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
在李景隆离去之后,朱允炆也在禁军的护卫下,带着数十万两白银奔赴北城而去。
说起来,李景隆也算解了朱允炆的燃眉之急。
经过四年靖难战争,老朱生前执政三十年攒下来的家底,基本上已经快被朱允炆挥霍完了。
四年大战。
光是军费开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更何况近年来河南,山东,河北的赋税直接为零,再加上朱允炆装大尾巴狼,刚登基就降了江南的税率,时至如今,大明王朝的太仓已经快空了。
所以李景隆的这二十多万两银子,对于朱允炆而言,无异于帮了他的大忙!
不多时。
皇帝的銮驾就在禁军的护卫下抵达了南京北城。
“臣等参见陛下!”
见到皇帝,一众将领纷纷行礼。
看上去态度十分恭敬,可实际上心中还残存着对朱允炆多少敬意,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不必多礼,平身罢!”
朱允炆挥了挥手,身后的禁军立刻把数十个大箱子直接打开,霎时,白花花的一片便闪瞎了众将的双眼。
眼下是大明初年,银子还是很值钱的。
平均下来,一两银子基本上可以买到两石左右的普通稻米,一个壮劳力一年的吃食,十石米差不多也就够了,也就是五两银子左右。
所以眼下这二十几万两白银,完全可以说是一笔巨款!
“徐爱卿,战事如何了?!”
亮出银子后,朱允炆没有立刻分发,而是看向了众将为首的徐辉祖沉声询问。
“回禀陛下!”
“自今日巳时正燕逆列开阵势之后,至如今,只是动用回回炮轰击城墙,暂时还没有下一步的实质性攻城举措!”
朱允炆闻言点头,心中稍稍松了口气。
在他看来,南京城城防坚固,又有数万兵马驻守,城内还有居民近百万,贸然强攻定会折戟沉沙,所以朱棣如此试探,倒是符合朱允炆心中所想。
“如此也好,反正能拖一天是一天!”
“拖得越久,四叔便越吃不消,到时候勤王兵马一到,说不定就是翻盘的时候!”
想到这,朱允炆终于暂时放下心来。
不过他并不知道。
燕王朱棣之所以没有强攻南京,只是因为他有更好的办法破城而已,如此,又何必白白多折了手下将士的性命?!
“徐爱卿,守城将士共有多少人?!”
“回陛下,含天子亲军在内,共有将士五万七千八百余人,此外还有数万民夫和劳役。”
“既如此,你便取出十五万两银子来,每个士卒发二两,剩余的换成铜钱,散给民夫和劳役!另外,告知全军将士,杀敌建功者,另有银子犒赏!”
言罢。
在场众将无不欢欣鼓舞。
纷纷再次下拜,口呼陛下圣明,陛下万岁。
没过多久,银子便大抵都分发了下去,众士卒揣着白花花的银子笑得合不拢嘴,纷纷跪下谢皇帝赏赐。
一时间,军心为之一振!
见状。
朱允炆心情顿时舒缓起来,只觉得自己翻盘希望仍在。
与此同时,城下燕军大阵中。
又一轮回回炮的轰击开始,骑在马上的朱棣看着巨大的石块化作黑影砸在南京城墙上,忽然扭头对身旁一人问道:
“丘老将军,你可发现城上似乎有了些变化?”
“似乎……”
朱棣皱了皱眉,继续说道:
“似乎敌军士气提振了许多……?”
“应当是士卒收到犒赏了,否则的话,修补起城墙来也不会如此卖力和勤勉!”
说话之人。
正是大明名将,丘福!
是一个早年间东征西讨,杀过蒙古鞑子,立过赫赫战功,又在靖难中突袭淮河,为朱棣打开南下之路的狠人,名将!
当然了。
燕军中最能打的不是他,也不是朱能,而是此刻显得老神在在的燕王朱棣!
“大王,不知何时动手?!”
“估计再过三四日,黄子澄和齐泰的兵马大概也就到了,虽然都是些新兵,根本无法野战,但守城起来对我们而言也是个麻烦!”
朱棣闻言默默点头。
自从靖难开始,燕军与中央军每一次对决,基本都是野战。
而建文朝廷招募的这些新兵,虽然说在野外战场上,骑兵一冲,也就直接散了,但若是依仗着坚城,却可以弥补战力的不足。
若是燕军无法尽快破城。
那么补充过新鲜血液的建文朝廷中央军,守住南京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本王知道!”
“此事本王已经布置妥当了,如果不出意外,应当快了!”
“不过,我们还得配合一下才行!”
虽然不愿意手下儿郎折在这里,但他也知道,必要的牺牲是无法避免的!
朱棣忽然“锵”的一声拔出腰间佩刀,周围众多燕军顿时屏气凝神,浑身上下被炽热的战意所笼罩!
“擂战鼓!”
“先登勇士何在?!”
“杀上城去,先登、斩将、夺旗者,赏银万两,田百亩,世袭千户!”
言罢。
喊杀声顿时响彻天地!
一队队先登勇士在弓弩箭矢和回回炮的掩护下,运作着云梯冲杀而去!
燕军,开始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