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朱允炆:王叔朱楹,乃是忠臣啊!

换源:

  百官怔然。

啊!什么??

这位行事荒唐,风流成性的安王殿下,居然要誓死守城?!

大殿上,一片寂静

百官们你看我,我看你,左右扭头,互相对视过后,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满满的震惊与不可思议。

朱楹是谁?

是太祖皇帝之子,当朝亲王。

更是教坊司和秦淮河的常客,是诸多花魁追捧的当代柳永。

风流多情,荒唐昏聩!

就是这种人,原本被诸多文官嗤之以鼻的家伙,在燕逆兵临城下之际,居然选择勇敢地站出来,为陛下效忠,誓死守城?!

百官怔怔无言。

一时间。

大家望向朱楹的眼神中,少了许多方才怒斥时的愤恨。

“安王殿下虽然私德败坏,但到底也是个忠臣啊!”

百官心中渐渐生出这个念头。

望着满脸泪痕的朱楹,听着他的掷地有声的宣誓,不知不觉间,心中忽然涌出些许认可与敬重。

建文帝朱允炆豁然从龙椅上起身。

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朱楹身前,抓住他的手腕,再次追问道:

“叔父,当真?!”

“臣绝无戏言!”

朱楹重重点头。

“臣愿守东城,誓死不退!”

闻言。

朱允炆身躯微不可查地颤抖了一下。

恰在此时。

谷王朱橞似乎受到了朱楹举动的激励。

居然也从椅子上站起来,走到朱允炆面前,躬身行礼。

“陛下,臣谷王朱橞也愿守城!”

在他之后。

韩王朱松,沈王朱模同样请命。

朱允炆彻底有些绷不住了。

作为皇帝的他万万没有想到,在末日降临的这一天,他所倚仗的诸多文臣们屌用没用,而他所忌惮的勋贵和藩王,却愿为他效忠,至死方休!

在这一刻。

朱允炆心中似乎一阵风吹过,心湖掀起波浪,一股难以言喻的后悔之情骤然涌出!

“或许…我是错的……?!”

“时至今日,站在我身边的居然是我曾经所提防的人……”

“可笑,实在可笑……”

朱允炆自嘲一笑。

“既如此。”

“那朕便把南京城东侧的防务拜托给叔父了!”

言罢。

他复而又向前走出一段距离,站在金阶边缘,拉着朱楹的胳膊,正面满朝文武。

“命安王朱楹与曹国公李景隆共同负责东城防务,临阵之时,可有先斩后奏之权!”

“命谷王朱橞、韩王朱松、沈王朱模拒守南京各处城门!”

“诸爱卿。”

“朕与诸位当同心戮力,击溃燕逆!”

殿上百官齐声称是,一时间居然有些君明臣贤,文官不顾身,武将不惜命的意味。

而安王朱楹。

却只觉得心中一颗大石头彻底落下。

微微侧头,斜着眼睛,望着站在自己侧前方的大侄子,嘴角微不可察地翘起,眼神中掠过一道冷冽的光芒。

终于!

经过长时间的人设营造和布局谋划之后。

他终于在这关键时刻,将涉及到南京城防的所有重要位置放满了自己的人!

统领全城防务的魏国公徐辉祖是他的人!

协助守城,主要负责南京城东侧防务的曹国公李景隆也是他的人。

况且。

城外的二十万燕军,从某个角度而言,也是他的人!

建文朝廷的存亡与否,已然在他掌握之中!

至于同样负责守城的各位勋贵、武将乃至于谷王朱橞等几位亲王。

朱楹压根就不放在眼中!

毕竟,勋贵中最大的两波势力的领袖站在自己这边。

城防之权。

也在他的手中!

良久之后,大朝会结束。

走在出宫的御道上,朱楹和李景隆与徐增寿三人再次凑在一起。

三人脸上,都有一股掩盖不住的淡淡笑意。

“妹夫好算计!”

“这样一来,我们到时候趁机打开南京城东侧的城防,当无任何的阻拦了!”

徐增寿凑近二人,低声笑道。

“没错!”

李景隆点点头,复又说道:

“南京城东的防务在我们三人之手,魏国公又在建文左右,届时内开城门,让四叔进城,必然可以迅速将其生擒,成就大事!”

在今日朝会之前。

也就是昨日三人喝完花酒,前往秦淮河寻欢作乐的路上。

朱楹把计划告知于二人。

今日朝会。

朱允炆算计着百官。

而朱楹却在背后算计着他!

无论是他的大闹一场,还是李景隆的垂泪请命,亦或者是徐增寿的迷途知返。

根本目的,就在于麻痹朱允炆。

堂而皇之地把南京城防的权柄摄入自己手中!

事后来看。

目的完成得无比成功!

走出洪武门一段距离后。

朱楹回头看着巍峨雄壮的大明皇宫,背后的手掌猛然紧握,面露笑容,轻声说道:

“如此。”

“大事已成!”

李景隆与徐增寿二人对视一眼,遂与朱楹一道哈哈大笑起来。

恰此时。

奔腾的马蹄声从远处急速而来。

一人身骑战马,背后插旗,在繁华的南京城大街中疯狂奔腾。眨眼间,此人就在洪武门前下马,大喊着向皇宫大内奔去。

三人为之一惊。

转头望去,只听见声音遥遥传来。

“急报!急报!”

朱楹见状,拊掌大笑。

“陈瑄,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