他的态度。
如果我做了皇帝,那么我的地位将比秦皇汉武唐宗的宋祖还要高!
这是一众书生心中的想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