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沈冰满心困惑与不安,连朱允熥的影子都没见着,心里七上八下的。
毕竟他和夏原吉素无往来,一番思量后,他邀了些人一同前去拜访夏原吉。
出乎意料的是,夏原吉极为热忱地接待了他们。
宾主分别落座后,夏原吉没有丝毫客套,直接切入主题:
“最近宝安县发生了不少事,我猜大家心里都不太踏实,我同样忧心忡忡,长此以往,恐怕会阻碍宝安县的发展。”
“本想找各位商议,无奈近来事务繁杂,给耽搁了。”
这番开场白,瞬间让商人们悬着的心安稳了些。
沈冰赶忙拱手,态度恭敬地说道:“在您面前就不兜圈子了。”
“这段时间,我们都盼着市舶司能早日开设,这可是宝安县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所以大家都投入了大笔资金,想着助力宝安县发展。”
“但这么一来,免不了要和官府打交道,这过程中人情往来也难以避免。”
“我们生意人也实属无奈,当然,我们绝不敢触犯大明律法。”
“可现在周大人抓了不少商人,我们心里实在不踏实。”
“就想弄明白,到底什么样的行为会被认定为贿赂?”
这话问得巧妙,也都是实话,虽说避开了关键问题,但官场现状本就如此。
当下还算安稳,主要是因为朱元璋坐镇。
可大家都清楚,朱元璋年事已高,身体欠佳,一些官员的胆子也就跟着大了起来。
夏原吉心里透亮,朱元璋派他来,唯一的目的就是办好市舶司,为朝廷增加可观的收入。
只要能达成这一点,其他事都有商量的余地,当然,这个商量也是有底线的,绝非毫无原则。
于是,他直言道:“平日里有些正常的人情往来,这也无可厚非。”
“我可以去找周大人问问情况,如果情节不严重,我自会为你们求情。不过……”
说到这儿,他端起茶碗,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
这一停顿,可把下面的商人们急坏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沈冰明白,这是要谈条件了,便问道:“不知夏大人有何顾虑?”
“要是我们能帮上忙,您尽管吩咐。”
“我们都是本地乡绅,自然盼着宝安县越来越好。”
这就算是表态了。
夏原吉见时机成熟,便说道:“大家都知道周大人为人忠直,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让地方风清气正,造福百姓。”
“各位既然也想为朝廷出份力,那我就直说了。”
“如今朝廷持续对北方鞑靼用兵,财政吃紧。”
“在这种情况下,要是各位能自愿提高商税,我就有把握说服周大人。”
在场的商人们一听,面面相觑。
他们心里都清楚海上贸易利润丰厚,以前和陈祖义合作时,交出去的钱可不少,差不多能占到利润的十分之一二,甚至更多!
原因很简单,实力决定收益,谁实力强,谁拿的好处就多。
原本想着朝廷开设市舶司后,按三十税一的税率,他们就能大赚一笔,没想到夏原吉提出这么个要求。
一时间,众人都在心里权衡利弊。
沈冰可不糊涂,朱允熥让他来找夏原吉,对方不仅答应帮忙,还提出条件,显然是早就商量好的。
要是不答应,那可就把两边都得罪了。
于是,他站起身,向众人拱手说道:“大家看看现在宝安县的形势,要是再这么下去,就算有再多银子,咱们也落不到自己口袋里。”
“我觉得这是好事,周大人来了之后,也算是给咱们立了规矩。”
“以后该拿的钱,咱们心安理得地拿回家,不该拿的,千万别伸手,不然国法可不饶人。”
“况且朝廷财政困难,咱们别的本事没有,就是有点钱财。”
“海上贸易的利润大家都清楚,我觉得十税一比较合适。”
说完,他转头看向夏原吉,“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夏原吉心里乐开了花,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原本他觉得十五税一就差不多了,这样朝廷就能多些收入,没想到沈冰给出了更好的条件。
其实他不知道,沈冰他们之前和朱允熥合作时,税率比这还高。
沈冰此时提出这个税率,也是想掌握主动权。夏原吉自然满口答应。
不过,他没有贸然去找周新,而是把这事写成奏折上报朝廷。
朱元璋收到奏折后,把梅殷找来,眉头紧皱成一个“川”字,说道:“我知道一句话,事出反常必有妖。”
“宝安县的这些商人居然主动上书请求提高税率,我看这事透着古怪。”
“而且夏原吉说得明白,这事是那小子授意的。”
“我怎么感觉这小子在谋划什么大事呢?”
梅殷从朱元璋手里接过奏折,看完想了想,说道:“当初宝安王上交朝廷的一部分银子,估计也是按这个税率来的。”
“恐怕这是王爷早就计划好的,我想应该是为了增加朝廷收入才这么做。”
朱元璋冷哼一声,显然不相信这个说法,直接说道:“哪有猫不吃鱼的?”
“这小子越是这样,我心里就越没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