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这次将秦地的粮食拿出来,这可几乎震惊了所有人,特别是那些朝中的大臣,竟然都没有想到,这旱灾能够被解决,最后的人,竟然是这朱樉。
一时间所有人都是即惊叹又是意外。
在他们的印象当中,这秦地在面对这次旱灾,不发生内乱就好了,那里还指望着他秦王来救济各地。
但当这句话从老朱的口里说出来是,他们算是彻底信服了。
当天草堂之上,当老朱说这大明忽然出现的粮食,都是从秦地运来时,满朝堂皆是哗然。
望着这些议论纷纷的老臣,老朱脸上虽然没有明显的表情,但心底却是暗暗心喜,你们这老臣,先前还觉得秦王不行,觉得秦王是一个昏庸的潘王,但现在,你们看看,这大明的百姓,到处都在称赞他,夸他秦王是一个仁厚的潘王。
这样的待遇,也就只要当时他老朱刚建立大明,推翻暴元时才有的待遇,而现在,自己这个老二秦王,却能得到老百姓如此的爱戴,这说明什么,说明他老朱的家的小子,那就是人中龙凤。
你们这群老臣,先前还极力反对自己分潘,不就是不想看咱们老朱家将好吗?现在,你们看看,若不是老二在秦地励精图治,为大明存储了这么多粮食,你们这些老臣,能好好待在京城上朝吗?
望着这些老城颇为惊讶的样子,老朱心里面颇为爽快。
“众爱情,秦王这次放粮救灾,你们觉得这功劳大不大啊,朕该如何给他赏赐啊?”
老朱这操作,简直是得意便宜还卖乖的那种。
这番话一出来,那些以前看不起秦王,动不动就上折子参秦王的人,顿时就是一脸难受的样子,就像便秘不畅一样。
他们本就对秦王不喜欢,与秦王有渊源,平日里不骂秦王就好了,现在让他们给秦王定功劳,那简直比吃了大粪还难受。
“胡惟庸,你觉得该给秦王什么赏赐呢?”就在中众人议论纷纷时,老朱忽然看向了大臣之中的胡惟庸,这个家伙,当时,在他提出要实行封潘的时候,就跟着他的老师李善长出来反对过,而上次对于秦王动用税赋一事,那些上奏秦王的折子,有一大半的人是他与他有关的。
这家伙,之所以这么与秦王不对付,那完全是因为当初秦王在京都的时候,看他不顺眼,说他胡惟庸是个奸臣,为此还当街揍了他一顿。
这老奸臣一直怀恨在心,虽然表面上对他老恭恭敬敬地,但实际上,骂秦王的次数,那可一点也不少。
正悄然站在大臣中,一言不发的胡惟庸,一听老朱叫他,顿时都抖了一个机灵。
在这朝堂之上,他已经藏躲得这么靠后了,还是被皇上发现了,只能无奈走出了百官的队列。
作为反对秦王的第一人,胡惟庸可高明的很,他什么时都不出头,却在暗中把什么事情都做了,所以,当朝上的人都在议论秦王时,他却只装作一番才听到消息的样子,不与那些大臣攀谈在一起。
可以说,要不是老朱知道他与秦王有过间隙,对秦王很是不满,老朱都觉得自己会信了他所展现出来的样子。
“胡惟庸,你说说,该给秦王什么赏赐?”
虽然胡惟庸得知是秦王如今建了这么大的功绩,在心里很是不满,但还是保持着无所事事的样子,从朝臣中缓缓走了出来,站在了百官的最前列。
老朱看出了心里的别扭,但只是看着他,没有说话。
“回禀皇上,这秦王到了潘地之后不仅将潘地治理得仅仅有条,百姓安居乐业,而且还存储了这么多的粮食,在大明受灾的时候,慷慨赠粮给百姓,这是在是大明的百姓的幸事,也更是大明的鸿运之所在,所以对于秦王的赏赐,自然是不能小了的,不然这无法抚慰大明的百姓,也无法展现皇上您的浩荡皇威。”
果然,这老狐狸就是会教人,自从更了李善长之后,这胡惟庸说的话,也是变得越来越狡猾了。
即使与秦王不对付,还任然保持着笑脸,如此夸赞了一番,果真是厉害。
不过,对于他这夸赞的话,虽然好听,但老朱可是知道,这不一定是顺他心说出来的。
于是,只是坐在龙椅上,对他点了点头,让他继续说下去。
“皇上,微臣想了一下,即让秦王所做的功绩之大,足以让俺明的百姓对秦王赞叹有佳,那么这便是对秦王最好的赏赐,毕竟皇上您也说过,这大明的百姓,才是大明的根基所在,这百姓的心,不久是对秦王最好的夸赞吗?”
