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我朱允炆若死,大明将为我陪葬

换源:

  就在朱楹把李景隆拉上贼船的同时。

大明王朝的建文皇帝,也正在和他的智囊商量着应对如今形势的策略。

“陛下!”

“陛下切勿过度忧愁,朝廷还是有希望的!”

大殿中。

身穿朱红色暗绣五爪龙袍的朱允炆,此刻正在宽阔的殿宇间来回踱步。

如今不过二十几岁的年纪。

可这位大明皇帝的鬓发间,却是有了些许斑白的华发,脸上也尽是忧愁之色。

甚至在那眼眸深处。

似乎潜藏着不为人知的恐惧与慌乱……

“陛下!”

“黄先生和齐尚书如今正在江浙招兵,不日就可发兵来援!”

“城内还有兵马数万,依托坚固的南京城,绝对可以和燕逆一战!陛下不要太过于悲观,局势仍然大有可为啊……!”

“好了……”

朱允炆摆手,转头看向一直在劝谏自己的当代大儒方孝孺,脸上露出释然的苦笑。

“杀人者,人恒杀之!”

“之前朕失手逼死了朕的叔叔,如今,这是报应来了,朕怕是也要…呵……”

朱允炆笑容苦涩。

如今。

他四叔燕王朱棣的二十余万大军就在城外,而整个南京城,老弱病残的城防军再加上宫中的禁卫,也不过数万之众。

虽然有坚城。

但或许能守得住一时,却终究守不住一世。

他。

终究还是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的……

“朕心中甚是悔恨啊!”

“若是当初听了齐爱卿的谏言,以雷霆万钧之势率先把燕王废掉,之后再对诸藩进行削除,恐怕也不至于到今天这种局面。”

朱允炆惨然一笑,心中翻涌起悔恨的浪潮。

当年。

朱允炆和他的智囊团们在制定削藩策略的时候,黄子澄主张许许图之,齐泰则主张先废掉燕王。

最终。

朱允炆选择了许许图之,先废掉周王齐王等,再对付燕王朱棣。

如今看来,这乃是建文削藩最大的败笔!

只能说朱允炆还是太蠢。

居然听信了黄子澄这种,完全不知兵的文官的胡说八道。

“唉……”

朱允炆悠悠长叹,看着空空荡荡,毫无生气的殿宇。

一时间,视线竟模糊了几分。

“如今之际,也只好先固守南京了。”

朱允炆抬手用衣袖擦掉眼角的些许湿润,低头看着跪倒在地的方孝孺,语气重归平淡。

“方先生,传朕旨意,召齐泰和黄子澄回京!”

“另外。”

“下诏让驻守淮安的梅驸马火速南下,进京勤王!”

“要快!不然,就让他们等着给朕收尸吧……!”

朱允炆大袖一挥。

眼中闪过一抹决绝之色。

这位建文皇帝很清楚。

如今,江浙直隶一带的勤王兵马,兵员素质其实都差的出奇。

想要靠着这些残兵败将和新兵蛋子,挡住朱棣的百战之师,无异于痴人说梦。

但他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其实。

还真有!

他朱允炆还有最后两根救命稻草!

西北总兵官宋晟,云南西平侯沐晟!这就是朱允炆最后的两根救命稻草!

宋晟此人,虽然不及徐达,蓝玉等人,但也是在他们之下大明朝的顶尖统帅了。

尤其是此人镇守西北已久。

手下兵马极其悍勇,十余年来斩首无算,称得上是大明放在西北诸族脖颈上的一把铡刀!

而云南西平侯沐晟。

则正是黔宁王沐英的次子。

此人继承其父的壮志,是大明放在西南边境,镇压当地蛮族和麓川王朝的长矛。

可以说。

如今大明之所以能够在西南边陲,和西北塞外有着极强的影响力,最大的功臣,就是这二位存在。

“沐晟,宋晟……”

朱允炆抿着微薄的嘴唇,口中呢喃着这二人的名字,脸上慢慢浮现出疯狂的神色。

“国将不国,朕亦将死!”

“如此,不如就这么最后拼上一次吧!哈哈哈哈……!”

朱允炆忽然仰头哈哈大笑,满脸疯狂与决然!

“传旨!”

“八百里加急召西平侯沐晟,西北总兵官宋晟率军进京勤王!”

“令他们星夜兼程,勤王救驾……!”

朱允炆负手于背后,一步一步踏上玉阶,转身端坐于龙椅之上。

“朕。”

“要最后与燕王做上一场!”

跪在地上的方孝孺抬头看着满脸疯狂的朱允炆,忽然身体一颤,心田涌出一股令人心悸的陌生感。

这。

还是那个宽和仁厚,明理博学的陛下吗?

“陛下,如此一来,恐怕西北和西南会生变化啊!”

“两地诸多异族,说不定会趁势而起,聚众反叛,致使我大明在两地的统治,趋于崩坏!”

“边境百姓,恐怕也会惨遭荼毒!”

“陛下,请三思啊……”

朱允炆闻言,大袖一挥。

“朕知道。”

方孝孺愕然。

“西北西南乱就乱了罢!朕的朝廷都要败了,朕都要走上绝路了,还管这些干嘛?!”

“乱便乱罢,崩坏便崩坏罢,百姓死便死罢!”

“若是朕这次反败为胜,自然可以从头再来,收拾山河,若是不胜……”

朱允炆沉默片刻,复而又是一阵狞笑。

“若是不胜。”

“这天下的烂摊子,就是朕送给四叔,最后的的礼物了……”

“哈哈哈哈……”

良久之后。

方孝孺似乎有些失魂落魄的走出大殿,脚步踉跄,面色如死灰一般。

“唉……”

他蔚然长叹一声。

“非是古之贤君啊!”

言罢。

这位当世大儒继续迈着踉跄的步伐,朝着远方走去,背影萧索,甚是凄凉。

在这一刻。

朱允炆原本那在他心中圣王贤君的形象,轰然崩塌……

南京城,秦淮河畔。

朱楹与李景隆相伴离开玉露轩,一同乘坐马车,沿着宽阔的石板街面向远处行去。

车上。

李景隆挑起车帘,欣赏着十里秦淮河的沿岸风光,随口问道:

“既然是要谋划大事,可是要去表叔的王府?亦或者我那国公府也可,但此事毕竟需要绝对保密,谋划之时,四周当无第三人才行!”

“嗯,你说得对。”

朱楹点点头。

透过车窗,瞧着外边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街头景象,抬手整理一下发冠,然后靠坐着闭上双眼,似在养神。

“谋划此等大事,确实得十分小心。”

“不过。”

“谋划的时候确实还得需要第三人、甚至第四人在场才行!而现在,我们就是在去找他们的路上!”

李景隆:???

“是谁?”

“你的……”

朱楹话说到一半突然卡住,实在是不知道李景隆该如何称呼徐辉祖。

想了半天,最终朱楹还是放弃了。

“去见中山王徐大将军长子,魏国公徐辉祖!”

“拉他入伙,共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