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大殿外。
身形胖胖的朱高炽,和一众朝廷的官员们站在台阶下方的小广场上。
六月天下午的太阳甚是猛烈。
朱高炽忍不住抬手擦了把头上的汗水,忽然觉得一阵发晕,摇了摇头,半晌之后不适感才慢慢消失。
“二弟,你就别在这挡着了!”
“大哥我真有正事,你跟个门神一样站在这里干嘛?”
大殿下方的台阶上。
朱高煦还是呆愣愣地坐在那里,郑和的腰刀放在左手边,而右手边上则是朱楹送给他的那把大斧头。
众文官见他没有反应,于是一片唉声叹气。
“欸…你说燕王殿下和谁在殿中呢?嘶,莫不是那位……?!”
“八成是了。”
“如此,万一动了手……那燕王殿下那名声岂不是彻底坐实了?以后我等官员还如何自处啊?!”
众人皆是愁眉苦脸。
如今建文朝廷已经完蛋。
这些大大小小的官员,自然在燕王进城那一刻,立马就调换了门庭。
只不过。
虽然立刻投了燕王,那要是那位皇帝死在了奉天殿里,甚至于还是被燕王亲自弑杀的,他们这些文官还如何再把忠君爱国挂在嘴边?!
尤其是六部尚书、侍郎等高官们。
此刻若是他们不加阻拦,届时建文帝一死,那他们在史书中的名字,估计就要任后人唾骂了……
当然。
他们并不知道建文皇帝究竟在哪。
但是,以燕王那种性格,就是皇帝藏在粪车里想要蒙混出城,也得被他抓回来。
再加上朱高煦守在殿外。
要是皇帝不在里边才见鬼了呢!
“纵有千番不对,也不能弑君呀!可以退位嘛,这总好过血溅五步啊……”
吏部右侍郎蹇义叹了口气。
他在建文一朝不得信任,被黄子澄和齐泰等人排挤在中枢边缘,很不得志。
所以方才燕王一进城,他就立刻行动。
奈何朱棣进城之后直奔皇城,没能见着面,所以他也就直接向朱高炽投了。
其他大小官员也是类似。
一来,他们的确是来投效燕王朱棣的。
另一方面,则是在政治博弈中下筹码,选定自己日后的扶持对象!
也就是朱高炽!
而对面台阶上,一群燕军将领则把朱高煦团团围住,你一言我一语,叽叽歪歪,不过却没一句话真正被朱高煦听进心里。
此刻的他,还在思索着方才那诡异的场景。
奉天殿前。
一边文臣,一边武将。
分别簇拥着燕王的长子朱高炽,与二子朱高煦。
正如朱楹所说,在建文朝廷与燕王朱棣之间的文武之争大局已定后,新的一轮文武之争,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而那个太子的位置。
就是文官武将们争锋对抗的战场……!
“四哥,我说得没错吧!”
远远望去,看见奉天殿下方广场上的情景,朱棣顿时陷入沉默之中。
“唉……”
“老四,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你以为这是高炽和高煦之间的争斗吗?”
“不是的。”
“这是文武派系的厮杀啊……”
后边。
朱元璋微微一叹,感慨莫名。
在洪武朝时,文官就是纯纯的牛马,一众勋贵武将就跟大爷一样,整天对着文官趾高气扬。
眨眼间四年过去。
原本被他老朱弹压三十年的文官集团卷土重来,如今已然在朝廷中占据半数江山!
“文武之争…勋贵武将们未必不能争过文臣!”
朱棣忽然转身。
伸手指着绑在柱子上低头忏悔的朱允炆,大声冷笑道:
“这小子就是个例子!”
“呵,他不是喜欢重用文官嘛,也不见得就能挡住了我这个会砍人的武夫!”
“爹,我自有办法。”
“不敢说能够像您一样拿文官当狗,但起码在我的布置下,朝堂中勋贵武将始终可以与文官集团对抗!”