这话,胡惟庸倒是说的漂亮,就连老朱听了,也颇为赞赏,只是不知为何,老朱觉得他,不会就这么让自己赏赐秦王。
果然,很快,胡惟庸的下一句话,就暴露了他的狐狸尾巴。
夸赞一番之后,胡惟庸的话,终于发生了变化,他站在台下,深深向老朱鞠了一躬,然后道:“皇上,如果您真要赏赐秦王的话,微臣倒是觉得秦王作为大明的第一潘王,其实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赏赐他的了,还不如赏赐秦王一桩婚事才好,秦王虽然贵为潘王,到现在,任然还没有王妃。”
胡惟庸果真不是一般的人,这个建议,既让老朱能够赏赐秦王,又能让秦王其实什么也没有得到,确实是有些高明。
本来,秦王现在就还没有王妃,现在胡惟庸把这个事情拿出来说事,那简直就是顺水推舟的事情,相比与让老朱给秦王一些货真价实的东西,或者再给秦王一些可以回京的机会,这个给秦王纳娶皇妃的事情,简直就是不要太好。
把老朱原本因该给秦王安排的事情,变成对他秦王的恩赐,你看看,这不就是妥妥的借花奉佛嘛,而且还不给秦王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这简直就是高明。
对于胡惟庸这点心思,老朱自然是明白的。
不过,作为朱樉的父皇,老朱倒确实是想给秦王找一门亲事了。
毕竟,这秦王这小子也不小了,在秦地若没有人管着他,他老朱还真是有些不放心,当既心中一想,竟然就同意了胡惟庸的建议,要给秦王挑选一个王妃。
这个建议,既然老朱同意了,那朝堂上的人,自然也都附庸着说这是一个好的办法。一时间,众人倒是把议论秦王税赋一事给压了下去了。
毕竟,现在秦王为大明做了这么一件大事情,就算将功补过,那也是搓搓有余,所以在皇上高兴的时候,他们也不敢提这事。
不过,虽然现在不敢提,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还是要左右谏言的。
毕竟,今天在朝堂之上,老朱让胡惟庸亲自给秦王的赏赐出建议,这不明显是让他吃了一个大亏嘛。
胡惟庸这性格,绝不会擅罢干休的,只是,现在在皇上的面前,他不敢表现出来而已。
但等皇上的高兴劲儿过去,那些参奏秦王的折子,恐怕都有得递上去。
毕竟,现在他们在朝堂里,而秦王就算远在万里之地的秦地,他们想在皇上身边说点什么坏话,那秦王又能怎么办呢?
所以说,今日在朝堂之上,胡惟庸虽然狠狠吃了一憋,但是在他心底啊,早就生出了无数的坏点子了。
今天的朝会,在商议完秦王的赏赐之后,便很快散朝了。
而对于秦王动用税赋一事,老朱回到了寝宫都还在想,这竟然没有人站出来说这件事,倒是令人他颇为奇怪,平日里,上朝处理完其他事情后,这些老臣都会问一番,这日,他让胡惟庸当了出头鸟,其他的人倒是不说话了。
想着,老朱端其茶,微微抿了一口。
看来,这朝中的势力,算是彻底被胡惟庸这党人给抓在手里里,这可不是件好事。
帝王之术,就在分权与制衡,这胡惟庸私自底下,竟然已经笼络了这么多官员,他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要是让他在这么发展下去,这朝会不就就会成为他胡惟庸的一言堂,那还得了。
喝着茶,老朱不经意间已经对胡惟庸起了杀心。
不过,喝了一会儿茶后,老朱还是按下了自己的杀心,现在大明才建朝不久,很多地方都是需要用人的,等利用完他的价值后,再对他动刀子也不迟,这天下,毕竟是他老朱的天下,任何人都动不得,这是老朱的地线。
想着这些,老朱到忽然又想到了朱樉,这胡惟庸与自己这老二不对付,倒是可以借着老二的势头趁机敲打他一番,这倒是不错。
在今天的朝会上,老朱让胡惟庸说秦王的功绩时,那胡惟庸脸上难受的表情,朝堂上的人,可都看在眼里,他老朱自然也就看到了。
想到这,老朱觉得,或许借着胡惟庸这块磨刀石,磨练一下秦王,那也是可以的。
自己这些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京都里,没有经历过风雨,让他们经历一番才好。
老朱坐在寝宫的案牍上,正一边思索着这些事,马皇后来了。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