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您的好友,大明美术生已上线

换源:

  听到这话,老朱尽管惊喜。

但事关几十万百姓生计。

却是半点马虎不得。

同时也很好奇。

咱的允熥孙子到底有何良策?

“允熥呐,快,你快坐下!”

“好好跟咱说说你的办法。”

老朱起身命太监取来甜品糕点,又亲自泡了一杯热茶。

两人在书房的台阶上席地而坐。

“其实,这个……”

朱允熥抓起来一块红糖糍粑,一边大快朵颐,一边思索着言辞。

这个怎么说呢。

要说不麻烦也不算太麻烦。

其实赈灾,这也玩不出什么花样了。

说破天了,也就那三板斧。

无非就是拿银子换粮食。

发放给灾民果腹,然后由官府带领着老百姓想办法恢复生产。

再发放农具,种子,有钱的话再发放几头耕牛,最后免税个几年。

不过呢……

要说麻烦那确实无比棘手。

首先地震震溃了运河堤岸。

泛滥方圆几百里。

想要耕种首先得治理运河。

然后等洪水退去后,才能作业。

这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了。

其次,即便是洪水退去后。

眼下已是六月底,过了播种季节。

需要等到明年开春后,才能播种。

等明年秋收,老百姓才能有所收成。

也就是说将近有一年半的空档期。

除了吃之外。

还需要帮百姓解决住所。

北方是自古苦寒之地。

冬天动辄零下二三十度。

轻易就能冻死人。

这一套下来。

朝廷至少需要拿出三百万两银子。

三百万两银子。

对于朱允熥来说不算多。

曲阜的地下现在还至少埋着,总价值不低于八百万两银的财物呢。

这笔钱拿出来赈灾。

支撑到明年秋收绰绰有余。

朱允熥大脑疯狂旋转。

思考着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

朱元璋如同一个乖巧学生般。

坐在旁边也不着急。

静静等待下文。

“孙儿打算废除当地农业,让那几十万百姓转为工业生产!”

思前想后,朱允熥开口了。

没有将后世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说出来,而是尽量说一些大白话。

工业生产很好理解!

老朱也能听明白。

就是手工业生产嘛。

那些做锅碗瓢盆之类的。

可是……

朱元璋眨巴着一双虎目,露出不解的表情问道:

“允熥啊,你说的这个农业转为工业咱大概是能理解的,可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需要这么多人去生产?”

老朱摇了摇头,并不看好这个想法。

首先,大明如今并不缺锅碗瓢盆这些东西,很难想象什么东西才需要几十万人生产,并且这个生产还不能只生产一两年,需要具备超长可持续性。

总不能大张旗鼓的让老百姓不再种地,去生产某种东西,然后过一两年没人需要这种东西,关门大吉吧?

那时候怎么办?

几十万人的生计就又成了问题。

还不如一直种地稳定省心呢。

这个道理朱元璋明白。

身为发起者的朱允熥岂能不明白?

生产普通锅碗瓢棚之类的商品。

显然不足以养活几十万人。

那怎么办?

朱允熥思前想后。

决定学习一下后世西方世界。

某个长着小胡子,屡试不中的奥地利落榜美术生的那套路子。

同时复刻一下后世大中华的崛起之路。

两板斧!

基建狂魔,军工狂魔。

建工厂,兴民房,修道路。

炼钢铁,造枪炮,搞军舰。

特别是军舰。

要搞就搞大的。

搞那种近百炮的大型战列舰。

战列舰这种东西,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样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并且造价极其昂贵,通常一艘就能直接解决上千人数年的生计问题。

而带动的上下游产业经济规模,更是足以使上万人受益。

朱允熥手脚并用,声情并茂的描述着自己的宏伟计划。

老朱听的很是兴奋。

在旁边眉飞色舞的附和着。

但很快老朱一拍脑门。

意识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那就是没钱!

“允熥啊,你这计划听着固然令人热血沸腾心驰神往,但咱大明的条件你不知道。”

“国库空的老鼠进入了,都得同情垂泪。”

“想要实现你的宏图伟业,咱估计至少也得投入上千两白银。”

“国库如今只能拿出二十万两来。”

朱元璋拿出锦衣卫探查到的数据。

与朝会上户部尚书杨靖说的情况差不多,稍微略好上那么一丁点。

“这个皇爷爷不用担心,孙子自有办法解决!”

朱允熥拍着胸脯,信心满满。

这对于他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先不说孔家地下埋着一大笔钱。

系统中还有上千万两黄金呢。

就算没有这些……

那不还有乡绅地主土豪嘛!

大不了到时候幸苦幸苦。

让沂蒙山大王小钻风重出江湖。

多打些土豪总归是能筹到钱的。

从古至今,甚至从今往后。

乡绅,地主,土豪,权贵阶级,

基本上就没有几个好东西。

小钻风大王打起来毫无心里压力。

完全可以说是替天行道,劫富济贫!

“真的假的?孙儿你真能有办法搞到上千万两白银?”

朱元璋目光狐疑,显然并不相信。

“这是一个长久的计划,并不是非要短时间内必须筹集上千万两。”

“皇爷爷让朝廷每年拿出一些钱来,孙子在想想其他办法筹钱。”

“不是什么大问题。”

朱允熥避重就轻,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说什么。

反正基建和军工两个大项目。

朱允熥是搞定了。

搞这两个可以说是百害无一利!

完全可以说是,一场大明版本的初步工业革命。

并且也根本不用担心枪炮,军舰造出来后有没有人为此买单。

那个时候日子过的下去,就继续维持,继续堆军工业,堆战列舰。

而如果哪天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

也好办。

想必那时候大明已经有几十,几百艘战列舰了。

邻居有粮我有炮!

邻居就是我粮仓!

老子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

还管你那么多干什么?

直接开着军舰去抢不就行了嘛。

PS:求鲜花,求月票,求评价,求催更,作者是一个帅逼老扑街了,人品自有保证,跪求一切数据支持。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