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真正的“祥瑞”(求鲜花评价票)

换源:

  简单实用的《初代水泥制成》,着实给了朱元璋一个大大惊喜。

同时他也暗暗自醒,自己是否太过浮躁了。

很明显……

也许对普通人价值万金的宝贝,在仙师的宝库里……也才只值寥寥几百积分。

在他看来,仙师的价值观和旁人完全不同。

想到这里,朱元璋再不敢轻视任意一件东西。

于是,将目光投入最后一件物品之上。

番薯种子……

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可做主食……

亩产约20石,广种耐瘠……

“咦。”

突的,朱元璋轻咦了一声。

还以为是自己眼花。

他目光越来越奇怪,怕是自己看错了。

于是,又反复看了几遍。

结果发现……

没有一点错。

每个字都清清楚楚的摆在上面。

而后,他急了。

不对!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世界上怎么可能有亩产20石的主粮?

说出去谁敢信?

这河里吗?

这不合理!

可是……

说明书上分明就是这么写的。

仙师骗过人吗?

自他接触白沐以来……

似乎……还真没有!

所以……

就是真的了?

朱元璋一双眼眸骤然张大,人直接麻了。

他脑海里只剩下一句话……

亩产约20石……

亩产约20石……

“……”

“仙……仙师?”

朱元璋张了张口,发现自己喉咙一阵干涩。

下意识的问了句。

“这番薯种子,果真能亩产20石?”

白沐被问的愣了……五六七八秒。

“……”

这他喵的我也不知道啊……

别看他本质上算是个现代人,嘴馋的时候偶尔买一个红薯炫一下。

但这玩意亩产多少,他还真不清楚。

只知道……

貌似很多很多。

他记得狗东的大强子曾经做过一个采访。

说他小时候家里穷的揭不开锅。

没办法,只能顿顿吃红薯饭。

于是。

早上是清水煮红薯……中午是红薯煎饼……晚上是红薯熬粥……

平时的零食就烤红薯……

过年的零食就是红薯棒子。

……

一年365天。

天天吃红薯,餐餐吃红薯,

最后一想到红薯就想吐。

以那个时候国内的人口,对比大明现在的人口。

足足几十倍的差距!

能养活那么多穷苦人家,产量肯定不差的。

亩产20石。

也就是两千多斤。

大概……也许……

可能就是这么多吧。

白沐偷瞄了一眼说明书。

上面确实写的清楚。

于是放下心来,淡定道。

“不会有错,这是遥远番邦之物,确实可以亩产20石……作为主粮。”

闻言,朱元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是真的!

但……还是难以理解。

这…

这种堪称神物的东西。

700积分?

仙师你确定没有搞错?

他很想质问一下白沐。

倚天剑那种货色都能值个大几百积分。

堪称神物的红薯种子也它一个档次?

太离谱了!

在他看来,这绝对是价值上万积分的宝贝!

要知道,如今大明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和水稻。

北方主要种小麦,产量大约亩产两石左右,一年一季。

南方则是水稻,一年两季,亩产差不多4到5石。

这还是在耕作水平明显提高的前提上。

明朝之前产量更低。

这也是朱元璋看见番薯之后,为何会如此失态的原因。

在如今的大明人眼里,这就是不可思议的。

而历史上,番薯还要在明后期才传入的国内。

那已经是万历年间的事情了。

是福建一位叫陈振龙的商人,在吕宋做生意时……无意间看到当地有种植红薯。

得知番薯的产量之后大为震惊,想到家乡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

于是。

陈振龙决心把番薯带入国内。

那时候吕宋是欧洲殖民地,在洋人的统治之下,视番薯为奇货“禁不令出境”。

陈振龙经过精心谋划,“取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并在绳面涂抹污泥。

最终巧妙躲过殖民者关卡的检查,始得渡海。

航行七天七夜,终于返回大明。

并将珍贵的番薯种子带回来。

自那之后。

番薯传入大明,立即展示出极其强大的适应力。

完全不挑地方,多贫瘠的土地都能种的出来。

产量之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

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

也正是得益于番薯的广泛种植。

人口也从万历年间的接近一亿。

繁衍至满清时期的四亿!

可以说,后来的满清能得以养活四万万国民。

番薯功不可没!

这小小的番薯种子,绝对称得上神物。

一时间,朱元璋激动的有些难以自持。

原以为自己首次幸运十连失败了。

没想到,惊喜竟在后头!

哪怕七千积分只换出个红薯种子,也是值得。

看来……摸奖还是非常靠谱的。

嗯!

下次还摸!

…………

【Ps:求鲜花!求评价!求收藏!求数据支持!】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