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荣国公要回京了

换源:

  第33章荣国公要回京了

朱元璋果然没猜错,这几日朱允熥可一点都没闲着。

主要的缘由便是秋霜诞下了子嗣。

这生儿子带来的奖励,可比纳个小妾丰厚得多了去了。

孩子刚刚出生,朱允熥的脑海中就响起了系统的提示音。

【叮,恭喜完成好事成双任务,系统奖励狙击枪,以及各类枪械生产图纸。】

【说明:此乃来自于跨时代的枪械装备,无需武器子弹即可发射。】

【注意:狙击枪每次充能需耗时三天,且每次仅能发射三次。】

朱允熥心里明白,光靠那艘战舰,唬唬人还行,毕竟也就那么一艘。

以当下大明朝的科技发展水平,想要仿造出同样的战舰,简直是天方夜谭。

毕竟发展工业如同吃饭,得一口一口来,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

如今这时代,工业水平才刚刚起步,就算他手中握有一条生产线,可没有合适的工人,难不成要自己亲自上阵?

那也忙不过来啊。

而枪械就不同了。

朱允熥仔细翻阅了那些枪械生产图纸,虽然制造高精尖的枪械目前不太现实,但一些相对简单的枪支,还是完全可以打造出来的。

毕竟这些图纸极为详尽,从最原始的火枪图样,到一步步演变的过程,都清晰地绘制其中。

有了这些,练兵的事情就轻松多了。

只要让士兵们学会听从指挥,再加上勤加练习射击,必然能提升战斗力。

当然,还得让柳万虎多传授他们一些防身的技巧。

想到这里,朱允熥的思绪突然转到了新纳的小妾彭玲身上。

这姑娘别的不说,身体素质那是相当不错。

和其他人同房时,朱允熥还得悠着点,毕竟系统带来的加成效果太显著了。

但在彭玲这儿,他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这么想着,他便起身出了房间,打算从彭玲那边招揽些人手过来。

这袁州彭家可不是普通的人家,其祖上乃是元末赫赫有名的起义人物彭和尚。

彭和尚本身武艺高强,又精通医术,在当地威望颇高,收了不少徒弟,就连朱元璋的麾下都有几名他的弟子。

如今既然和彭家结了亲,朱允熥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谁曾想,刚走进彭玲所住的小院,就听到里面传来阵阵呼喝声。

抬眼望去,好家伙,彭玲和柳儿正打得难解难分呢。

你一拳我一脚,双方势均力敌,不分胜负。

朱允熥双手抱在胸前,饶有兴致地在一旁观看着。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脚步声,朱允熥回头一看,原来是赵敏儿来了。

赵敏儿见他在这儿,忍不住埋怨道:“夫君,你怎么能由着她们胡闹呢?”

“万一出了什么意外可如何是好?”

朱允熥轻轻摇了摇头,笑着解释道:

“放心吧,她们都长大了,都是自家人,关起门来切磋,心里都有分寸。”

“我看了好一会儿了,她们出手都留着力气,不会下狠手的。”

赵敏儿无奈,也只好在一旁陪着看。

过了一会儿,柳儿往后退了一步,双手抱拳说道:

“彭家妹妹好厉害的功夫,刚才若不是你手下留情,我早就败下阵来了。”

“不过跟你打真的很痛快,好久都没这么酣畅淋漓地打过了。”

彭玲也像个江湖侠女一般,抱拳回应道:

“没想到王府里还有柳儿姐姐这样的高手,日后若有闲暇,我们还可以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朱允熥见两人打完了,走上前去,一只手搂住一个人的肩膀,说道:

“真没想到,你们俩的功夫都这么厉害。”

“虽然我不太懂武功,但看着你们打的样子,真是精彩。”

柳儿心思单纯,听到夸赞,便说道:

“我这点功夫都是跟我爹学的,都是些粗浅的本事,哪比得上彭家妹妹。”

“妹妹的功夫一看就是正宗门派所传,比我这野路子强多了。”

彭玲谦虚地说:“姐姐过奖了,姐姐也是下了不少苦功夫的。”

“我身为女子,学武也不过是为了强身健体罢了。”

“若不是平日里哥哥们常陪我练习,姐姐怕是早就把我打败了。”

看她们俩互相客气个没完,朱允熥打断了她们的话,说道:

“先不说这个了,玲儿,我正好有事想请你帮忙。”

彭玲擦了擦脸上的汗,抬起头问道:“什么事?王爷但说无妨。”

朱允熥便把自己的打算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彭玲听后,面露难色:

“爷爷在世的时候,特意交代过,不让哥哥们入朝为官。”

朱允熥笑着安慰道:“不当官就不当官,就当是来帮我个忙。”

“而且都是自家人,我绝对不会亏待他们的,你放心。”

彭玲还是有些疑惑:“王爷真的不让我哥哥们当官?”

“那您让他们来做什么呢?”

朱允熥笑眯眯地解释道:“等海上的海匪肃清之后,商船往来频繁,自然需要护卫。”

“你哥哥们武功高强,做这个再合适不过了。”

彭玲这才放下心来,点头答应了。

另一边,梅殷收到了朱元璋的书信,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后,轻轻地叹了口气。

旁边的宋忠小声问道:“荣国公,怎么了?”

“莫不是京城出了什么变故?”

梅殷自然知道他想问什么,缓缓摇了摇头说道:

“还不是因为咱们办事不力,这事儿拖了这么久,都没有个结果。”

“陛下等不及了,打算让宝安王回来主持大局。”

“我过几天就要回京城了,剩下的事你就配合宝安王去办吧。”

宋忠一听,脸上露出了苦瓜相:“上次可是我的人押解着王爷回金陵的,这次陛下把我留下,不让我回去,接下来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

梅殷想了想,说道:“这样吧,我临走前会去见一见宝安王,探探他的口风。”

“要是他真的对你有意见,我回京城后就想办法劝陛下把你调回去。”

宋忠大喜,赶忙躬身行礼:“如此,便多谢荣国公了。”

梅殷摆了摆手,只是眉头间多了一丝忧虑。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