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终还是选择接受了朱允熥的劝阻,没有殉葬任何一人。
黎明之前。
秦王朱樉,晋王朱?,燕王朱棣……
等几十位皇子兄弟抬棺。
成百上千的文武百官扶柩。
天子垂首领头!
朱允熥和朱允炆两位儿子在后。
藩王抬棺,百官扶柩!
对了。
还是有些流口水的衍圣公同样出行了葬礼。
他本来是不想去的,但当看到那个印刻在灵魂深处恐怖背影后。
立马乖巧的点了点头,
下葬队伍怀揣悲痛沉重的心情。
前往紫金山南麓龙阜玩珠峰下。
那里有一座已经开工十余年。
本是老朱为自己准备的陵墓。
但没想到如今白发人送黑发人。
朱标突然长辞。
事发突然,只能先在朱元璋的陵墓之侧选一块风水宝地,下葬。
在前往陵墓的途中。
太阳还未升起,却又隐于阴云中。
天色暗淡阴沉。
微风迎面吹来,小雨淅沥而下。
朱元璋脸庞青筋暴起沉默不语,只是低头一个劲的向前走着。
顶风迎雨!
为他的儿子,为大明义无反顾的在前方开路。
朱允炆早已涕泪横流,不断哀嚎呼唤着父亲朱标。
藩王们沉默不语,神色悲怆,都紧咬牙关合力抬着大哥的尸体。
文武百官披麻戴孝,一边痛苦呐喊,一边细说着太子身前的功业。
队伍之后是三千锦衣卫缇骑,骑着清一色的白马,沉痛哀悼。
数以万计的百姓静静站在道路两侧,从皇城脚下一直通到紫金山下。
肃穆送行。
宫女和太监们啊手捧着丧篮,不是抓起白色纸钱用力挥洒到空中。
纸钱随风的起!
飞到高空后泼泼洒洒的落下。
几片纸钱落在了朱允熥的头上。
他看了看漫天飞舞的纸钱。
又看了看对于两侧的缇骑。
脑海中响起了两个画面。
一个是诸葛亮的葬礼。
一个是斯大林的葬礼。
你看那天空颜色依旧很浅,可惜只剩回忆半空在不断的盘旋……
好吧!
其实朱允熥并没有太多难过。
他是在朱标死后才穿越过来的。
根本就没有太深的感情。
顶多也只有些沉重或者说是唏嘘。
一代天下公认的好太子。
号称史上最稳的太子朱标。
就这么走了!
不曾带去什么!
也不曾留下什么。
只留下了懿文的谥高!
尽管从皇城到紫金山的路途遥远。
但丧葬队伍还是来到了陵墓之地。
“标儿,咱的好大儿!一路走好!”
“爹,炆儿不能没有你啊!”
“老天爷啊,你为何急匆匆把我们的太子储君叫走啊?”
“大明失去了一位好储君!”
“太子爷,一路走好!”
朱标的棺椁开始下葬。
众藩王举着铁锹掘土掩埋。
这一刻,所有人都痛哭流涕。
哪怕是一直在强忍着的朱元璋。
也再无法控制住情绪。
无声哽咽中,已是泪流满面。
包括朱允熥同样也被这悲怆的气氛感染,低头流下了几滴眼泪。
最后,墓前立碑!
葬礼结束。
朱标的一切,都已盖棺定论!
懿文的谥号已经说明了他的一生。
从紫金山回去后。
朱元璋就一病不起。
连续好几天都下不了床。
吓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
幸好!
在一众御医竭尽全力的救治下。
身体状况大为好转。
此次生病。
让朱元璋深刻意识到。
必须再立储君了。
自己年岁已经大了。
身体虽然还算健壮。
但指不定哪天就一命呜呼了。
到时候如果没有储君的话。
这天下不知道要起多大的乱子。
必须立即立下储君,以安天下。
可是……
立谁呢?
朱允炆?
朱元璋有些犹豫不决。
派人将从还未离开回乡的汤和请了过来。
“上位啊,您可得保重身子呐。”
汤和在两名太监的搀扶下。
坐在了椅子上。
朱元璋也拉开一把椅子。
两人促膝相坐。
“老三呐,标儿不在了,咱打算再立储君,你觉得应该立谁呢?”
老朱抓着汤和的手目光悠长。
汤和听后心中大呼不妙。
“咱不知道,这事也不是咱该考虑的,咱这辈子只管带兵打仗,仗打完了,咱就歇着等死。”
“上位若是让臣去带兵打仗,咱就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要给上位打一个漂亮的大胜仗回来。”
汤和何等人物?
自然不会再这种事情上掺合半点。
“唉呀,老三呐,你说你这……”
“咱兄弟是过命的交情,你就放心大胆的说,咱也只是听听你的意见,到底立谁不还是咱自己拿主意嘛。”
朱元璋眼睛瞪圆,一脸不满的看着汤和,就非要听他说个人选出来。
但汤和却不上钩。
顾左右而言他!
胡搅蛮缠,装疯卖傻!
就是不在这个话题说多说半个字。
朱元璋也感到了深深的无奈。
叹息一声,将心中的愁闷说了出来。
“其实咱自家事,自家知道!”
“标儿走后,最合适储君这个位置的只有一人,那就是老四朱棣。”
“老四才智双绝,又从小就跟着咱这帮老兄弟在死人堆里打滚。他当储君将来继承咱的位置,错不了。”
“可咱不能立他!如果立他的话,那老二朱樉,老三朱?肯定不服气,咱百年之后必定生出大祸。”
“只能以立长立嫡来堵住悠悠之口,册立标儿的嫡子为皇太孙储君。”
“但允炆虽然足够仁厚亲贤,但无威少刚,行为言辞常常不切实际。”
“允熥仪表堂堂,说话做事也有礼有节,行为举止进退有度。可唯一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他不是长孙。”
朱元璋喋喋不休,很是苦恼。
一句话朱棣名不正言不顺。
朱允炆一言难尽不似人君。
朱允熥条件不错却非长孙。
这可如何是好?
首先排除朱允熥。
如果能立朱允熥,那就能立朱棣了。
需要在朱允炆和朱棣身上选择。
是选择名正言顺的朱允炆?
还是选择雄才大略的朱棣?
朱元璋内心挣扎,拿不定主意。
选择朱棣大明可以更上一层楼。
选择朱允炆最多只能保证不乱。
PS:求鲜花,求评价,求催更,求月票,求一切数据,天下帅气共八斗,作者独占一石,各位占一斗,其余天下人倒欠咱们三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