“说到底,这群捧着圣贤书的家伙,也是头顶着一个脑袋,后世子孙若想杀他们,直接喊勋贵武将过来,手起刀落,也就清净了!”
朱棣说罢。
脸上顿时浮现出一片冰寒的杀意!
朱楹看着抿了抿嘴,心想朱老四不愧是最像老朱的儿子,捏麻麻的都是狠人。
解决不了文官做大的问题。
难不成他朱老四还解决不了造成这种问题的人了?!
听罢他的一番话。
一直并未开口的徐达点头嗯了几声,随后便竖起大拇指,冲着朱棣咧嘴一笑。
“你倒是说得不错……”
李文忠也默默点头,似是认可。
朱标则依旧站在朱允炆面前,盯着这个逆子,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手臂微微颤抖,不知道是不是刚才扇大嘴巴子太用力导致的。
常遇春不言不语,不过脸上却是露出了赞同之色。
开平王常遇春一生嗜杀,对他而言,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一刀砍了造成问题的人。
简单,快捷,方便,一步到位,且不留祸患!
“如此,你就不怕武将作乱?!”
朱元璋忽然沉声开口。
朱棣闻言一愣,不过却立刻反应过来,自信笑道:
“爹,我自然早有打算。”
“我会增加御马监的职权,掌管调兵的印绶兵符等物,如此一来,任何的军队调动就都在我的眼中!”
朱棣伸出五掌,用力攥紧。
旁边的朱楹听后心中了然。
在明代调兵,有着一套极其繁琐复杂的流程。
首先需要兵部提议,然后送内阁再转司礼监,皇帝同意后,转御马监取兵符最后才到五军都督府。
整套流程复杂严谨。
这个衙门之间相互制约,皇帝则居中纵观全局,任何的军队调动都离不开皇帝的视线。
“不得不说,四哥的谋算确实很好。”
“有这样相对完善的制度,就算文官再作乱也难以掌握兵权,而武将想要作乱,皇帝也能够提前察觉出端倪,做出应对……”
“不过。”
朱楹忽然顿了顿。
看着目光皆向他扫来的众人,咧嘴一笑,语气很是古怪地说道:
“有没有一种可能,四哥你留下的布置会报废呢?”
“就比如说军队将士大部分突然死亡?”
“什么?!不可能!”
朱棣闻言满脸不信。
大手一挥,完全不信朱楹所说的话。
“结论先别下得这么早。”
“四哥,你想在北方边境设置数个军镇,用来抵挡蒙古鞑子,是否?”
朱棣闻言一惊,慢慢点头。
“四哥,你还想将你渡江带来的这二十余万虎狼之师,改为大明京营,以他们作为京城的卫戍部队,是否?”
朱棣的脸色逐渐凝重起来。
众人也都看出了他的异常,不由得心中届时一惊。
“难不成全被楹儿猜对了?”
朱元璋暗暗嘀咕。
看着侃侃而谈的朱楹,忽然觉得自己这个当爹的有些看不透这个儿子了。
“四哥,你还想迁都去北平,是否?”
朱棣的脸色彻底变了。
嘴唇的血色刹那间消失大半,眼神忽然一凌,被接二连三说出所想,心中的惊骇可想而知。
“五十年后。”
“我大明的第五位皇帝…且不算朱允炆。”
“这一代的大明君主忽然有一日打算率军亲征,迎战扣边的蒙古瓦剌部,于是,整个帝国的精锐连同大明几乎所有的勋贵们,皆与之同行。”
“然后。”
说到这,朱楹敛去笑容,语气变得低沉起来。
“然后怎么了?”
朱棣急忙追问。
不知为何,心脏忽然砰砰直跳,顿感大事不妙!
“然后。”
“就全军覆没了……!”
“自此以后,大明的勋贵几乎废掉,度过一劫后,文官顺势彻底接管朝局,文官集团,再难抑制!”
“终成两宋士大夫那般祸国殃民的情形!”
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