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史上最大规模的倒木运动

换源:

  “老李啊,你说官府刚刚说的什么兵团招募工人之事,会不会有诈?”

海津某施粥棚不远处,一名青壮男人端着一大碗稠粥。

来到几个同村老乡那里,蹲在地上边吃边问道。

“我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以工代赈倒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正常情况下官府只会给发放一些口粮,保证不让我们灾民饿死就行了,如今却是……”

老李捧着稠粥没有搭理老乡,从树上折了两个细枝,充当筷子。

疯狂狼吞虎咽将稠粥喝完,这才舔了舔嘴唇,有些意犹未尽的说道。

“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反正我是不会相信的,官府招募灾民当工人,怎么可能会给那么高的工钱?”

另一名青壮喝完粥,摇了摇头。

脸上写满了不信和警惕。

他不认为有天上掉陷饼的好事。

你说说朝廷以工代赈,让灾民进行大量劳动,然后给灾民发一点口粮。

这个他相信。

但现在官府却说……

要给每个参与生产建设的人,青壮每天15斤粮食,妇孺10斤?

算下来,一个青壮一个月30天不得挣450斤,三石粮食。

一个妇女一个月可以挣300斤,两石粮食。

如果一个家庭中,一男一女都去参加那个什么生产建设兵团。

岂不是一年能挣60石粮食?

这特码的是什么春秋大梦?

怎么可能?

关键是官府这么做图什么呢?

要说为了赈灾救人,不出出现大规模的百姓饿死的情况,一个人一天发半斤粮食就足够吊着命了。

要说为了进行官府建设,那就更没必要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的。

直接征发徭役不香嘛?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

老百姓们实在是被官府坑怕了。

此刻……

面对这种好到了不真实的招工条件,心中都有着浓浓的疑虑。

吃饱了的他们。

也有了力气,恢复了生机。

放下粥碗,眼睛滴溜溜一转。

纷纷笃定的表示,这一定是官府耍的坑人鬼把戏。

大家可放机灵点,千万不能上当。

明天一定不能去报名。

去了就是半步踏进了火坑。

老李听到大家都这么说。

心中仔细一想,发现好像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官府根本没理由这么做啊。

当下决定听从诸位老乡的意见。

坚决不能上当。

明天就不去报名。

看他官府能怎么办!

晚上……

几位李家村的灾民围拢在一颗大柳树下,找来几张破布烂麻铺在地上,大家席地躺下,开始进入梦乡。

大家躺在地上,吹着清凉的夜风。

举目眺望星空,银河璀璨而梦幻。

不知道什么原因。

可能是晚上吃的太饱的原因。

所有人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眼。

老李也是如此……

幽幽的眨巴着大眼睛。

也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人生道理。

直到大半夜,才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很快……

天色亮了起来!

老李被刺目的晨光照醒。

抬头看了周围一眼。

大家都已经离开,不知道去了哪里。

应该是去寻找吃食去了。

老李起身将地上的麻布收起来。

一脸深沉的来到河边。

洗了把脸,喝了点水!

还是控制不住心中火热。

做出了一个违背同乡的决定。

那可是一个月三石粮食啊!

一个月三石粮食。

一年三十六石粮食!

如果这是真实的话……

那自己用不了多久,就能够过上富足的生活,苦个几年攒下一笔家业。

甚至可以盖房购地,娶个媳妇。

那时候的人生,才叫圆满。

思前想后。

老李环顾四周,下定决心!

向招工报名地点狂奔而去。

报名的地点早已说明。

正在海津县衙之前。

“我的天,这么人……”

当来到报名地点后。

老李看着面前人山人海状况。

还有大量士卒在巡逻维持秩序。

不由傻眼了。

再看看前来报名的人。

“卧槽,老刘,老马,老陈……”

“你们,你们不是说不来嘛?”

只见昨晚信誓旦旦,拍着胸胸脯保证的说,这是官府坑人的把戏。

自己等人坚决不能上当的几个同乡老友,此刻一个不落,全部到场。

“你懂什么?你还年轻,不知道人世间的险恶,不知道官府的水有多深。”

“我是来帮你了解情况的,把握官府之水有多深多浅,叔把握之后,如果真是好事,叔还能忘了你不成?”

老马坦然的看了自家表侄一眼。

凭借着身强体壮,很快挤到了前排。

“你叫什么名字?年纪多大?之前做何职业,有何特长?”

一系统工人手执毛笔,面前铺着厚厚一叠宣纸,头也不抬的问道。

“草民名叫马二驴,今年32岁整,之前种过地,给官府养过马,特长的话……我早上起来就想尿尿,可以一直憋到晚上才去,不知道这算不算?”

马二驴鼓起勇气,竭力表现自己。

“啧……”

系统工人抬头看了他一眼,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一遍惊叹着此人的过人之处。

“下一个……”

很快轮到了老李。

“草民名叫李自成,今年33岁,会种地,之前在官府做过几年火铳,特长的话,我应该是没有什么特长吧。”

李自成诚惶诚恐的说道。

“你,进里面去!”

按照着小吏指引。

李自成小心翼翼的走进衙门内。

发展里面已经有了几十名,跟他同样衣不蔽体的灾民。

他不知道。

这是朱允熥特意下令,让系统人员在接受灾民报名时,将那些有过制造火器,船只经验的百姓区分出来。

为了就是搞军工业。

在大明这个人均胎教肄业的时代。

能够制造一杆鸟铳的人。

那都是当下整个世界,最有工业技术含量的人了。

这种高端人才,自然要进行区别对待,福利待遇也要高于普通人。

很快,短短两天时间。

整个海建几乎所有,年纪在五十岁以下,十二岁以上的劳动力。

总计3.87万人。

就全部报名参加了大明皇家生产建设兵团。

他们的第一个任务。

就是在士卒的看护下,冲进四面八方的树林中,进行倒木运动。

考虑到这些人,很多都已经揭不开锅了。

朱允熥特意每人支取给了他们十天的工钱粮食。

领到粮食后的工人们,干劲十足。

PS:求鲜花,求评价,求催更,求月票,求一切数据,天下帅气共八斗,作者独占一石,各位占一斗,其余天下人倒欠咱们三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